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訊: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日前發佈的最新報告《世界投資政策監測(第十九號)》顯示,自2017年11月份以來,在國家投資政策上,世界投資繼續呈現促進化、自由化和便利化趨勢,但也有一些國家抬高外資準入門檻並附加諸多限制領域和條件,投資貿易政策的自由主義和保護主義兩種截然相反的傾向交織並存。
目前,鼓勵和促進投資仍然是國際投資領域的主流態勢,許多國家放寬了對外國投資的限制,並採取許多鼓勵和促進措施,進一步推進投資自由化程度。比如,印尼以投資登記程式取代了商業機構許可證程式,進一步簡化了外資進入環節。老撾取消了對外國投資者最低註冊資本的要求。緬甸通過新的公司法鼓勵外國投資者增持其國內公司股份。烏克蘭通過公共財産私有化法案,使私有化進程更加透明和快捷。越南實行了新的旨在鼓勵外國投資的國企私有化措施。津巴布韋降低了除鑽石和鉑金以外其他行業的外國投資門檻。阿根廷、菲律賓和坦桑尼亞簡化了外國投資行政審批程式。美國實行稅制改革,大幅度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同時,還有一些國家正努力在世貿組織(WTO)框架內開展制定投資便利化多邊框架的磋商。
從各國情況看,大多數新的投資政策和措施均繼續著眼于創造更加有利的投資條件和改善商業環境等方面,以及推進零售貿易、能源和運輸等行業的投資自由化、促進化和便利化措施。
在國際投資的改革與發展方面,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率先採取了行動,其中一些國家實施了鼓勵和保護外國投資者進入的新政策措施,包括放寬對外國投資者持有本國企業股權的限制,以及積極為外國投資者提供商業機會等。在促進外國投資方面,阿根廷、中國、印度、印尼、緬甸、秘魯、菲律賓、卡塔爾、沙特、泰國、坦桑尼亞、美國、委內瑞拉、越南等14個國家表現突出,均採取了提供投資獎勵、簡化投資審批程式和減稅等措施。比如,菲律賓推出“菲律賓商業數據銀行”數字平臺,縮短了外資申請和延續許可證所需的時間。卡塔爾修訂了自貿區投資法,為投資者提供免除出口和進口關稅等鼓勵措施。
儘管如此,對外國投資增加限制或抬高門檻的現象仍然較為明顯,在某些國家甚至有趨於嚴厲的傾向,更具限制性或監管性的投資政策和措施大大增加。這主要出於對外國資本可能控制本國關鍵産業、基礎設施和土地所有權的擔憂,以及保護本國企業和生産者的競爭力等方面考慮。2017年以來,有22個國家實施了外國投資限制政策或措施,其投資自由化、促進化和便利化程度均有所下降。其中,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強化了對本國一些部門和行業的投資篩選、甄別程式和限制條件。立陶宛通過修改相關法律,對本國某些部門、行業和地區實施外國投資限制。新西蘭和美國拒絕了外國公司的幾項重大收購方案。
目前,在投資自由化和保守化交織並存的形勢下,雙邊和多邊貿易投資協定談判與落實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多項區域經濟貿易與投資協定的談判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包括對舊協定的更新。截至2018年2月底,國際投資協定總數達到3320多項。僅2017年以來,已簽訂多項雙邊和多邊貿易與投資協定。比如,歐盟與亞美尼亞、澳大利亞與秘魯、韓國與中美洲各國的自由貿易與投資協定等。
與此同時,歐盟繼續與中國、日本和墨西哥舉行投資和貿易協定談判;中國香港與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協定(HKFTA)第四輪談判已完成。此外,大型區域自由貿易與投資協定的談判亦在推進中,包括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協定(CFTA)、涵蓋東南非共同市場、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和東非共同體的三方自由貿易區協定(TFTA)、全面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等。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的重新談判也在繼續。伊斯蘭會議組織正在與聯合國貿發會議合作制定《伊斯蘭會議組織國家投資決策指導原則》,以發展該組織成員國間和國際間的貿易與投資。同時,歐盟與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國家的《科托努夥伴關係協定》續約談判將於2018年8月份啟動。此外,世貿組織(WTO)關於投資便利化的多邊討論亦有進展。(記者 楊海泉)
(原標題:自由和保護兩種傾向交織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