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産業力 |   會員頁面  |  環球健康

首頁 > 環球創業 > 正文
開放利好持續釋放 投洽會激發跨國投資熱情
2023-09-11 09:39:48來源:經濟參考報責編:韓東林

  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投洽會”)日前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今年的投洽會吸引了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個團組、5.8萬多名境內外客商參會,數字經濟、綠色低碳、海洋産業等領域成為投資合作熱點。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屆投洽會的“投資中國年”主旨論壇上,商務部透露了一系列的開放安排,進一步激發了跨國投資合作熱情。

  投洽會是中國力促雙向投資和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以引領投資風向為鮮明特色。在本屆投洽會“投資中國年”主旨論壇上,商務部部長助理陳春江表示,商務部在2023年首次舉辦“投資中國年”系列活動,充分展示中國投資機遇,為跨國公司了解中國、投資中國搭建平臺。商務部在投洽會期間舉辦“投資中國年”主旨論壇,充分體現了中國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和與世界分享中國高品質發展新機遇的積極姿態。

  陳春江進一步介紹,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商務部將繼續在以下五方面著力開展工作,持續增強“投資中國”吸引力。

  一是著力推進更大力度市場開放。將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取消或放寬外資準入限制,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落實好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研究出臺自貿試驗區和全國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提升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準。

  二是加大外資政策支持力度。將落實好國務院近日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實施好鼓勵外商投資設立研發中心、投資製造業若干政策等引資專項政策,完善配套措施,落細落實相關舉措,確保外資企業享受政策紅利。

  三是持續優化外資企業服務保障。將充分發揮外貿外資協調服務機制和重點外資項目工作專班作用,提升重點外資企業和項目服務時效性、精準性。定期召開外資企業圓桌會議,及時了解並協調解決外資企業問題訴求,支持企業安心經營,放心發展。

  四是加強外商投資權益保護。將繼續深入實施外商投資法,高標準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聚焦外資企業關注的政府採購、招投標、標準制定、知識産權保護等領域,會同有關部門共同採取有力措施,保障外商投資合法權益。

  五是提升開放平臺示範效應。將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作用,深入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建設,推動國家級經開區創新提升,依託高水準開放平臺,建設層次更高、環境更優、輻射帶動作用更強的改革開放新高地。

  “我們歡迎各國投資者在中國進行長遠佈局,不斷拓展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共享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機遇和巨大紅利。”陳春江説。

  在透露一系列開放利好的同時,投洽會還聚焦重點領域展開投資促進活動。記者獲悉,本屆投洽會展覽面積12萬平方米,分為投資促進館、産業創新發展館和項目資本對接館三大區域,設置中國展區、中國—中亞國家合作展區、“兩國雙園”展區、“絲路海運”展區等特色展區,以及智慧製造及數字經濟展、新能源及綠色創新展、鄉村振興展、運動時尚展、國際警安法務科技展等專業展區,有1000多家機構、企業參展。大會將舉辦62場會議論壇研討活動,36場投資洽談、項目對接和投資考察活動。

  這也進一步激發了國內外企業的投資合作熱情。“我們看好中國的市場和機遇。”參加本屆投洽會的電氣硝子玻璃(廈門)有限公司總經理大橋伸夫説。過去8年多,這家公司已先後在中國進行四期項目投資,總投資額超過80億元人民幣,目前正加緊進行第五期項目建設。

  “在全球航運業向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中國的資源、技術、産業都將發揮重要作用。”馬士基航運零碳業務總監卡裏姆·法赫西斯説,“我們正在中國尋求綠色燃料合作夥伴,為實現更環保、更可持續的發展作貢獻。”

  在“投資中國年”主旨論壇上,中國銀行副行長張小東表示,當前全球經濟復蘇面臨多重不確定性,但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快速迭代,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新興産業蓬勃發展,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綠色發展等領域國際合作持續深化,為全球經濟復蘇增添新動能。

  “作為投資合作的平臺和紐帶,投洽會能促進雙向資本、技術和人才的交流合作,從而促進全球發展。”參會的聯合國工發組織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中國·北京)主任武雅斌説。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