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産業力 |   會員頁面  |  環球健康

首頁 > 環球創業 > 正文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營業性演出場次、票房收入同比大幅增長——演出市場 供需兩旺
2023-11-21 09:42:53來源:人民日報責編:田蜜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營業性演出場次、票房收入同比大幅增長——演出市場 供需兩旺_fororder_1700508409243_1

數據來源:中國演出行業協會

版式設計:蔡華偉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營業性演出場次達34.24萬場,較去年同期增長278.76%;演出票房收入315.4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53.74%。

  今年以來,演唱會、音樂節熱度不斷升高,新業態、新空間演出明顯增多,旅遊演藝市場佔比逐步攀升。演出市場表現活躍,為消費市場帶來新的活力。

  “2023年以來,全國演出市場延續上行趨勢,供給需求旺盛,市場活躍。”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潘燕分析,大型演唱會、音樂節和小劇場、新空間共同發力,推動演出消費及演出拉動的關聯消費顯著增長。

  演唱會、音樂節熱度不斷攀升,跨城觀演成為消費趨勢

  門票熱銷、演出場場爆滿,今年以來,大型演唱會和戶外音樂節的熱度持續攀升。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大型演唱會、音樂節演出場次1137場,觀演人次1145萬,平均跨城觀演率超過60%。

  潘燕説,從市場總體看,音樂節、演唱會強勁的綜合帶動效應突出。據測算,僅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演唱會和音樂節等大型演出活動帶動交通、食宿、遊覽和周邊購物等綜合消費超過20億元。

  潘燕介紹,二季度以來,演唱會和音樂節進入相對密集期,僅“五一”假期,北京就匯集了3個大型音樂節。5月底至6月初,新疆還先後舉辦了3個音樂節。

  跨城觀演成為消費趨勢。“一些知名歌手在北京等地舉辦的演唱會中,觀眾跨城觀演比例較高,凸顯該類演出對文旅消費的拉動作用。”潘燕説。

  新業態、新空間演出日漸火熱,演出聚合效應日益凸顯

  以多藝術品類、多表現形式為特點的演藝新業態,成為演出市場的活躍要素,既豐富了演出産品供給,又拉動了綜合消費。今年以來,小劇場、新空間演出場次和票房收入同比大幅增加,表現格外活躍,吸引眾多觀眾。

  演藝集聚區成為消費熱點場所,演藝集聚效應明顯,在拉動節假日經濟等方面表現尤為突出。劇場內外消費空間持續拓展,使得演藝新空間觀劇不僅僅局限于觀劇本身,消費體驗更加豐富和多元。

  今年以來,天津和平區積極培育民園廣場、先農大院、民園西裏等“酒吧+演藝”集聚區。上海舉辦大世界演藝消費節,聯合入駐商家、駐場劇目等推出了系列優惠活動。上海黃浦文旅發佈“演藝産業領軍計劃”,演藝大世界區域內數十個小劇場、新空間為豐富的音樂、戲劇、舞蹈等提供新型演出場所。

  “演出聚合效應日益凸顯,直接帶動區域客流增長。依託演藝消費,融合新場景,成都、濟南、武漢等地也都出現能讓消費者一邊就餐、逛文化集市,一邊觀賞沉浸式戲劇演出的活動,深受年輕人喜愛。”潘燕説。

  旅遊演藝屢屢“出圈”,不斷擴大消費基礎

  跟著演出去旅行,成為文旅消費新風尚。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發佈了一批全國旅遊演藝精品名錄,據數據監測分析,《長恨歌》《文成公主》《又見平遙》《宋城千古情》《知音號》等入選項目在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市場成績亮眼,演出場次和觀眾人次佔比分別達到假期旅遊演藝市場總量的20.64%和26.59%。

  潘燕介紹,“自今年春節起,旅遊演藝熱度依託旺盛的出行需求一路升高。”今年以來,全國旅遊演藝項目基本全部恢復營業,一些熱門地區的熱門項目多次加場且場場爆滿。為應對大量客流,大型歷史實景舞劇《長恨歌》在節假日將演出場次增加至每天4場;情景體驗劇《又見敦煌》假期場次增加至每天6到8場,門票幾乎場場售罄。而除了“老牌”旅遊演藝項目外,各地主題樂園也紛紛在假期增加演出內容。

  旅遊演藝體現出的強效文旅融合,使得更多地方特色文化紛紛圍繞演出進行“打包”和整合。

  河南隋唐洛陽城推出一系列國風沉浸式體驗活動,國風達人“西湖賣貨郎”“神都賣貨郎夫婦”“長歌”等齊聚景區;山東臨沂推出省內首個大型古風沉浸劇場《瑯琊風雲》,濰坊十笏園文化街區推出非遺DIY、文藝巡演、古玩大集等;寧夏賀蘭小鎮以演藝體驗為核心,匯集沉浸式演藝、西北美食、非遺街區、藝術小店、特色民宿等多種內容;新疆烏魯木齊大巴扎步行街集合民族音樂、舞蹈、雜技等,讓遊客近距離感受絲路文化。

  “涵蓋劇場、新空間、大型場館和各類景區、園區、街區的演出活動,在推動文化消費、促進經濟復蘇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今年的整體情況看,這一作用也得到越來越多地方政府部門的重視和推動,演出機構也在積極豐富演出産品品類、增加內容供給。”潘燕指出,不斷擴大消費基礎,吸引多層面消費需求,演出市場大有可為。(記者 鄭海鷗)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