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陳晨):7月7日,由中國工程院、中國鐵道學會、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第27屆頒獎大會暨第八屆橋梁與隧道工程技術論壇”在北京鐵道大廈舉行。
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原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主任王志珍;原鐵道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第一副主任孫永福;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常務副主任何華武;中國鐵道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盧春房;清華大學原副校長、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副主任袁駟;國際竹藤組織董事會聯合主席、國際木材科學院院士、首席科學家、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副主任江澤慧;中國鐵路總公司科技和信息化部主任趙國堂;交通運輸部原總工程師、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副主任周海濤;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梁文灝;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秦順全;石家莊鐵道大學原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彥良;北京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寧濱;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中國工程院三局巡視員安耀輝;中國鐵道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馬福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秘書長李明安;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總工程師劉輝;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總工程師林鳴;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喜剛;北京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孫曉峰;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江正林;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葉陽升;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秘書長茅玉麟等嘉賓出席會議。開幕式由基金會第一副主任孫永福主持。
頒獎儀式現場 陳晨/攝
王志珍主任在致辭中表示,基金會成立27年來,傳承和弘揚茅以升先生“愛國、科學、奮鬥、奉獻”的崇高精神,以服務國家發展的大目標、大戰略為宗旨,通過開展紀念茅以升先生的各項活動,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開展促進科技教育事業發展相關活動,27年來獎勵相關領域科技教育人才3000多人,50多場高規格的海內外學術交流活動,先後30余次組團訪台和接待台灣參訪團;學習茅以升先生與時俱進地的愛國精神,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赤子報國的奉獻精神,為把我國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其中“茅以升公益橋”活動,為國家“脫貧攻堅”、“精準扶貧”戰略的實施貢獻力量。7年來在重慶等7省市建12座“茅以升公益橋”,解決了數千名小學生涉水上學和數萬名村民過河難的問題。最後,在向所有支持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事業的單位和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的同時,希望大家今後更多地關心和支持茅以升基金會,與基金會協同並進,為我國科技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隨後,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何華武和中國鐵道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馬福海在會上分別致辭。何華武指出,當前正是我國橋梁和隧道工程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橋梁和隧道工程技術迅速發展,但同時,橋隧工程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這賦予了本次論壇豐富的內涵和新的使命。他希望雙方能夠繼續拓展合作領域,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推動我國橋梁和隧道事業的發展。馬福海談到,本次會議的宗旨主題與中國鐵道學會的使命職責一脈相承、互相映照。中國鐵道學會願和大家一起,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科技強國、交通強國,為中國鐵路橋隧技術佔領世界工程建築技術制高點作出新貢獻。
開幕式後,由著名節目主持人瞿弦和和北京交通大學學生共同主持舉行了第27屆茅以升科學技術獎頒獎儀式。“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是由國家獎勵辦批准設立,下設“橋梁大獎”、“土力學及岩土工程大獎”等10個獎項,27年來先後獎勵了3000余名在相關領域取得傑出成就的優秀人才,其中有13人後來成為兩院院士,一些人成為長江學者,更多人則成為所在專業領域的領導人物。本屆橋梁大獎授予了山東省交通規劃設計院的李守善先生和中鐵大橋局總工程師林國雄先生。李守善先生是我國大跨徑斜拉橋設計的開創者、領軍者和奠基人。林國雄先生從事大型橋梁設計、科研、施工和技術管理工作38年,先後主持了錢塘江二橋、武漢長江二橋、蕪湖長江大橋等多座特大型橋梁的設計和施工。接著還頒發了橋梁青年獎、鐵道工程師獎、北京青年科技獎、木材科學技術獎和木材科技教育獎學金、工程教育學生獎和鐵道教育希望之星獎。本屆頒獎大會共有179人獲獎。這些獲獎者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覆蓋了鐵路、公路、橋梁、城市建設領域的一線優秀工程技術人才;理工農醫等各方面的優秀科研人員;高等院校的優秀學子。
頒獎儀式後,何華武院士宣佈第八屆橋梁與隧道工程技術論壇開幕。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