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産業力 |   會員頁面  |  環球健康

首頁 > 環球創業 > 正文
水稻播種用上“3D列印”
2025-07-17 09:16:47來源:人民日報責編:韓東林

水稻播種用上“3D列印”

圖為育秧中心工作人員在操作印刷播種機。張富鋒攝(人民視覺)

  水稻播種也能用上“3D列印”?

  7月15日,江西萬載縣媽媽家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育秧中心,公司負責人常垂明和員工們正加緊為晚稻育秧做著準備。

  把水稻種子倒入精量定位的印刷播種機,將育秧紙鋪放在傳送帶起始端,種子從上方漏下,部分被粘住,其餘的隨著傳送帶震動被篩出紙面……就這樣,稻種被“列印”在育秧紙上。

  “直接把種子撒下去不就好了?多此一舉!”圍觀的種植戶中,有人質疑。

  用“3D列印”好在哪?

  常垂明回憶,幾年前他剛開始做農事服務時,便發現育秧操作有改進空間——秧盤直接進入傳送帶,稻種無序落入秧盤孔洞,多的八九粒,少的一粒沒有。“有效苗少,一畝田要六七十張秧盤,得用四五斤種子。同一個孔裏種子多了,還會影響發芽、生長。”常垂明説。

  偶然一次機會了解到“3D列印”水稻播種技術,常垂明很興奮:“育秧紙上每排42個膠水點,每個點粘一兩粒種子,和秧盤上的孔洞一一對應,種子分佈不均勻的問題就解決了。而且,膠水用澱粉、葛根粉等原料製成,很安全。”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農業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吳羅發介紹,“3D列印”水稻播種,將稻種精準排列並粘在食用原料製成的可降解育秧紙上,可實現精量化、機械化育秧,降低種植成本,提升水稻産量。

  説試就試,常垂明開始了試驗:把育秧紙鋪在秧盤上,灑水浸潤,薄薄的紙張遇水軟化,粘在反面的種子慢慢脫落,掉入秧盤。

  “90%以上的孔裏都有種子!”“育秧紙覆蓋兩天左右分解,能夠保濕保溫、提高種子發芽率。”試驗結果令人滿意,常垂明很開心。

  常垂明和村民們商量後,決定在一部分水稻田上試種。

  “苗壯,插下去比普通秧苗提前5天左右返青。”參與試種了100畝田的雙橋鎮龍田村村民朱廣平説。

  “不僅苗壯,還省種!”常垂明指著運轉的印刷播種機説,現在一畝田只用3斤種,少花五六十塊錢。

  過去,每逢搶收早稻、搶種晚稻的“雙搶”時期,苗等田,如果不儘早將秧苗從秧盤移栽到田裏,就有可能徒長——“表現為秧苗細弱、莖稈纖長、葉片發黃,根系發育不良,老百姓俗稱‘高腳苗’‘黃化苗’,嚴重影響移栽後成活率和産量。”吳羅發説。

  因此,每年“雙搶”時,得趕在晚稻育秧後的20來天內,完成早稻收割、晚稻插秧。“掐算好時間非常關鍵。”常垂明説。

  使用“3D列印”水稻播種技術,育秧靈活性提高了。“‘列印’好的育秧紙卷成筒,儲藏好,放上小半年都沒問題,隨用隨取。”常垂明説,“不僅如此,‘印刷’播種,能實現稀播、勻播,秧盤裏的秧苗,哪怕過個二三十天,也基本不會出現徒長。”

  “看似增加了一道工序,實際上卻為‘雙搶’留足了時間,後面省下來的工序、帶來的效益多著呢!”常垂明説。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