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在陜西省西安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體驗XR元宇宙項目。
周社根攝(人民視覺)
福建省福州市石竹山景區,遊客穿戴“外骨骼機器人”登山。
謝貴明攝(人民視覺)
智慧導覽機器人在內蒙古博物院表演節目。
新華社記者 馬金瑞攝
在雄安新區悅容公園,遊客在體驗由雄安白小默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導覽機器人。
新華社記者 牟 宇攝
在上海玻璃博物館,小朋友在“NXT虛擬現實實驗室”內參觀體驗。
王 初攝(人民視覺)
遊客在山東省美術館參觀體驗“無限之海”沉浸式AI數字藝術展。
郝鑫城攝(新華社發)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遊客掃碼即可召喚“AI導遊”,實時解説景點歷史與典故;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內,倣生鯨鯊與遊客共遊“海底世界”;甘肅省敦煌市莫高窟借助AI復原千年壁畫,讓文化遺産煥發新活力……隨著應用場景加速落地,AI與文旅不斷擦出新火花,人工智能繪就的文旅産業新圖景,讓“詩與遠方”有了更智慧的打開方式。“AI+文旅”不僅提升了文旅産業的服務品質,更以創意玩法激發文化魅力,解鎖了更多的出遊新體驗。
智慧規劃:
行程定制告別“選擇困難”
“10秒生成專屬旅行攻略,連小眾打卡點都精準覆蓋!”北京遊客陳先生在去雲南旅遊前,在DeepSeek AI大模型輸入“親子遊+歷史文化+避坑”等需求進行攻略策劃,系統即刻輸出涵蓋大理洱海生態廊道騎行、白族非遺扎染體驗等行程,甚至細化到每天具體的食宿安排。“以前每次旅遊前,都要去各個平臺查閱大量攻略,篩選心儀景點,太費神!”陳先生對本報記者説,這次雲南行,AI幫自己解決了做攻略的難題,告別“選擇困難”,讓他們一家更多地享受到了旅行的樂趣。
當前,AI正成為不少人的出遊“伴侶”。輸入旅行時間、預算、興趣愛好以及一些特殊要求,短短幾分鐘,一份由AI生成的詳細旅行計劃便擺在面前……越來越多的遊客開始選擇使用AI進行個性化行程定制。在社交平臺,與“用DeepSeek做旅遊攻略”“AI定制旅行”等話題相關的討論帖已達數十萬篇。這些討論帖中的行程規劃不僅包括景點和餐飲住宿安排,還對如何避開擁堵、節省開銷、旅行穿搭提出建議。生成攻略、在線嚮導、個性化推薦……AI正在成為年輕人旅行的“新嚮導”。
今年以來,多地文旅平臺宣佈推出“AI推薦官”。在遼寧省瀋陽市沈北新區,當地文旅部門接入AI大模型,結合本地文旅智庫搭建起智慧模組,針對人數、口味、目的地,動態生成旅行路線,在線解答遊客“怎麼玩”“去哪吃”“住哪”的問題。
不少旅遊平臺企業也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市場趨勢,並紛紛佈局。飛豬、馬蜂窩、同程旅行等多家在線旅遊平臺陸續推出相關AI産品。
這場“AI+文旅”的變革,正在重新定義“旅遊體驗”。中國旅遊研究院發佈的《全國智慧旅遊發展報告2024》顯示,人工智能技術的新突破推動旅遊行業數智化加速升級,為智慧旅遊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生成式人工智能將對旅遊內容創作、旅遊趨勢預測、旅遊數據分析、個性化行銷産生較大的影響,正成為推動行業變革的重要力量。
虛擬導覽:
“數字導遊”24小時在線
在“AI+文旅”的應用中,“數字導遊”熱度很高。
漫步城墻,穿梭遊弋在花燈之間,如果你對每組花燈的形制和工藝産生好奇,更想知道怎樣的遊覽路線才是最優解,景區裏有一位懂得漢語、英語、俄語的“唐代姑娘”會為你貼心地送上答案,這就是陜西省西安市“遊陜西”平臺剛剛上線的智慧客服。在西安的相關景區,掃碼之後,穿著漢服、造型憨態可掬的“唐代姑娘”便會出現在手機裏,她會全程陪伴左右並隨時提供遊玩攻略。這位“數字導遊”24小時在線,非常敬業。
