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鵬城聚合力,湘粵共話新機遇。 7月30日,2025湖南(國際)通用航空及低空經濟産業博覽會(以下簡稱“2025湖南低空博覽會”)專題推介會在深圳陽光酒店成功舉行。
活動現場
本次推介會由2025湖南低空博覽會組委會主辦,長沙市會展工作管理辦公室、湖南省低空經濟協會承辦,湖南省人民政府駐廣東辦事處提供支持,旨在深化湘粵兩地低空經濟産業交流合作,吸引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資源參與2025湖南低空博覽會,共促産業高品質發展。會議由長沙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二級巡視員李曉斌主持,湖南省人民政府駐廣東辦事處副主任謝瀟波、湖南省發改委低空經濟工作專班辦公室主任葛曉峰、長沙市會展辦黨組書記周文舜等領導出席,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150余家重點企業、20余家商協會及媒體代表共200余人參加活動。
湘粵強強聯合,共繪低空經濟協同發展新藍圖
推介會上,謝瀟波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廣東是湖南人的“第二故鄉”,湘粵兩地經濟聯繫緊密,合作基礎深厚。他強調,湖南省人民政府駐廣東辦事處將積極發揮“服務區、聯絡站”的職能,為包括低空經濟在內的兩省各領域合作搭建橋梁,提供服務。同時,他盛情邀請大灣區企業家們關注湖南、投資湖南,共享發展機遇。
葛曉峰在致辭中指出,湖南作為全國首個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拓展省份,近年來在政策支持、基礎建設、産業培育、應用場景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他強調,湖南正全力推動技術創新與場景開拓,支持高校與企業聯合攻關關鍵技術,構建“低空+”生態體系,打造“有人機+無人機”多場景三維立體網絡,加快低空經濟從生産製造向規模化商用轉變。
活動現場,湖南省低空經濟發展集團投資總監侯昂、湖南省低空經濟協會會長余首超分別從産業佈局與行業協同角度,闡述了湖南在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應用場景拓展、企業培育等方面的成果。目前,湖南正致力於構建“研發、製造、運營、金融”四位一體的低空經濟生態體系,2024年産業規模突破500億元,目標2025年達千億級支柱産業。
立足湖南優勢,打造全球低空經濟交流合作標杆平臺
會議現場,周文舜詳細介紹了2025湖南低空博覽會的籌備進展與特色亮點。據介紹,2025湖南低空博覽會作為全國首個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份的重要産業平臺,已成功舉辦三屆,累計吸引1000余家企業參展,促成近100個項目簽約,金額超700億元。2025年,展會升級為“通用航空及低空經濟産業博覽會”,以“發展低空經濟 引領美好生活”為主題,將於9月26日—28日在長沙、株洲兩地聯動舉辦,規劃8萬平方米靜態展覽面積,並在株洲蘆淞機場上演頂尖飛行表演。
本屆展會突出“多元化、多維度、多層級、多場景”四大特色:覆蓋高端裝備製造、智慧研發、物流文旅、應急救援等全産業鏈;匯聚航空工業、中國航發等央企龍頭與創新型中小企業;搭建“政策解讀—標準制定—商業落地”全鏈條推進平臺;設立低空科普體驗館、航空集市等互動場景,預計吸引觀眾10萬人次,其中專業觀眾達3萬人次。周文舜表示:“湖南將以展會為紐帶,統籌國內外優質資源,為全球低空經濟産業提供‘技術展示、經貿洽談、場景落地’三位一體的高端合作平臺。”
企業踴躍參與,簽約合作共啟新篇章
作為企業代表,廣州億航智慧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伍雅琛和深圳市道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劉國正分別分享了各自企業在低空經濟領域的技術創新、應用案例及發展願景。億航智慧作為全球領先的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企業,已與湖南省低空經濟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未來將在湖南推廣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道通智慧則聚焦無人機空地一體集群智慧解決方案,其AI技術、具身智慧及全棧核心技術在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兩家企業均表達了對湖南低空經濟發展的信心和積極參與2025湖南低空博覽會的熱切期盼。
現場簽約儀式
在全場嘉賓見證下,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深圳市航空業協會、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無人機協會、寶安區低空經濟産業協會等單位與2025湖南低空博覽會組委會簽署合作協議,將在嘉賓邀請、招商招展、産業對接等方面深度聯動,為展會注入大灣區資源活力。
當前,低空經濟已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重要賽道。湖南憑借政策先發優勢、産業基礎與區位條件,正加速構建“立足中部、輻射全國、連結全球”的低空經濟生態。“9月的長沙,將是低空經濟創新思想的碰撞地、商業機遇的聚合場。我們期待與海內外賓朋共享政策紅利、共探技術前沿、共拓應用藍海,讓低空經濟真正引領美好生活。”2025湖南低空博覽會組委會向全球發出誠摯邀請。
會後,湘粵企業代表在交流晚宴中進一步深化對接,圍繞無人機物流、低空文旅、航空製造等領域達成多項初步合作意向。此次廣東專題推介會的成功舉辦,標誌著2025湖南低空博覽會招商工作進入衝刺階段,為打造“全球影響力、全國標杆性”展會奠定堅實基礎。(文/圖 活動主辦方)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