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東       |        大灣區        |         眼界       |        文旅       
從化區首季經濟"開門紅" 解碼綠色發展的"加速度"密碼
2025-05-02 15:04:28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朱樺 責編:蔣碩

  在春意盎然的嶺南四月,廣州市從化區以一份亮眼的經濟成績單叩開了2025年的發展之門:全區GDP同比增長3.4%、林牧漁業總産值增速7.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7.2%三項核心指標均位居全市首位。這份成績單不僅延續了從化"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的發展勢頭,更彰顯了生態功能區探索高品質發展的實踐智慧。
 

從化區首季經濟"開門紅":解碼綠色發展的"加速度"密碼_fororder_1

從化2025年第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

  産業強基:構建綠色智造新生態

  作為廣州北部生態屏障,從化區在堅守綠水青山本底的同時,以"鏈式思維"重塑産業格局。2025年一季度,全區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8%的耀眼數據背後,是廣東從化經濟開發區內機器轟鳴的生動圖景: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智慧模具項目加速推進智慧化改造,日立渦旋壓縮機新平臺建設進入設備調試階段,兆舜新材料智造基地已實現納米材料量産。這些總投資216億元的46個重點項目,80%集中在生物醫藥、智慧網聯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形成"傳統産業+戰新産業"的雙輪驅動格局。

從化區首季經濟"開門紅":解碼綠色發展的"加速度"密碼_fororder_2

從化2025年第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

  在聯合利華華南生産基地,每小時2.4萬支牙膏的智慧産線正滿負荷運轉;萬力輪胎的5G+工業互聯網平臺將産品不良率控制在萬分之三以內。這種"智改數轉"的集群效應,推動全區前十重點行業七成實現增長。更值得關注的是,普洛斯華南供應鏈運營中心建成智慧倉儲系統後,物流效率提升40%,帶動周邊形成超百家配套企業的生態圈。

  城鄉融合:繪製鄉村振興新圖景

  作為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創建單位,從化區以"百千萬工程"為軸心,創新構建"都市農業+生態文旅"融合模式。一季度農業增長的亮眼表現背後,是科技賦能與産業升級的深度融合:中國中部花木城廣州自貿園引入荷蘭智慧溫室技術,推動花卉苗木生産向標準化、集約化轉型;洲洲美柑産業園依託現代化冷鏈物流體系,打通從化柑橘北上流通通道,實現特色農産品跨區域高效流通;蓮心農業探索數字化水産養殖新模式,通過智慧監測系統優化養殖全流程,帶動農戶增收成效顯著。  

  在呂田鎮千畝梯田,北斗導航無人農機開展精準化作業,助力全區糧食生産穩面積、提效益;溫泉鎮荔枝産業通過大數據中心動態監測果園生長,推動傳統種植向智慧管理躍升。這種技術驅動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徑,疊加"雙農三引"工程的政策牽引力,已吸引一批高附加值種植項目落地,逐步形成花卉、水果、水産三大特色産業集群,帶動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産值同比增長7.5%,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消費升級:打造流量經濟新範式

  當流溪河畔的櫻花如雲似霞般綻放,從化區文旅融合的"流量密碼"迎來全新解鎖時刻。依託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的生態基底,系列精品賽事與戶外運動項目持續釋放磁吸效應,國際鄉村運動公園的越野激情與溫泉賽車場的極速轟鳴,不僅激活了周邊民宿集群的旺盛人氣,更催化出汽車主題營地、運動康養中心等跨界融合業態。夜色中的特色餐飲街區與賽事週期消費熱潮相互交織,成為拉動區域消費升級的重要引擎。

  正在加速建設的灣區國際數智視聽服務谷,以前沿視聽技術創新賦能森林溫泉場景,構建起"聲光電"深度融合的沉浸式康養體驗空間。蜿蜒穿行于青山綠水間的最美旅遊廊道,通過串聯特色驛站群落與生態景觀節點,正逐步形成"移步換景、全域通達"的文旅黃金動線。這種"文體旅商"深度耦合的發展模式,不僅重塑了從化文旅産業的生態格局,更顯著提升了綠色經濟對區域發展的綜合貢獻。

從化區首季經濟"開門紅":解碼綠色發展的"加速度"密碼_fororder_3

從化2025年第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簽約活動

  站在首季"開門紅"的新起點,從化區正以三大戰略支點擘畫高品質發展藍圖:高埔創智谷加速匯聚高端科研資源,構建廣深科創走廊北延戰略節點,實驗室的精密儀器與科研人員的智慧碰撞,正孕育著區域創新動能;溫泉總部集聚區吸引多家跨國企業設立區域總部,國際化的管理經驗與本土産業深度融合,為經濟注入高端活力;營商環境改革持續深化,"拿地即開工"3.0版將項目審批效率推向新高度,企業從藍圖到落地的時間成本大幅縮減。

  隨著市場主體規模穩步擴大、工業用電量持續攀升,這個生態之區的"加速度"故事,正在演繹著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辯證法。流溪河畔新立的標語——"從此山水質化未來",正是從化以綠色為底色,繪就高品質發展時代畫卷的生動注腳。(文/圖:從化區融媒體中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