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眼中的鄉村振興是啥樣?
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靈武市白土崗鄉涇興村的白進財、余靈芳夫婦來説,鄉村振興就是過好日子,好日子就是不再外出務工漂泊,能就近就業,孩子有學上,老人看得起病,能安居樂業。而他們所嚮往的好日子,自2015年蒙牛合作牧場寧夏興源達農牧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源達牧場”)在白土崗建設牧場時起,就已經實現了。
鄉村振興就是能在村裏就業 不再外出務工漂泊
白進財、余靈芳夫婦是興源達牧場的員工。白進財是犢牛飼養員,余靈芳是擠奶工,倆人每天騎電動車上下班,家和牧場僅隔了一個山坡的距離,騎行五分鐘就到了。
白進財在牧場照顧犢牛
“我一個月工資6000多,我媳婦兒工資4000多,收入很可觀了。”説起收入,白進財難掩心中的滿足,他毫不掩飾地講,由於夫妻倆是牧場的固定員工,每月除了正常工資,還能拿績效、工齡工資、享受節假日福利,年底還有年終獎,牧場還為固定員工繳納養老、醫療、失業、工傷、醫療等社會保險,為員工吃上了“定心丸”。“原先能掙到錢就很奢望了,福利、保險這些想都不敢想。”
涇興村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靈武市白土崗鄉下轄行政村。2011年,寧夏探索扶貧開發新路子,實施了35萬人生態移民攻堅工程,涇興村就是其中的重點生態移民安置區,有593戶2692名移民群眾,于2015年從涇源縣7個鄉鎮21個自然村搬遷過來,白進財一家就是這一年搬來的。
白進財一家四口其樂融融
“原來的村子地多,但産量不行,有的村子連水都吃不上,更別提澆地了。”白進財説,家裏有青壯年的都選擇外出務工賺錢,而這樣的家庭也僅能解決溫飽。家裏沒有能外出務工的青壯年,一年不僅掙不上錢,還會欠下一大筆“饑荒”。為養活一家老小,白進財常年外出務工,掙得多時一年回一次家,掙得少了一年連家都不敢回。余靈芳則成了留守家裏的“頂梁柱”,一邊照顧老人和孩子,一邊還要打理長不好的莊稼。“太苦了,很苦。”再回想過去的日子,白進財夫婦仍覺得苦不堪言。“那時候就想,啥時候家門口就能掙上錢,不用再外出打工,那真是過上了好日子。”
如今,白進財一家終於過上了嚮往的好日子,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後,白進財夫婦還生了二胎,一家人其樂融融,過著幸福的生活。
鑲嵌在奶産業鏈上的“移民村”
據統計,同白進財夫婦境況相同,在興源達牧場務工的移民村村民有40人。而興源達牧場負責人馬興雲共建設了6座牧場,奶牛存欄2.9萬頭,其中在白土崗區域,除興源達牧場外,還有3座牧場,帶動周邊移民村村民務工人數160余人。在涇興村,不光是簡單就業創收,村民們從奶産業裏還能得到其他“實惠”。
興源達牧場負責人馬興雲(左一)在田間與村民交談
當年,興源達牧場從涇興村流轉來3000余畝土地,用來建設牧場和種植飼草,也因此每年能給鄉親們帶來近80萬元的土地流轉費收入。此外,當地政府還拿出600余萬元,為涇興村每戶移民買來一頭奶牛,共有593頭,交給興源達託管代養後,每戶一年分紅1500元,到現在已連續分紅6年,這也是馬興雲最引以自豪的一件事。
“其實涇興村的振興工作,離開不開黨和政府的支持,更離開蒙牛的大力支持,是政府、乳企、牧業公司共同努力的結果。”馬興雲説,自己曾是普通的養牛戶,自決定大力發展奶牛養殖時起就與蒙牛合作,在技術、資金等方面得到了全方面的支持。2015年,馬興雲在決定建設興源達牧場之前,就已經借助乳製品龍頭企業蒙牛的“東風”,擁有了遠近聞名的兩座牧場,奶牛存欄已達近萬頭,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奶牛養殖戶。“當時計劃建設一個奶牛養殖場,目的就是要精準幫扶涇興村,讓我帶頭做這件事情,説實話起初並不情願。”馬興雲坦言,當年白土崗還是一片未開墾的山坡,在一個山坡上建設牧場,不説其他,資金就是最大難題。
興源達牧場犢牛島
“牧業公司貸款很難的,如果沒有蒙牛這樣大型企業做擔保,給扶持資金,根本不敢下這個決心,也不會有今天的興源達”馬興雲是個執拗的人,骨子裏透著認真、上進、不服輸的勁,在蒙牛做強力後盾下,他不僅建成了興源達牧場,還成了靈武市首個引進澳洲進口奶牛的養殖戶,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當時大家都覺得進口奶牛不好養,不看好進口奶牛,都説是賠錢的買賣。”馬興雲沒有在爭議聲中懷疑自己,而是在蒙牛給予的技術扶持下,大力引進進口奶牛做品種改良,並迎來了我國奶業強勁發展的歷史好時機。
“靈武模式”助移民村成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興源達牧場帶動移民村致富的案例,也讓當地政府和蒙牛加深了以奶産業鏈鄉村振興的進一步想法。
蒙牛靈武奶源基地奶牛
2019年,靈武市委、政府與蒙牛通力協作,按照規劃、建設、品質、管理、標準、環保“六個一流”高標準,配套蒙牛(靈武)百億集群項目,建設靈武奶源基地,形成了“發揮區位資源優勢、政府主導全面推進、種養加一體化佈局、全産業鏈協同支持”的奶業發展“靈武模式”,主張在最適宜的地方養牛,發揮龍頭乳企、龍頭牧場帶頭示範作用。由此,短短8年間,曾經一片荒蕪的白土崗,如今已經建設成為擁有大小40余座牧場的高標準奶牛養殖基地,解決了附近多個移民村村民就業問題,為移民村發展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貢獻了力量。
涇興村
據統計,蒙牛已累計為靈武地區合作牧場發放奶款超60億元,投入扶持資金近29億元,大力推動奶源基地建設,2022年産奶量已達到2000噸,實現大跨步發展。在“靈武模式”的帶動和驅動下,預計到2025年底,靈武白土崗建設高標準養殖基地奶牛存欄將達到25萬頭,日産奶量達到3500噸,帶動周邊33萬人增收致富。該模式對鄉村振興工作起到了大力推動作用,與蒙牛合作的牧場裏,有近200名員工曾經都是貧困戶,牧場招工徹底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摘掉了貧窮的帽子,走向了致富之路。
近年來,蒙牛集團已在全國佈局建設了10多個種養加奶産業園,形成了蒙牛中國乳業産業園和林格爾乳都核心區、巴彥淖爾“沙漠有機”區、鄂爾多斯達拉特旗“黃河幾字灣”區、黑龍江大慶、雲南等産業園,並創建了寧夏“靈武模式”“和林格爾模式”、山西礦山復墾變牧場良田的“靈石模式”等區域特色鮮明的産業集群,有效推進了農村三産融合,為我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能。(圖文/菲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