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為基、創新為刃”,這一管理理念深深印刻在張偉斌腦海裏。張偉斌,廣州市第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是位紮根建築行業近33年的老將。在他的帶領下,這家擁有69年曆史的老牌國企跨越産值50億元大關,以精品工程更新城市面貌,以數字化變革重塑傳統建築管理模式,在行業週期波動中築牢發展根基。
張偉斌在項目施工現場
2020年接任董事長時,張偉斌面臨多重挑戰:疫情衝擊、白熱化的市場競爭、行業利潤薄,建築業吹起了下行的號角。“越是逆週期,越要有不服輸的韌勁和戰勝困難的信念,要迎難而上。”當年定下的主基調,成為企業一路攻堅克難的指南。
這一年,廣州四建逆勢承接兩個造價超10億元的大型項目,産值實現突破;2021年,在疫情與經濟下行雙重壓力下,張偉斌帶領企業産值歷史性突破50億元大關,為廣州建築集團躋身“世界500強”貢獻力量;2022-2024年,儘管行業整體承壓,但廣州四建仍穩紮穩打,在確保利潤的基礎上,將年産值穩定在30億元左右,年均納稅總額約6500萬元,展現出強勁的抗風險能力。
技術攻關,破解行業難題
“技術突破要踩準行業痛點”,這是張偉斌的創新哲學。2016年擔任副總經理期間,他主導廣州市第三、第四資源熱力電廠建設,發現傳統煙囪施工進度緩慢,成為了制約工期的“卡脖子”難題。
他迅速成立攻關小組,針對工業建築筒體結構施工的各種難題,逐一化解,顯著提升了施工速度和降本增效,並形成相應的施工新技術。這些技術不僅助推項目斬獲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研發成果總結而成的《筒型構築物結構快速建造施工技術》在2023年摘得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取得國家級工法1項,省級工法11項。
廣州呼吸中心
2020年起廣州呼吸中心建設週期恰逢疫情暴發,醫療建築的防傳染需求成了新挑戰。張偉斌帶領項目團隊針對水箱防倒流、地漏防乾枯、排水系統通氣消毒滅菌、雨水系統引流防污染等機電工程防污染等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並開發BIM一體化協同平臺輔助設計施工。項目研究成果形成的《呼吸研究型綜合醫療中心創新成果》現已成功應用於多個醫院類項目,獲2024年中國施工企業協會科技獎三等獎等9項科技獎,授權專利10余項、省級工法7項。
五年來,在他的大力推動下,企業技術實力持續攀升:新增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36項,取得省級工法17項,各級行業科學技術獎50余項,55項新技術取得國際先進5項,國內領先22項,連續5年獲評廣東省土木建築科技創新先進企業。2024年,廣州東部固體資源再生中心第三資源熱力電廠更獲評“國際市政工程協會試點項目獎”,讓廣州四建首次登上國際舞臺。
拓展經營,以“雙輪驅動”打開市場新局
面對行業變局,張偉斌提出:深耕本土市場的同時,開拓增量空間,在投融資市場上力爭一席之地,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找準坐標。
2019年,經過艱苦卓絕的多輪談判和洽商,公司與通用電氣(中國)有限公司深度合作的首個投資運營項目——廣建惠來臨港産業園海上風電機組總裝基地定建項目落地。公司邁出了從單一施工總承包轉向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的新一步,為規劃企業中長期收益、實現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作出有益嘗試。項目建設初期恰逢疫情,又因地質條件複雜、斜岩孤石密布導致場平與樁基施工受阻。張偉斌指導技術團隊不斷優化設計,控制投資成本,縮短施工工期,為項目2021年按期交付提供了保障。如今,該項目已穩定運營,成為公司投資業務的標杆。
在他的佈局下,企業深度融入國家戰略,服務城市發展建設:琶洲物流輪候大樓保障廣交會物流高效運轉;首個揭陽本科學校廣東工業大學揭陽校區建成助力粵東教育發展;廣州飛碟訓練中心改造項目提前三個月竣工服務十五運會;把握城市更新機遇,完成多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順利推進荔灣區山村城中村改造項目。
多元經營同樣亮點紛呈:公司涉足養老産業,參股企業廣州市松鶴養老院經營持續向好,醫養結合模式日趨成熟;物業經營克服疫情影響,出租率穩定在90%以上,國有資産持續保值增值。
創新管理,夯實穩健發展基石
技術創新是“利劍”,管理革新便是“盾牌”。2021年初,一場由項目章引發的合同糾紛讓張偉斌敏銳意識到傳統管理的漏洞:分散各地的項目印章如同不受控的風險點,手工登記易錯漏、異地監管困難,超範圍用印事件時有發生。
“給印章裝上‘智慧鎖’!”他當機立斷,當年4月帶頭成立調研小組,僅用7個月便搭建起“平臺+終端+APP”三位一體的智慧印章管理系統:申請人在APP提交文件,審批鏈自動觸發,物聯網終端實時採集蓋章影像,文件與用印記錄強制綁定存檔。三年多來,智慧印章覆蓋33個項目,處理用章申請20萬次、蓋章操作16萬次,用印記錄100%留痕,平均審批時間從8小時壓縮至15分鐘,築起了“事前防範—事中監控—事後追溯”的全流程風控堤壩,更帶動了合同管理、外來函件管理、工作督辦管理等多個流程數字化轉型,為公司實現高品質管理賦能。
作為擁有多年黨齡的國企負責人,張偉斌以“黨建紅”引領管理。在項目建臨時黨支部,打造“星火先鋒”黨建品牌,成為推動項目高效建設的“紅色引擎”;深化“紅聯共建”,與上下游産業鏈企業實現資源互享。疫情期間,他的擔當更顯底色,親自帶領突擊隊72小時建成應急項目,公司獲評“廣州建築防疫應急項目建設先進集體”,他個人也榮獲“廣建先鋒”抗疫先進個人稱號。
未來展望,以穩健步伐邁向轉型升級
站在“十五五”新起點上,張偉斌錨定“穩進提質”航向:在主業拓展版圖,構建立足本土、輻射全國的 “區域協同、多點支撐”佈局,以荔灣區山村城中村改造為樣板培育優秀自營團隊,積極拓展城市綜合開發、低碳建築、輕資産服務等高附加值業務;在智慧建造賽道,發揮自主研發“造樓機”技術優勢,以專業化公司佈局超高層建築市場,推動建築機器人等智慧裝備應用,完善BIM/CIM交付標準、碳排放計量體系,朝著“綠色化、數字化、工業化”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轉型升級。
在張偉斌的帶領下,廣州四建這家老牌國企正向著“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城市建設綜合服務商”目標穩步邁進,為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注入持續的“四建力量”。(文 傅岩 孫一丹 孫卓 圖 受訪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