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觀眾正在國産汽車品牌展臺前做直播。
易 剛攝
觀眾在現場沉浸式體驗智慧車機系統。
宇 新攝
上海車展上,領克展臺人來人往。
夏 雨攝
4月23日至5月2日,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以下簡稱“上海車展”)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家中外企業攜超百款新車及前沿技術亮相。
本屆上海車展期間,中國新能源車企在汽車産品定義、價格定義、商業模式上的大膽探索,産業鏈領軍企業在研發效率、技術迭代、成本控制等領域的孜孜追求,中國年輕一代消費者對於數字化、智慧化體驗的高接受度,讓跨國車企再一次感受到創新轉型的“中國速度”,更讓“在中國、為全球”成為行業共識。
電動化、智慧化技術加速升級
硬派新能源SUV,可蟹行、原地掉頭、爆胎行駛,還可在80釐米水深連續涉水“航行”兩小時;一款組合輔助駕駛系統,其泊車代駕功能可實現地下停車場跨層通行、代客充電;一款動力電池,體積能量密度高達1000瓦時每升以上……
本屆上海車展,中國智慧電動車企和供應鏈企業推出的電動化、智慧化新技術,讓人大開眼界。
“中國的電動化和智慧化技術正引領全球汽車行業的轉型發展。”日産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馬智欣説,日産汽車正充分利用中國市場領先的科技和資源優勢,攜手開發創新且具有競爭力的産品。
當前,全固態電池的商業化進程格外引人關注。連續8年位列全球動力電池年出貨量第一的寧德時代,在上海車展開幕前發佈了其在電池材料、架構等領域的最新進展。
在材料領域,寧德時代推出鈉離子“鈉新電池”,能有效降低對鋰資源依賴,目前已大規模量産。其中,鈉新乘用車電池能量密度達175瓦時每千克,支持500公里續航,在零下40攝氏度的環境下仍可保持90%的可用電量。
在架構層面,寧德時代推出了由雙核架構與自生成負極技術深度融合的驍遙雙核電池,不僅讓電池包擁有兩個強大的“獨立能量區”,能夠確保動力輸出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安全性,還可讓電池體積能量密度提升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0%,續航里程大幅提升。
本屆上海車展,主流車企還發佈了一系列組合輔助駕駛前瞻技術。
廣汽埃安與滴滴聯合打造L4級自動駕駛Robotaxi車型,計劃今年底下線交付,2026年開啟示範運營。華為發佈乾崑ADS 4,端到端時延可降低50%,通行效率提升20%,重剎率降低30%。
據介紹,乾崑ADS 4共有4個版本,其中,ADS Ultra旗艦版搭載高速L3專屬方案。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首席執行官靳玉志表示:“目前,華為已在雲端世界引擎進行了6億公里的高速L3倣真與驗證,已為高速L3量産商用做好準備。”
創新轉型的“中國速度”還體現在晶片領域。
本屆上海車展,智慧輔助駕駛晶片供應商地平線帶來了當前國産最高性能、算力達到560TOPS(每秒處理萬億次)的征程6P晶片,併發布了國內首個軟硬結合全棧開發的L2城區輔助駕駛系統。今年9月,該系統將在奇瑞星途品牌上全球首發量産。
“成立10年來,我們聚焦深度神經網絡計算方向,推出三代智慧計算架構,實現了計算性能超千倍的提升。”地平線創始人余凱説。
“在中國、為全球”邁出新步伐
上汽大眾主導開發大眾品牌首款增程式全尺寸SUV概念車,東風日産主導開發日産品牌純電轎車N7,長安與馬自達聯合開發長安馬自達新能源車型EZ—60……上海車展上,跨國車企陸續交出合資合作2.0時代的階段性答卷。
從“在中國、為中國”到“在中國、為全球”,跨國車企正在中國完成從製造到研發、從輸入到輸出的角色轉換。
“中國市場的創新節奏令人驚嘆,這裡的電動化、數字化進程遠超全球其他地區。”兩年前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的這一判斷,在奔馳的實踐中得到印證。
