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東       |        大灣區        |         眼界       |        文旅       
廣東清遠黃茅峽水庫開工 書寫新時代治水興水新篇章
2025-07-23 17:31:06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傅細明 責編:王悅陽

  7月22日,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大灣鎮,黃茅峽水庫工程正式破土動工。作為連江幹流首座控制性防洪工程,其動工建設標誌著廣東在加強北江防洪體系工程建設上邁出新的一步,對完善連江流域中下游防禦體系,築牢水安全保障,推動區域發展意義重大。

黃茅峽水庫開工 書寫新時代治水興水新篇章_fororder_水庫2

黃茅峽水庫效果圖

  北江是珠江流域第二大水系,源起南嶺山脈,幹流全長468公里,流經韶關、英德、清遠主城區以及廣州、佛山、肇慶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北江三水思賢滘以上的流域集雨面積為46710平方公里,省內流域面積覆蓋6市25縣(區),共42930平方公里。

  北江洪水主要由鋒面雨造成,多發于5-7月,北江流域河系呈對稱的葉脈分佈,為扇形集水面積,匯流時間短,洪水容易集中,來勢兇猛。歷史上的北江,桀驁不馴、洪水肆虐。

  新中國成立以來,廣東一直把保護北江安瀾作為重中之重,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基本形成了由樂昌峽水利樞紐、飛來峽水利樞紐、北江大堤、潖江蓄滯洪區、蘆苞涌和西南涌分洪河道等組成的防洪工程體系,流域防洪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在抗禦洪澇災害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守護著廣州、佛山、清遠等地社會安定、百姓安寧。

  應對洪澇之患

  防洪體系補上“關鍵拼圖”

  由於近年極端天氣頻發,北江流域屢遭洪水威脅,連江中下游部分城鎮經常受淹。省委、省政府堅持問題導向,審時度勢,果斷決策興建黃茅峽水庫,以解連江洪澇之患。省有關領導同志多次聽取彙報,研究解決重大問題,推動黃茅峽水庫工程入選國家“兩重”建設標誌性重大水利工程。省水利廳、清遠市人民政府密切配合,聯合成立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發改、財政、自然資源、生態、交通、國資等有關部門、單位同向發力,並在今年獲得首批8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

黃茅峽水庫開工 書寫新時代治水興水新篇章

黃茅峽水庫移民安置區示意圖

  防洪為主 多元協同

  一座水庫的“多重使命”

  黃茅峽水庫位於連江英德市大灣鎮區下游6公里處,總庫容5.62億立方米。工程以防洪為主,結合航運,兼顧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為定位,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綜合性民生工程”。

  作為北江防洪體系的“關鍵一環”,黃茅峽水庫建成後將進一步完善北江中下游防洪體系,極大緩解廣州、佛山、清遠等城市的防洪壓力,減少飛來峽庫區內的臨時滯洪區啟用幾率。

  航運方面,黃茅峽水庫將同步建成Ⅳ級航道體系,把500噸級船舶通航能力延伸至連江腹地,改善連江通航條件,顯著提升水運物流效率,促進區域間物資流通與經濟交流。

  發電方面,打造“綠色能源”,預計年均輸出1億多千瓦時綠色電能,為區域能源結構優化注入“清潔動力”。

  灌溉方面,可為連江英德灌區提高灌溉供水保證率,保障農業用水需求,助力鄉村振興。

  改革創新 多維突破

  引領綠色發展

  在規劃設計階段,堅持全局觀念、系統思維,落實“百千萬工程”具體要求,把黃茅峽水庫工程建設與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緊密結合,把“硬投資”與“軟建設”相配套,不僅打造技術先進、品質優良、效益顯著的精品水利工程,更以工程建設帶動庫區鎮村高品質發展,實現多維突破。

黃茅峽水庫開工 書寫新時代治水興水新篇章_fororder_水庫4

抬田效果圖

  在生態保護方面,創新採用抬田技術,通過抬高農田高程,可大量減少徵地,大幅節約土地徵收成本,同時推動耕地連片規模化經營,促進農民增産增收。這一舉措既有效保護了耕地資源,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又降低了程投資壓力,開創生態友好型水利建設新模式,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黃茅峽水庫開工 書寫新時代治水興水新篇章_fororder_水庫6

英德市大灣鎮效果圖

  在民生保障方面,工程立足水系、山體、建築、路網等要求,提升空間造景,豐富節點設計,致力於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活化利用商業街區,計劃建設一批綠美人居示範點,助力“百千萬工程”和綠美廣東生態設,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通過重塑大灣鎮區佈局,發展特色産業,推動“水+農文旅”融合,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美麗新連江,讓水庫移民搬得出、穩得住、可持續、能發展。

  在融資模式方面,積極探索創新,將黃茅峽水庫工程作為水利基礎設施不動産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通過公募形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這一舉措不僅拓寬了融資渠道,盤活水利資産,還為工程建設提供了可靠的資金保障,進一步充實資金池,確保工程建設順利推進。

  在建管機制方面,創新採用省屬國企粵海集團組建項目法人的模式,實現投資、建設、運行、管理一體化的全生命週期建設管理,實現飛來峽、樂昌峽、黃茅峽三大水利樞紐聯調聯控。這種模式有效整合資源,提高項目建設和運營效率,保障工程長期穩定發揮效益,為同類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鑒。

  安瀾興城 雙向賦能

  書寫治水興水新篇章

  黃茅峽水庫的建設,是廣東解水患之苦、護北江安瀾的“里程碑”。

  從防洪減災角度看,它是保障連江中下游防洪安全的關鍵舉措,也是北江中下游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黃茅峽水庫在連江的防洪“咽喉”位置建設,完善了連江防洪體系,增強了連江中下游應對洪水風險的能力,為區域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築牢安全屏障。

  從經濟發展看,它是區域發展的“新引擎”。清潔能源助力産業綠色升級,航運改善降低物流成本,灌溉保障推動農業現代化,工程建設更帶動建材、機械等相關産業發展,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促進區域經濟繁榮,有力助推“百縣千鎮萬村高品質發展工程”。創新移民安置模式打造“新大灣”,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升級提升生活品質,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治水安邦,興水利民。黃茅峽水庫的開工,不僅是一項水利工程的啟動,更是一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奮進樂章。隨著工程的推進,北江流域將形成更完善的防洪減災體系,為工程所在地區高品質發展提供“水支撐”,為廣東水利建設貢獻“新經驗”,在南粵大地上書寫新時代水利建設的新篇章。

  藍圖已經繪就,開工號角已吹響。全體建設者們將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努力打造民心工程、精品工程、廉潔工程,系統提升流域防洪能力,統籌區域經濟發展、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需求,為“百千萬工程”和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文/圖 粵水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