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無障礙公交車上帶有盲文的按鈕。中國殘聯供圖(新華社發)
北京首批手語導覽服務已正式上線,一名聽障人士在觀看手語講解視頻。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攝
山東青島福臨社區,工人正在進行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施工作業。張鷹攝(人民視覺)
今年9月1日,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正式施行。作為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專門性法律,這部法律為保障殘疾人和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促進社會全體人員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
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將為殘疾人、老年人權益保護提供更強的法治保障。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聚焦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問題,從設施建設、信息交流等方面全面系統地作出規定,填補了以往法律政策在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面的一些操作性規範空白。立法充滿了溫度,為改善民生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撐。
環境無障礙,加大建設改造力度
輪椅出行,緣石坡道基本“零高差”;居家養老,起夜行走有扶手……隨著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完善、社會服務水準穩步提升,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打造連續貫通、安全便捷、健康舒適、多元包容的無障礙環境,讓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的生活出行更加“無障有愛”。
2019年至2022年,全國累計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6.7萬個,各地在改造過程中,共加裝電梯7萬部、增設養老托育等各類社區服務設施超4萬個。但與此同時,隨著城市建設從“有沒有”向“好不好”的階段轉變,無障礙環境建設在滿足不同群體個性化需求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早期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要求,主要是城市盲道、小區公共建築、住宅出入口坡道等,但現在居民對無障礙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包括無障礙車位、加裝電梯、交通信號燈語音提示,以及對養老、助餐、休閒健身場所等相關公共服務設施的需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劉李峰分析。
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提出:“對既有的不符合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準的居住建築、居住區、公共建築、公共場所、交通運輸設施、城鄉道路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無障礙設施改造計劃並組織實施。”
如何做到更有針對性?
劉李峰説,首先要進行專項“體檢”,找出老百姓反映最強烈的問題;隨後依據“體檢”結果,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整社區建設、人行道凈化、城市更新行動等工作進行改造提升;在無障礙設施建成後,還要建立運營維護機制,讓它們的功能正常發揮。
推動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是解決困難群體上下樓難題的有效手段。2018年以前全國既有建築加裝電梯只有5000部左右,此後逐年增加,今年前7月已加裝約1.8萬部,發展迅速。
劉李峰介紹,近年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指導各地統籌使用老舊小區改造補助資金,支持居民提取住房公積金、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用於加裝電梯。在具體實踐中,各地採取“業主自籌、政府補助”相結合的方式,銀行推出“加梯貸”金融産品等,進一步緩解了居民籌資難度。
下一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繼續加大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力度、完善配套政策法規、抓好標準實施監督、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加強宣傳引導。
中國中建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薛峰認為,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還需系統化推進。縱向看,要加強設計、施工、驗收、維護全過程管理力度;橫向看,無障礙環境建設涉及市政建設、公共交通、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需要建立多部門共同參與、互相配合的長效工作機制。
信息無障礙,加快彌合“數字鴻溝”
現今,很多人已經習慣了“一機在手,走遍天下”的生活日常。但是對殘疾人和老年人來説,由於不能熟練操作手機,反而出現了打車難、看病預約難、繳費難等問題,彌合“數字鴻溝”成為數字化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
信息無障礙是指通過信息化手段彌補身體機能、所處環境等差異,使任何人都能平等、方便、安全地獲取、交互、使用信息。
“我們努力推動實現適老化及無障礙服務保基本、廣覆蓋、可持續高品質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邵道新表示,面對一系列現實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全行業力量積極行動,多措並舉推進信息無障礙建設工作,助力老年人和殘疾人擁抱互聯網,樂享數字生活。
針對信息無障礙,國産手機推出多項功能:大字體、高音量、頁面簡潔,老年人用起來更方便更省心;通話內容自動轉換為文字,聽障用戶也可以流暢接打電話……近年來,榮耀手機已累計開發17項適老化及無障礙服務需求並實現落地應用。“我們希望能讓每個人都享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榮耀終端有限公司可持續發展總監劉小軍説。
針對目前殘疾人和老年人在使用智慧化産品、網站、APP時遇到的困難,工信部先後印發《關於推進信息無障礙的指導意見》《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方案》等文件。截至目前,已指導1735家(個)常用網站和APP完成適老化和無障礙改造。比如,一些地圖類的APP推出無障礙導航功能,幫助殘疾人儘量避開臺階、陡坡等障礙物;一些出行類的APP,上線“一鍵叫車”功能,方便老年人獨自外出時打車。
AI手語翻譯軟體為聽障者與健聽人搭建流暢的交流平臺、老年智慧手錶不僅可以監測血氧還具有跌倒報警功能、智慧照護機器人幫助老人完成洗衣等家務勞動……近年來,一批無障礙智慧終端産品研發投産,提高了殘疾人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
近年來,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企業聯合組成的志願團隊廣泛開展公益性信息化培訓,深入老年社區、養老院、老年大學等,已為超過220萬老年人提供常用APP應用輔導、面對面講解等敬老愛老服務。此外,工信部發文鼓勵高等學校增加信息無障礙相關課程,開展助殘助老理論及技術研究。
“信息無障礙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共同發力。”邵道新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以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實施為契機,推動信息無障礙建設規模有效擴大、層級不斷深入,顯著提升産品服務供給品質和用戶體驗,更好滿足殘疾人、老年人多樣化、深層次的信息需求。
政策有溫度,凝聚強大社會合力
“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著力解決殘疾人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問題,我很幸運,生活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新時代!”江蘇省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三庭庭長王小莉説。雖然右手殘疾,但王小莉並沒有失去追逐夢想的動力,在審判工作和殘疾人權益保護事業中努力發光發熱,是當地群眾熟知的“左手落槌法官”。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殘疾人的重要、迫切需求。在立法過程中,各級殘聯和廣大殘疾人代表積極參與,提出意見和建議,為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雖然我看不見,但每次參與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討論,都能感覺到關懷與溫暖。”來自福建的全國人大代表王永澄是一名盲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王永澄就曾建議加強大字版教材的出版和供應,滿足低視力學生的需求。
“立法過程中,有關部門邀請了來自基層的殘疾人代表參加調研座談會,認真對待大家的立法建議,探討可行性。”談及法律的出臺,中國殘聯執行理事會理事、中國聾人協會主席楊洋同樣感觸頗深。
作為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專門性法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高度重視廣大殘疾人、老年人的需求,為新時代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保障殘疾人和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促進社會全體人員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
“下一步,我們將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學習宣傳,常態化組織殘疾人代表對無障礙環境建設情況進行監督和工程建設體驗試用,充分發揮殘聯組織和殘疾人在落實法律、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中國殘聯維權部主任周建表示。
在實現無障礙環境高品質發展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人才是第一資源的作用。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對人才培養作出專門規定,明確國家建立無障礙環境建設相關領域人才培養機制。對此,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副教授孫計領表示:“社會各方面支持和參與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氛圍愈加濃厚,有助於帶動相關領域人才培養數量和品質的持續提升,加快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隨著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貫徹實施,對無障礙專業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迫切。”周建表示,下一步,中國殘聯將推動教育、科技等相關部門採取更有效的措施支持和鼓勵無障礙人才培養,推動更多有條件的高校開設無障礙專業等。
版式設計:張丹峰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