本次上海車展,奔馳純電長軸距CLA全球首秀,其搭載的全場景組合輔助駕駛系統完全由中國研發團隊主導開發,耗時僅18個月。這樣的研發速度,離不開奔馳在北京、上海兩大研發中心及超2000人本土研發團隊的助力。
車展上,上汽通用別克品牌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併發布了僅用18個月完成開發的別克“逍遙”超級融合架構。該架構可實現MPV、SUV、轎車3種全車身形式,純電、插混、增程3種全新能源技術以及前驅、後驅、四驅3種全驅動方式的研發生産。未來12個月內,上汽通用將推出6款基於該架構的新車。“別克速度”的背後,是上汽通用泛亞技術中心的有力支撐。
合資合作2.0時代,奧迪的選擇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自2019年起與華為深度合作,全力破解燃油車搭載智慧駕駛輔助系統面臨的動力系統協同、感測器供電穩定性與實時數據閉環三大難題。上海車展上,奧迪品牌5款新車,全部採用了雙方合作開發的全新電子電氣架構,讓燃油車也擁有了與電車同級的硬體和軟體土壤。另一方面,奧迪與上汽聯合開發全新AUDI品牌首款量産車型E5 Sportback,將於年內上市。
“想要造出真正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的産品,就必須要用‘中國人的頭腦和方法’,聚焦中國人的思維來進行産品研發。”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暉介紹,為實現從“適應中國”向“由中國定義”的轉變,豐田整合了在華四大研發中心,將研發決策權從日本總部轉移至中國,還建立了由中國人擔任車輛開發負責人的“中國首席工程師制度”。3月上市即熱銷的廣汽豐田鉑智3X,本屆上海車展首發亮相的bZ5、鉑智7以及下一代卡羅拉,都由年輕的中國首席工程師主導開發。
創新變革,全方位擁抱人工智能紅利
智己汽車發佈“線控數字底盤”,制動距離縮短6%到8%,還可主動過濾很多危險操作;小鵬汽車發佈具備“AI智慧預描”功能的AI底盤,可掃描車輛前方30米路況,預知路面的坑洼和障礙並對減振器進行適應性調整;通過“全域AI”技術賦能,吉利旗下硬派SUV銀河戰艦成為全球首款可實現“全場景、全地形、全能量”主動切換的AI智慧體……
行走上海車展,AI無處不在。伴隨著智慧座艙重構人車交互範式,組合輔助駕駛突破場景邊界,大模型驅動全鏈路業務創新,一個以AI為神經中樞的“汽車智慧體”構想,正在汽車産業的變革浪潮中輪廓漸明。
在與阿裡巴巴達成AI大語言模型戰略合作、發佈由寶馬本土研發團隊主導打造的“用車專家”與“出行伴侶”智慧體之後,寶馬再度深化本土AI生態佈局,宣佈接入DeepSeek。
東風汽車展示了其打造的企業級太極大模型,借助AI造型助手、AI代碼助手、AI倣真助手等多個智慧體,新車研發週期縮短35%以上,協同成本降低30%,産品定義精準度提升50%以上。
繼年初在CES消費電子展上發佈了行業首個“智慧汽車全域AI”技術體系,3月初發佈基於AI“世界模型”打造的千里智駕之後,本屆上海車展,吉利再度帶來“全域AI”技術賦能安全體系的最新成果。
“目前,吉利已經將AI應用於架構、動力、底盤、座艙、輔助駕駛等智慧汽車全域,同時還將AI深入到産品研發、生産、售後服務等全價值鏈環節中,實現了全場景的AI智慧體驗。”吉利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淦家閱表示,吉利高度關注産業變革趨勢,並著手在企業內部搭建適應顛覆性創新的體制機制,提升將技術快速轉變為業務價值和用戶體驗的能力。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汽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顯君表示,AI+電動化、AI+智慧化將加速汽車行業顛覆性創新變革的進程。車企應儘快基於AI制定戰略,打造包含新機制、新流程、新文化、新人才的全新組織架構,加快轉型步伐。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