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東       |        大灣區        |         眼界       |        文旅       
《南沙方案》白皮書發佈 第一階段任務目標基本實現
2025-08-05 19:47:43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傅細明 責編:薛陽

  8月4日,由廣東省廣州南沙建設發展工作委員會組織編制的《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白皮書(2022.06-2025.06)》(以下簡稱《白皮書》)對外發佈。該《白皮書》系統總結過去三年省、市、區三級貫徹落實《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的思路舉措以及南沙開發建設的最新成效。

  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以下簡稱《南沙方案》),要求南沙加快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以及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載體和有力支撐。南沙的戰略地位持續躍升,開發開放迎來新的重大歷史機遇。

《南沙方案》白皮書發佈,第一階段任務目標基本實現

南沙城市景觀 供圖 南宣

  五大任務持續攻堅,第一階段任務目標基本實現

  《白皮書》指出,圍繞《南沙方案》劃定的五大任務,三年來,一批標誌性成果在南沙落地,南沙開發開放呈現良好態勢,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戰略作用更加突顯。

  南沙建設科技創新産業合作基地取得新成果。科創方面,累計立項19個粵港澳聯合科技攻關項目。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紮根南沙,環港科大(廣州)創新區加快建設。同時,南沙重大科技平臺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鑽探船“夢想”號在南沙建成入列,首個海陸結合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在南沙啟動建設。

  産業方面,在全國率先面向自動駕駛出行提供全域開放“試驗場”。船舶與海洋工程産業産值突破300億元。第三代半導體産業形成覆蓋寬禁帶半導體設計、製造、封測、材料全産業鏈完整生態。集聚超過400家生物醫藥企業,形成覆蓋細胞與基因治療、高端醫療器械等細分領域産業集群。

  南沙創建青年創業就業合作平臺取得新進展,打造以“創享灣”為龍頭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集群,建成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等15個青創基地,累計孵化企業(項目)2336個,其中港澳青創團隊1178個,項目年産值30億元,帶動就業7115人。

  南沙共建高水準對外開放門戶取得新成效,加快建設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以下簡稱“基地”)。目前該基地已設立境外投資“南沙快線”,形成10大類、104項境外投資服務清單,為600多家企業提供政策諮詢服務超3000次,協助211家企業完成291個境外投資項目備案。

  在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建設上,廣州港南沙港區已建成華南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綜合性樞紐港,2024年集裝箱吞吐量2048.9萬標箱,位居全球單一港區前列,開闢國際班輪航線174條、通往“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佔比超85%。

  南沙打造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高地取得新突破,在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方面,與香港交易所共建的廣州期貨交易所上市工業硅、碳酸鋰、多晶硅等品種,累計成交額約25萬億元。跨境貿易投資高水準開放試點累計交易金額超500億美元。落地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1.1萬個,發行全國首單“碳中和”綠色債券、粵港澳大灣區首單可持續發展債券。

  此外,南沙與港澳在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相互銜接上的成效也十分明顯。266名港澳居民在南沙實現免繳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累計為623人次香港長者提供“長者醫療券”直接結算服務。南沙還創建覆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學段港式教育體系,三年來港澳籍學生入學量增長2倍。

  南沙建立高品質城市發展標杆取得新變化。目前,《廣州市南沙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已獲批實施,其中明確大灣區高品質發展新引擎、粵港澳全面合作新典範、高水準對外開放新高地、未來城市建設新標杆4個發展定位,以及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現代化國際化綜合服務樞紐、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重要承載區和國家南方海洋科技創新中心4個核心功能。

  同時,南沙城市功能品質正在提檔升級。深中通道南沙聯絡線等交通要道加速建成通車,醫院、學校等教育配套逐漸完善。近年來還承辦國際國內網球賽事,舉辦灣區半程馬拉松,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帆船賽唯一內地賽點。2025粵港澳大灣區燈會吸引71萬遊客,大灣區文化體育中心投入運營。

  此外,南灣、慶盛樞紐、南沙樞紐3個先行啟動區“樞紐帶動、多點支撐、整體協同”的發展態勢正加快形成,目前在營企業已達5959家。

  國家戰略勢能加速釋放,下一階段新征程開局起步

  隨著《南沙方案》各項任務目標加速落地,南沙戰略優勢不斷轉化為高品質發展的新活力、新動能。數據顯示,2024年南沙地區生産總值2301.3億元,2025年上半年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4.5%。

  創新動能不斷增強,南沙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升至37.8%,研發投入強度提升至5.48%,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年均增長21.5%、總數突破1300家,實有企業增加3.2萬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增長近11倍、總數達35家,新增上市企業9家,4家企業上榜2025全球獨角獸榜單,15%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累計減免稅額16.2億元。

  與港澳合作更加緊密,南沙的港澳投資企業增加近1000家,新引進港澳青創團隊超800個,港澳居民個稅優惠政策減免稅額超1.2億元、平均稅負下降超5成,港澳居民總數達1.1萬人,近一年來實有人口凈增11萬人。

  服務雙循環作用顯著增強,2022年以來南沙實際利用外資336億元,2024年廣州港南沙港區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000萬標箱,2025年上半年集裝箱吞吐量1115.3萬標箱、同比增長11.2%,2025年上半年外貿進出口完成1479.3億元、同比增長17.5%。

  據悉,面向2035年的第二階段目標,省、市、區正緊抓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重大機遇,全面釋放《南沙方案》綜合效應,全力提升南沙發展能級。

  “讓重大戰略看南沙,發展機遇在南沙,創新創業到南沙。”《白皮書》指出,下一階段,要推動更多可知可感的標誌性成果落地南沙,不斷做強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更好服務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勇當尖兵!(文 車園元 南宣)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