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環球財智 > 正文
加速佈局 拓寬賽道 AIGC賦能廣電新發展
2024-06-14 09:23:05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責編:田蜜

加速佈局 拓寬賽道 AIGC賦能廣電新發展_fororder_1718303405744_1

AIGC主題系列城市宣傳片《萬千氣象 AI中國》海報合集。成都市廣播電視臺AIGC創新應用工作室供圖

  近年來,迅猛發展的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開始廣泛應用於廣電行業。從《韆鞦詩頌》《中國神話》《因AI向善》《珍惜每一滴水》等AIGC作品亮相,到AI頻道上線、AIGC集成工具推廣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出臺,再到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及上海、北京、河南、湖南等地方廣電陸續成立人工智能工作室……在廣電行業與AIGC融合的過程中,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實踐已勾勒出緊跟潮流、突破邊界、佈局未來的清晰軌跡。

  釋放內容生産力

  廣電是以內容引領的技術密集型行業。基於大數據模型的AIGC不僅能根據指令快速完成策劃選題、篩選熱點、剪輯素材等工作,還可以高效創建文字、圖像、音視頻等優質內容。借助於AIGC,廣電行業正突破以往的産制流程,凝聚起一種兼具效率和品質的新質生産力。

  這種新質生産力催生出一系列音視頻作品,為觀眾奉獻一幕幕“視聽奇觀”。例如,總臺運用“央視聽媒體大模型”創作的AIGC動畫《韆鞦詩頌》,以中國古詩詞為藍本,通過向AI模型“投喂”大量解讀詩詞意境的精準數據,生成了彰顯中華文化氣質的國風內容。中國神話系列微短劇《補天》則實現美術、分鏡、視頻、配音、配樂全部由AI完成,借助AI的技術想像力將神話傳説中蘊含的中華文明密碼娓娓道來。此外,AIGC還可應用於紀錄片譯製領域,利用智慧化工具協助聲音識別、文本翻譯、聲線克隆、分軌替換等環節而推出的英文版微紀錄片《來龍去脈》,不僅高度還原中文原片的文案和旁白風格,還通過人機協同模式降低了成本、提升了譯製精準度。

  除了接替幕後工作,AIGC也日益活躍在“臺前”,多家廣電機構相繼佈局打造以AIGC為依託的“數字人”。這些“數字人”不僅可以進行新聞播報,還能參與綜藝節目錄製,或是在影視劇中客串角色。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北京廣電、深圳廣電、山東廣電的數字主播紛紛亮相,結合MG動畫、3D呈現、XR數字演播等技術,為大眾帶來具有新鮮感的兩會解讀。在綜藝《我們仨》中,湖南廣電推出的“愛芒”以助理導演的身份參與節目錄製,在劇本分析、嘉賓選角、互動策劃、視頻剪輯等方面發揮用處。在影視劇《異人之下》中,數字人“厘裏”飾演角色“二壯”,貢獻了可圈可點的劇情橋段,為作品增色頗多。

  延展多領域應用

  近年來,AIGC賦能下的廣電行業不斷與文旅、教育、公益、健康、農業等領域碰撞出“火花”,開啟面向“大視聽”的發展篇章。

  在文旅領域中,一批AI生成的短視頻描繪全國各地壯美山河,將中國城市魅力以超越現實的視覺畫卷鋪展開來。今年中國旅遊日,成都廣電等數十家城市電視臺聯合製作了11部城市宣傳片《萬千氣象 AI中國》,AIGC的“文生視頻”功能讓各城市的文化資源“活”了起來,帶著網友一起品味市井煙火、“打卡”城市地標風景線、與歷史名人展開“跨時空”對話,把短視頻的傳播熱度變成了實打實的旅遊流量。而在教育領域中,河南廣電聯合國內多家AIGC企業開辦線下課堂,教授相關技術應用、內容産業孵化、項目商業化運營等技能,推動廣電AIGC實現“産學研用”的成果轉化……這些具有探索意義的實踐打開了增效創收的思路。

  在社會公益領域中,上海廣電利用AIGC推出《因AI向善》系列公益廣告片,將製作週期從傳統的兩周大幅縮至短短三天。其還聯合高校人工智能團隊發起公益項目《潤愛無聲助聾門診場景》,在集成AIGC與元宇宙、機器人等技術的基礎上開發互動式手語翻譯數字人,嘗試以廣電力量搭建聽障群體與醫生之間的溝通橋梁。

  廣電與AIGC的融合目前還處在初始階段,部分生成式的音視頻內容尚無法滿足觀眾高標準的審美需求;一些看似高級的技術概念難以在實際應用中落地。不僅如此,對於AIGC的過度依賴也可能導致人和工具的本末倒置。此外,版權侵犯、數據洩露、倫理挑戰等風險同樣值得警惕。

  在與AIGC雙向奔赴的過程中,廣電行業呈現出提質增效和多維創新的全新活力。未來,廣電行業也要進一步打開融合發展的更大想像力,在不斷向內突破、向外相容的過程中持續煥發生機。(中國人民大學視聽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政)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