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東       |        大灣區        |         眼界       |        文旅       
深圳光明:文體旅融合繪就未來之城新畫卷
2025-05-13 17:09:33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傅細明 責編:王悅陽

  近日,深圳市光明區通過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深度推進文體旅融合發展,以科技賦能文化,以文化點亮生活,描繪出一幅充滿魅力的未來之城畫卷。

  5月10日至11日,第二屆光明田園音樂會成功舉辦。這場音樂會以國樂為靈魂、科技為羽翼,將田園市集和藝術裝置巧妙融入綠野之中。演出期間,上海民族樂團帶來的精彩曲目令人陶醉。開場的《國風》用民族管弦樂勾勒出山河畫卷,《百鳥》以嗩吶、樂隊與爵士樂的改編共奏帶來獨特的民樂爵士體驗。知名音樂人薩頂頂壓軸登場,她空靈的嗓音與樂團弦樂交織,讓觀眾在田園晚風中感受 “萬物有靈” 的音樂哲學。此外,由騰訊TME天琴實驗室全程開發的《聽見中國色》國樂AI音樂會,讓民族樂器在數字化編曲中煥發出新的生機,為觀眾呈現了一場 “聽得見的色彩美學”盛宴。

深圳光明:文體旅融合繪就未來之城新畫卷_fororder_3

光明田園音樂會舞臺現場 供圖 光明區委宣傳部

  在舞臺之外的明湖公園,40余家田園市集沿湖蜿蜒分佈,華潤、晨光乳業等本土企業與藍鯨世界等聯動發放8000份消費券,刺激消費。光明國際汽車城還借勢推出購車補貼,進一步豐富了活動的體驗維度。

  事實上,光明區在文體旅融合方面早有諸多成功實踐。4月的“春啟光明・明湖有戲”活動,將親子自然戲劇創造營搬進露天劇場,百人枕頭大戰的歡鬧聲為公園增添活力。這種 “文化-運動-生態-消費”四維融合的模式成效顯著,使明湖公園單日客流迅速躋身城市頂流。

深圳光明:文體旅融合繪就未來之城新畫卷_fororder_4

“春啟光明・明湖有戲”活動現場 供圖 光明區委宣傳部

  “五一”亮相的深圳科學技術館同樣亮點十足,950個創新互動展項、金屬幕墻隨光影“變裝”的科幻感以及五層展廳構建的“數字文明宇宙”,吸引大量遊客,開館首周便有15萬人次探訪。光明區乘勢推出 “科學公園騎行環線”,串聯起虹橋公園、逕口古村、鳳凰城商圈等熱門地點,形成 “科技打卡-生態漫遊-文化消費”的閉環體驗。“五一” 期間,光明區旅遊接待人次和旅遊消費收入均穩步上升,共接待遊客30.88萬人次,同比增長78.28%,旅遊總收入1.28億元,同比增長82.31%,實現了“流量”到“留量”的良性轉化。

  在文化藝術創作領域,光明區也成績斐然。5月7日,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攜作品《我和我的角色》亮相“光明文明大講堂”,與觀眾分享40餘年的藝術生涯,其“傳統是根,必須用當代眼光去對話”的觀點,契合光明區的文化發展理念。光明區致力於打造“光明戲劇生活谷”,積極推動青年戲劇人才培養、劇目創作孵化和首演。深圳光明本土原創精品舞劇《敦煌歸來》入選中國文聯2024年重點創作目錄,在深圳光明成功首演後,亮相第23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並廣受好評,還開啟2025全國巡演,獲得觀眾讚譽,提升了光明區在戲劇領域的影響力。

  此外,光明區的電影《小鴿子的家》在瑞典國際電影節斬獲 “最佳新晉導演獎”,並獲得 “最佳外語片” 提名獎。這部影片由華強科技生態園參與聯合攝製,該生態園位於光明區光明街道核心區域,積極構建影視全産業鏈的産業集群,截至2025年已成功引入超500家相關企業,産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近年來,光明區聚焦“科技 + 文化”“科學 + 藝術”定位,規劃建設“十大文體設施”,舉辦“十大文化品牌”活動。深圳灣區青年戲劇季成為新銳導演的起航港,“戲劇進校園”項目覆蓋全區87%中小學,為城區涵養了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和藝術精神,構建起戲劇生態的雨林式生長環境。

  光明區通過文體旅融合發展,讓藝術可觸摸、讓科技有溫度,打破了科學理性與人文溫度的界限。未來,光明區將繼續探索創新,為城市文化發展注入新活力,為市民創造更加豐富多元的美好生活。(文 李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