“先照後證”協同監管 東莞商改打造全國樣本
![](https://big5.cri.cn/gate/big5/crionline-media.cri.cn/M00/C1/4F/CqgNOljcaLyAOJDkAAAAAAAAAAA1560582.icon6.jpg)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日前,東莞因推動工商註冊制度便利化工作及時到位、落實事中事後監管等相關政策措施社會反映好,受到國務院表彰。
2012年起,東莞在全國率先試點商改。商改“1.0時代”開啟,東莞通過“先照後證”和註冊資本認繳等開創性改革,推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改革實施至今共取消行政審批事項300多項。2014年,進入商改“2.0時代”後,東莞在全國首創集群註冊、“住所信息+負面清單”登記管理等改革。2016年以來,全市25歲以下的年輕創業者同比增長超過六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蔚然成風。東莞作為全國商事制度改革先行地,銳意改革、大膽創新,成功打造了商改的全國樣本。
多項改革成為全國首創
在商事制度改革中,東莞有多項改革是全國首創。一是全國首創新業態企業集群註冊改革。二是全國首創“住所信息申報+負面清單”登記管理改革,徹底打通了市場準入的最後一公里。三是率先推行“互聯網+審批中心”工商登記新模式,全國率先設立首個現代化網上審批中心,實現工商登記一站式審批、24小時全天候服務。四是實施多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全市共向27.76萬戶企業和5.82萬戶個體工商戶發出載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
商改措施需要得到多個部門的協作,意味著部門“壯士斷腕”的自我革命。2012年12月以來,東莞先後出臺四批審改目錄,取消審批事項314項,轉移審批事項65項,下放基層管理審批事項188項。
探索“先照後證”協同監管
東莞的商事制度改革在推進前端便利化登記的同時,也同步探索“先照後證”改革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2015年9月1日,東莞在全國範圍內率先開發的協同監管信息化系統上線。工商部門核準市場主體註冊登記之後,市場主體的基本登記資料、電子地圖定位及聯繫方式等信息,在半小時內同步至協同監管信息化系統,按經營範圍關鍵字橫向推送至後續監管部門,按登記地址縱向推送至鎮街。部門、鎮街接收信息後,在規定時限內開展許可及監管,並反饋到系統。系統上線一年多時間,就推送市場主體信息25萬餘條,收到反饋42萬餘條。
厚街鎮將此系統與鎮內的網格化綜合監管系統對接,把商改後續監管納入地方社會服務管理改革工作,還探索了信息化移動監管。在厚街鎮珊美社區,綜管員方明基打開裝有“巡城馬”軟體的手機,用軟體的二維碼“掃一掃”功能,在手機上就能查看商鋪的名稱、地址、證照,以及業主的信用信息、是否進行年報等情況,輕輕鬆鬆實現巡檢。工商部門在鎮級的綜網平臺上也可以實時查看信息。
東莞市政協委員吳平認為,在事中事後監管上,由單個部門監管向多部門協同監管轉變,由審批監管向信用監管轉變,由撒網式巡查監管向信息化精準監管轉變,才能使有限的監管資源發揮最大效能。(供稿 東莞市委宣傳部 鄧文浩 編輯 陳偉讚 林小英)
![](https://big5.cri.cn/gate/big5/crionline-media.cri.cn/M00/C1/4F/CqgNOljcaLyAOJDkAAAAAAAAAAA1560582.icon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