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38期理解未來講座 梁琰:科學的美無處不在
2018-03-26 14:43:22  |  來源:國際在線  |  編輯:許煬

  國際在線消息:歷久彌新的藝術作品經常被人們觀摩品鑒,它們的美總讓人陶醉其中,思緒萬千。但讓科學也變得像藝術品一樣被大家不斷地品味、思考而且吟唱其中“無與倫比的美麗”,要做成很不易的。科學可視化藝術家梁琰憑“美麗化學”在網絡上受到廣泛關注,讓化學奇觀成了“網紅”,其作品相關網頁點擊量已近千萬。3月24日,在第38期理解未來講座上,他與公眾面對面,聊一聊科學、藝術和美的關係,並通過多個生動的案例,向大眾展示在感官和認知層面的科學之美。

  未來論壇青年理事、中國科學院家天文臺傳播心主任、研究員鄭永春為本期講座開場致辭,介紹了出席的發言嘉賓,與梁琰同臺探討的嘉賓有,中國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大鵬、科學藝術研究中心創始人蔡瀟及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陸陵。嘉賓陣容來自社會科學、科學教育以及科學可視化等領域,多學科跨界的交流讓現場的思想火花四射。

  “美麗化學”主創、“美麗科學”創始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係特任副研究員梁琰發表演講,主題為“發現科學之美”。他用視頻節目生動地向觀眾展現了美麗化學、重現化學、看得見的熱等科學可視化項目中唯美的變化瞬間,深入引導大家直觀地理解蘊含在昆蟲、孔雀等生物中各式美麗的納米結構,以及NASA如何通過研究“化學花園”的和生命起源的關係在宇宙中尋找下一個有生命的星球。講座上他還特別提到了熱門的新學科:合成生物學。“我們現在沒有辦法合成生命,但可以通過工程學的方法改進生命,讓生命有新的功能,人類賦予生命新的功能。”科學家正不斷地從大自然汲取靈感,完善和創新人類生命研究的成果。梁琰也表示,未來也將會用新的技術和新的可視化手段服務於科學教育,讓視覺藝術的美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也讓科學知識變得更生動有趣。”我們希望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他一直保持著這顆赤誠的初心。

  科學是一種怎樣的美?蔡瀟認為,“科學之美跟一般的美還是不大一樣的,科學之美是有一種對稱性,有一種秩序感,同時還給人一種神秘感、神聖感。” 科學有自身獨特的美,也與純真的美、藝術之美有共性,王大鵬就認為科學和藝術之間可能是有相通的。梁琰也覺得,“從好奇心本身去發現和探索時,科學家和藝術家是很像的,都希望去發現一些新的東西,但是科學家有的時候會更理性一些。”即使在大眾眼裏枯燥的科研,也是有美的一面,陸淩説“科研每天的工作其實也是可以藝術化的,科研工作本身涉及到非常多的方面,其實是可以認為是一種綜合藝術。”理性和智慧是很多人對科學的“成見”,各位嘉賓通過自己科學美學的體驗正讓大眾更感性地欣賞科學蘊含的藝術美,以及簡潔之美。

  在熱烈的掌聲中,未來論壇向發言嘉賓頒發了表彰證書,以此感謝他們對中國科普、科學教育事業所作出的貢獻。

  據悉,理解未來講座由未來論壇舉辦,是面向大眾開放的公益科學講座,每月一期,邀請有洞察力和前瞻性的創新科學家擔任主講嘉賓,並與相關行業知名人士及企業家跨界對話,以傳播科學精神、啟蒙科學思想。理解未來講座形式不斷創新,內容覆蓋生命科學、醫療、材料科學、社會科學、量子物理、化學、數學、人文、科技等領域。(編輯:許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