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東       |        大灣區        |         眼界       |        文旅       
山水花城繪就生態新畫卷
2025-09-01 16:42:33 來源:廣州日報編輯:甄鏡媛

  原標題:廣州以華南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為統領 縱深推進綠美廣州生態建設八大工程  山水花城繪就生態新畫卷

山水花城繪就生態新畫卷

雲蘿植物園依山就勢,蜿蜒營造穿行空中的木棉道美不勝收。

  近日,羊城學堂“老城市 新活力”系列講座(總第816期)在廣州圖書館開講,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黨組書記、局長孫玥擔任主講嘉賓,以“深入推進綠美廣州高品質發展 建設幸福美麗山水花城”為題,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解讀出發,用生動的案例、詳實的數據介紹了綠美廣州生態建設工作開展三年以來取得的成績和新變化,並針對大樹保護、綠化精細管護、綠美社區共建等問題進行分享。

  推進增園添綠 讓綠色成果人人可享

  廣州是少有的山水林田海自然要素齊備的超大城市。面對中國式現代化提出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要求,以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迫切期待,2023年以來,廣州市以華南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為統領,縱深推進綠美廣州生態建設八大工程,不斷夯實高品質發展綠色基底,構建城鄉一體綠美生態格局,生動詮釋了“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的辯證關係。

  更創新——激活綠色經濟新動能。依託白雲山、帽峰山、大夫山等生態資源,廣州高標準打造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完善生態旅遊配套設施建設,推動森林康養片區化、差異化發展,擦亮自然教育品牌。同時,大力推動公園運營,植入低空經濟、夜間經濟、特色零售、露天音樂會、露天電影、文創市集等消費場景,推動公園功能升級。

  更宜居——構建普惠共享的全域公園體系。廣州持續完善“生態公園—城市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四級聯動、全域覆蓋的公園體系,形成“15分鐘社區公園、5分鐘口袋公園”。為滿足日益增長的健康宜居新需求,廣州強化公園開放共享,完善全齡友好設施配置,加強無障礙設計,發展公園+體育、公園+文化、公園+科普等多元功能,讓綠色空間公平可及、服務全民。

  更美麗——強化藍綠碳匯空間建設。廣州全面優化綠色生態空間格局,推進重點區域生態聯通,建設水系綠廊、交通綠廊,因地制宜拓展造林綠化空間,強化自然系統保護和連通。同時,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建立健康完整的就地保護體系和遷地保護體系,加強陸生野生動物遷徙廊道、魚類洄遊通道建設,優化植物園、動物園、救護中心、種質資源庫等遷地保護機構建設。此外,增強生態系統固碳減排效能,提升森林濕地碳匯能力,擴大森林碳庫容量及紅樹林面積,推進綠化廢棄物循環利用,建設零碳公園、無廢公園,讓生態之美成為城市最亮眼底色。

  更韌性——構建城市綠色安全屏障。廣州強化綠地系統的防災減災作用,推廣設置公園應急避難場所和設施。結合社區公園、口袋公園建設小型海綿綠地,發揮綠地雨洪調蓄能力。營建生物防火林帶,科學開展防風林和海堤生態化建設,開展樹木體檢,為城市安全運行築牢生態根基。此外,支撐城市通風降溫,建立城市林蔭道體系,打造清涼通勤路、清涼上學路、清涼回家路,提升道路林蔭覆蓋率和綠視率,增強城市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

  更文明——共建綠色低碳新風尚。廣州加強傳統嶺南園林風貌整體保護,打造嶺南園林集中展示窗口,高水準扮靚城市客廳,提質機場高速、鐵路樞紐等花城門戶。大力發展立體綠化,持續推進橋梁綠化、空中花廊、屋頂花園,在重點發展平臺、交通樞紐和高密度區域打造立體綠美示範。推進全民共建共治,廣泛開展綠美社區、綠美陽臺、綠美庭院等群眾創建活動,讓綠色成為市民生活最美底色。

  更智慧——科技賦能精細運維。廣州持續完善智慧綠化平臺建設,以綠色智慧系統為驅動,推動生態監測、數據要素賦能和三生協同治理,完善空天地一體化監測網絡。構建智慧公園管理體系,整合公園、景區等場景的安防監控、智慧導示等子系統,精準感知兒童、老人、青年等全齡人群活動規律,部署智慧步道、智慧健身等智慧設施,讓綠色發展更貼合市民需求、更具智慧效能。

  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綠美格局 全民參與繪就花城畫卷

  從法規保障到植樹盡責,從精細管護到社區共建,廣州正以更開放的機制、更豐富的渠道,邀請每一位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成為綠美生態的建設者、守護者和受益者。

  法治護航,讓鄉愁不再輕易“離開”。2022年修訂的《廣州市綠化條例》,以“像繡花一樣精細管理城市綠化”為核心,為城市綠化撐起“保護傘”。新條例細化樹木修剪審批規定,科學劃分綠化審批權限,首創樹木保護專章制度,突出鄉土樹種和歷史名園保護,並最大限度拓寬公眾參與範圍——這是一份給大樹的“承諾書”,也是給每位市民的“邀請函”。

  植樹盡責,全年隨時可為羊城添綠。廣州推廣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捐資捐物等8類盡責形式,開通“綠美廣州”小程式,設立專項慈善基金,不斷拓展義務植樹內涵。全市11個區都設立了“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市民可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參與。截至目前,全市已開展義務植樹活動2157場,近12萬人次參與,植樹超27萬株。

  精細管護,守護城市“綠色的幸福感”。廣州推進樹木精細管養“五個一”行動(即摸查一次、修剪一次、塗白一次、施肥一次、整治樹穴一批),開展科學化養護管理。提升中心城區道路綠化,打造21處節點花景,優化提升8條重點道路,精準調控簕杜鵑、美麗異木棉等植物花期,致力全運會期間展現“千廊簕杜鵑、萬境花滿城”的花城景觀,用最美的城市面貌迎接每一位來賓。

  社區共建,“繡花”功夫營造身邊美景。廣州推進“民生微實事”建設,全民創建綠美生活場景。聯合市委統戰部開展“綠美廣州同心共建”活動,打造11個“同心口袋公園”和100個“同心綠美街角”;聯合市婦聯,培育省級“綠美庭院”示範村,鼓勵市民從身邊做起,利用邊角地、閒置地、陽臺、天臺、庭院,一起打造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宜居環境。

  截至目前,廣州已開展義務植樹活動2157場,近12萬人次參與,植樹超27萬株。

  “綠美廣州同心共建”活動打造11個“同心口袋公園”和100個“同心綠美街角”。(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章程 通訊員穗園林宣)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