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灣區行_fororder_灣區行_副本

2018年廣州第三十七屆“愛鳥周”活動啟動

2018-03-19 14:04:41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趙瀅溪 責編:陳夢楠

  2018年廣州第三十七屆“愛鳥周”活動啟動

  南沙濕地,鳥兒棲息在樹上,遇人不驚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耀燁 攝

  5大觀鳥勝地鳥類齊聚,黑臉琵鷺棲息廣州數量創新高,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尾海雕首現廣州……廣東省林業廳、國家林業局駐廣州專員辦、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廣東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3月17日在南沙濕地啟動廣東省暨廣州市第三十七屆 “愛鳥周”活動。記者獲悉,廣州市觀鳥的主要場所有南沙濕地景區、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白雲山風景名勝區、流花湖公園、大學城灣咀頭濕地公園5地,最近的調查顯示,廣州鳥類數量與種類呈現上升趨勢。

  南沙濕地尋黑臉琵鷺

  今年的“愛鳥周”活動於3月17日上午10時在廣州南沙濕地景區拉開序幕,參加啟動儀式的主要有熱心市民、觀鳥愛好者、志願者等約300人。記者看見,活動現場開展了科普活動體驗,遊船探秘紅樹林、尋找黑臉琵鷺,並設置了學習做自然筆記等遊戲環節。

  各界最為關心的是能否邂逅正在南沙濕地棲息的黑臉琵鷺。“昨天我還在濕地看見了成群的黑臉琵鷺,你們可以待會兒再去看看,碰碰運氣。”南沙濕地的工作人員告訴參觀者稱。

  泛舟紅樹林,綠色的樹枝上站滿了鳥,呈現“黑白兩道”的景象:上層是“黑道”,下面是“白道”,遊船靠近,“黑白兩道”也沒有受到驚嚇,呈現“一行白鷺上青天”美景,這與記者過去多次在濕地的觀感完全不同,難道“黑白兩道”要“開片”(打群架)?

  見人疑惑,濕地導遊揭開了秘密,原來“黑白兩道”的鳥類中,黑色的是鸕鶿,係候鳥;白色的是白鷺,係留鳥。兩種鳥類之所以見人不驚,是因為現在濕地的鳥兒正處於繁育階段,鳥爸爸、鳥媽媽們總要留下一隻照看年幼的鳥寶寶,加上濕地近年來沒有“鳥類安全事故”,因此鳥兒對光臨的人類見怪不怪。

  廣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多年監測南沙濕地,至2017年10月共記錄到鳥類17目48科18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種,白尾海雕;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5種,如黑臉琵鷺、白琵鷺、褐翅鴉鵑、普通鵟等;廣東省保護動物29種,如大白鷺、白鷺、黃斑葦鳽、黑水雞、白額燕鷗等;“三有”保護動物142種,如綠翅鴨、黑尾塍鷸、須浮鷗、鳳頭麥雞等;列入CITES 附錄Ⅰ級保護動物3種,即東方白鸛、白尾海雕和小青腳鷸;列入CITES 附錄Ⅱ級保護動物13種,如白琵鷺、白尾鷂、紅隼等;列入“中澳”保護候鳥協定37種,列入“中日”保護候鳥協定72種。

  廣州鳥類數量呈增加趨勢

  近年來,隨著廣州環境的改善,鳥類的數量呈現增加態勢,市林業和園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州共有鳥類251種,分屬18目54科,佔廣東省鳥類總種數的45.80%。他介紹,廣州市觀鳥的主要場所有南沙濕地景區、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白雲山風景名勝區、流花湖公園、大學城灣咀頭濕地公園。

  春節也是禽流感高峰期,廣州已建立完善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系統,全市設20個觀測站點,實施“市—區—鎮(街)”三級監測網聯動,密切監測我市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狀況;與華南農業大學禽病實驗室開展合作,對候鳥棲息地和市內野生鳥類集中區域進行病毒採樣檢測600份,均未檢出禽流感病毒陽性樣本,有效監測了野生動物疫情。

  地點1: 南沙濕地

  2017年10月南沙濕地共記錄到鳥類17目48科18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種,如白尾海雕;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5種,如黑臉琵鷺、白琵鷺、褐翅鴉鵑、普通鵟等。黑臉琵鷺為全球瀕危物種,其在南沙濕地2018年1月記錄到歷史上最多的39隻。

  地點2:流花湖公園

  流花湖公園的鷺島是野生鳥類在城市中的天然庇護場所,長年有夜鷺、白頭鵯、小鸊鷉、珠頸斑鳩、綠頭鴨、斑嘴鴨等野生鳥類在周邊活動。

  地點3:海珠濕地

  海珠濕地植物資源豐富,且位於候鳥遷徙通道,是候鳥南飛的重要停歇地和棲息地。隨著海珠濕地環境不斷改善、水質逐漸變好,來海珠濕地越冬的候鳥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加,目前海珠濕地鳥類種類167種,其中包括蒼鷺、夜鷺、白鷺等野生鳥類。

  地點4:白雲山

  白雲山風景名勝區成為城中野生鳥類的天堂,特別是鳴禽,大家熟知的畫眉、白頭鵯、紅耳鵯、繡眼等隨處可見;珠頸斑鳩、山斑鳩等野生鳥類已形成穩定種群,在白雲山繁衍生息。

  地點5:大學城灣咀頭濕地

  大學城灣咀頭濕地公園是廣州首個“動物進城”示範點。據近年的監測數據顯示,大學城灣咀頭濕地公園內記錄有60余種鳥類在此棲息覓食,豐富的濕地生態環境不僅吸引了多種鷺科鳥類,還有鸻鷸類、秧雞科鳥類前來棲息與繁殖。(全媒體記者劉幸 通訊員穗林園宣)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