在山西省太原市晉祠景區,來自河北的遊客劉喜雷在遊玩中,並沒有請人工導遊講解。劉喜雷説,當地推出“AI伴遊助手”,去哪個景點,通過定位可以實時講解,遊客還可以通過手機獲取景點的歷史文化信息和3D虛擬展示,增強遊覽體驗。
在浙江省杭州市,從2024年國慶假期至今,杭州西湖景區的“數字導遊”廣受歡迎——這個由AI驅動的虛擬人物,能根據遊客的興趣定制導覽路線,如“親子遊”推薦曲院風荷的荷花科普、“文化遊”講解岳王廟的歷史故事,還能實時回答“蘇堤有多長”“雷峰塔為什麼重建”等問題。數據顯示,使用“數字導遊”的遊客平均停留時間從3小時延長至5小時,景區二次消費(如文創、餐飲)收入增長30%。
傳統導遊的知識儲備可能受到個人經驗和學習範圍的限制,AI則可以整合海量的旅遊信息,包括景點介紹、歷史文化、美食推薦等,同時,“AI導遊”還能實時獲取最新旅遊資訊,如景區門票價格變動、交通情況等,為遊客提供更為及時全面的信息。
放眼全國,各大景區在加速推動AI與文旅融合。近期,安徽黃山、江西廬山、重慶三峽龍脊等景區紛紛宣佈接入DeepSeek大模型,在智慧交互、場景服務、伴遊體驗等方面優化升級。與此同時,中旅國際、中青旅等多個旅遊企業也將AI廣泛應用於智慧客服、“數字導遊”等領域,推動文旅産業向智慧化、個性化方向轉型升級。
文化煥新:
“爆款”産品打造沉浸式文旅場景
“悟空,你好!”説話間,只見手拿金箍棒的“AI孫悟空”騰雲駕霧現身於水墨雲海中,高聲説道:“俺老孫來也!”這是近日發生在日本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內的一幕。“AI孫悟空”是科大訊飛依託國産自主可控訊飛星火大模型打造的“文旅數字人”,在聚集各國觀眾的世博會現場,“AI孫悟空”能聽清、聽懂觀眾説的問題,生動還原孫悟空惟妙惟肖的動畫角色形象和聲線,以中、日、英三種語言與觀眾展開自由深度的交流。技術賦能下的傳統文化創新,在觀眾請“AI孫悟空”“畫一幅春江水暖鴨先知”時得以展現。只見螢幕中的孫悟空手指一點,一張有古詩意境的畫作快速呈現。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的報告顯示,在AI+垂直行業應用成熟度矩陣分析中,文旅産業AI貢獻度位居服務業前列,AI應用的時空維度不斷拓展,從文化基因解碼到智慧內容生産,都産出了改變傳統文旅生態場景的“爆款”産品,打破遊客的常規體驗,刺激産生新的經濟消費增長點。
近年來,“AI+VR(虛擬現實)”“AI+AR(增強現實)”等技術打造的沉浸式數字文旅場景,正在成為文旅新秀,不斷催生新産品、新場景、新體驗。
在甘肅省敦煌市莫高窟的“尋境敦煌”數字展廳,遊客可以佩戴VR眼鏡,沉浸式走入莫高窟第285窟,零距離觀賞壁畫、360度探索洞窟細節,VR與AR技術讓敦煌文化觸手可及。2023年“雲遊莫高窟”項目運用VR技術,用戶戴上頭顯即可360度漫遊洞窟,近距離感受九色鹿、飛天神女的靈動細節。2024年8月“敦煌文化環球連線——走進中華文明(美國、巴哈馬專場)”首次實現全球直播,使用5G技術以實時渲染與低延遲傳輸,用戶可在線切換視角,沉浸式體驗數字博物館,吸引數萬名海外觀眾觀看,拉近了文化與受眾的距離。
在江西省南昌市,為了深化遊客對《滕王閣序》所蘊含的文化韻味的體驗,自2024年起,滕王閣景區創新設立了智慧背序亭,其中,虛擬數字人“王勃”擔任起評分考官的角色。今年,景區更進一步,將虛擬數字人“王勃”升級為“AI導遊”,引領遊客登臨高處,盡享美景。這位“AI導遊”不僅能講述滕王閣的悠久歷史,更能依據每位遊客的喜好,精心策劃出遊覽路線。在滕王閣內,“AI導遊王勃”會細緻地解讀飛檐鬥拱的獨特造型、碑刻楹聯的深刻內涵,並借助點選講解與圖像識別技術,為遊客提供詳盡而專業的解答。遊客僅需提供自己的姓名,“AI導遊王勃”便能即刻賦詩,以應景致。滕王閣景區還別出心裁地打造了《千年一序滕王閣》VR體驗中心,讓遊客得以身臨其境地穿越時空,親臨數字復原的唐代宴席,親眼觀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美場景,親身感受“都督宴客”等歷史場景的生動再現。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