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首頁 > 環球創業 > 正文
新增量釋放新動能 投資“磁力場”持續增強
2023-11-14 14:39:36來源:經濟參考報責編:韓東林

  記者獲悉,各地正在按照增發國債投向領域,抓緊儲備一批項目並加快推進前期工作。此前,經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初步篩選符合條件的項目已有7000多個。與此同時,政策進一步為社會資本投資擴空間、謀機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出臺後,相關部門將抓緊制定特許經營配套文件。地方層面也動作頻頻,向社會資本投資拋出“橄欖枝”。專家表示,隨著增量資金與項目到位,有望帶動項目開工與施工提速,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支撐四季度及全年固定資産投資回升向好。

  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萬億元。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抓緊組織各地方依託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梳理報送項目,抓緊組織開展項目篩選審核,儘快選定項目並下達項目清單和安排金額。

  記者了解到,9月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已圍繞災後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組織各地方儲備了一批項目。經初步篩選符合條件的項目有7000多個,國債資金需求超過1萬億元。

  據悉,目前,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正抓緊組織開展項目建設前期工作,切實提升以京津冀為重點的華北地區整體災害防禦能力。

  根據中誠信國際估算,若不考慮財政撬動的乘數影響,將直接新增1萬億元固定資産投資,假設今年擬安排的5000億元全部于四季度形成實物工作量,則能拉動今年GDP增長約0.39個百分點、明年GDP增長約0.37個百分點;但由於債券發行、項目儲備、申報等均需要時日,且冬季開工率較低,形成實際投資支出仍需要較長週期,假設四季度形成實物工作量的佔比為20%,則能拉動今年GDP增長約0.16個百分點、明年GDP增長約0.59個百分點。

  此外,中誠信國際表示,此次萬億元資金下達地方將騰挪出一定規模的可支配財政資金空間,可向其他投資拉動效應更大、對惠民生更加有力的領域發力,對投資和經濟的衍生影響或更大。

  財政資金加碼穩投資的同時,相關配套政策也進一步為社會資本投資擴空間、謀機遇。近日發佈的《關於規範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的指導意見》明確新機制聚焦使用者付費項目,全部採取特許經營模式,合理把握重點領域,優先選擇民營企業參與。其中,市場化程度較高、公共屬性較弱的項目,應由民營企業獨資或控股;關係國計民生、公共屬性較強的項目,民營企業股權佔比原則上不低於35%。對清單所列領域以外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也應積極鼓勵民營企業參與。

  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受房地産開發民間投資下行影響,近來民間投資總體增長承壓較大。但分領域看,民間投資結構出現積極變化,民間投資重點逐步轉向實體經濟,今年1至9月,製造業民間投資、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同比增長9.0%和14.5%,分別高出全部製造業投資、全部基礎設施投資2.8、8.3個百分點,呈現出較強投資活力。“新機制明確優先選擇民營企業參與,將進一步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推動民間投資結構持續優化調整。”該負責人説。

  近期,地方層面也動作頻頻,向民間投資拋出“橄欖枝”。11月10日,廣西發文進一步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明確在交通、水利、清潔能源、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中,選擇一批市場空間大、發展潛力強、符合國家重大戰略和産業政策要求、有利於推動高品質發展的細分行業,鼓勵民間資本積極參與。

  11月7日,成都市召開面向民間資本示範項目推介會,向民間資本推介85個示範項目,總投資超千億元。其中,包括城市基礎設施項目、交通運輸項目等。民間資本可通過參股、控股、委託運營、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

  專家表示,隨著增量資金與項目到位,有望帶動項目開工與施工提速,支撐四季度及全年固定資産投資回升向好。

  “四季度名義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回升是大概率事件。”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説,穩增長政策會繼續發力顯效,近期基建投資增速下行勢頭已明顯緩解,預計四季度增速有望企穩乃至小幅上行;1至9月民間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速已較前值回升0.1個百分點,隨著一批支持政策出臺,民間投資市場信心得以提振。無論是從新增投資動能,還是其他影響同比數據的因素來看,四季度投資增速由降轉升的確定性都比較高。

  展望未來,中誠信國際指出,針對傳統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項目日趨飽和以及投資效率趨弱的現實情況,後續財政資金應向新基建、新能源等國家戰略鼓勵方向進一步傾斜,助推優化調整投資結構,挖掘新的增長撬動點,進一步提升投資資金整體效益。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