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隨著各地陸續入冬,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時期,各地要科學統籌醫療資源,落實分級診療制度,跨科跨院調劑力量,發揮醫聯體作用,提高一般性感染的診療能力和重症識別轉診效率。
近期我國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續上升,與多種呼吸道病原體疊加有關
米鋒介紹,監測顯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為主。此外,還有鼻病毒、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疾病。分析認為,近期我國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續上升,與多種呼吸道病原體疊加有關。要努力增開相關診室和治療區域,適當延長服務時間,加強藥品供應保障,發揮中醫中藥作用,最大限度提高接診能力和診療規範化水準;要向社會及時公開、持續更新提供兒科、發熱門診等服務的醫療機構信息,發揮互聯網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作用,方便群眾就近就便有序就醫;要做好學校、托幼機構、養老院等重點人群密集場所疫情防控,減少人員流動和探訪。
米鋒提醒公眾,要保持戴口罩、多通風、勤洗手的衛生習慣,倡導“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積極接種相關疫苗,有呼吸道症狀時要做好防護,保持社交距離,避免家庭、單位內交叉傳染。大醫院人員密集,等候時間長,交叉感染風險較高,家裏如有兒童患病症狀較輕,建議首選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或綜合醫院兒科就診。目前,全國各省份衛生健康部門已在官方網站和政務微信平臺公佈了本地可以提供兒科診療服務的醫療機構信息,並將及時更新。
預防傳染病,疫苗是安全、便利、經濟的一項措施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説,目前有疫苗可預防的傳染病大概有40多種,其中有一部分屬於呼吸道傳染病。在目前呼吸道疾病流行的情況下,建議大家按照免疫程式,能夠接種疫苗的儘量接種疫苗。近期我國呼吸道疾病流行監測結果顯示,病原以流感病毒為主,多種病原共同存在。
王華慶説,預防傳染病,疫苗是安全、便利、經濟的一項措施,在傳染病防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同疫苗針對的對象有所不同,主要根據疫苗的特點、防控疾病的需要來決定。針對呼吸道疾病最常用的流感疫苗,對像是6個月以上的人群,重點是老年人和有基礎性疾病的人群、嬰幼兒等。
老年人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疫苗主要有3種:流感病毒疫苗、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新冠病毒疫苗。老年人在接種疫苗時,要嚴格把握禁忌證,假如對疫苗或者疫苗當中的成分有既往過敏史,就不能接種。之前打同類疫苗出現過嚴重的不良反應,尤其是過敏性反應,也不能接種。要科學把握適應證。老年人有一些基礎性疾病,如果處在急性發作期,或者疾病進展期,疫苗需要緩種。適應證不是禁忌,但是要防止出現其他偶合情況的發生。在接種過程中,不管是老人還是家屬都要仔細閱讀知情告知,保證接種安全有效。
扶助正氣,抵抗風寒燥火,可以從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
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説,剛開始出現喉嚨痛或者流鼻涕、打噴嚏,要確定是風寒還是風熱。風熱的要用清熱祛風的中成藥或者藥膳進行防治,或者按摩少商穴、列缺穴;出現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喉嚨癢等風寒證,可以用祛風寒常用的中成藥或者食療。但是,基礎疾病很嚴重或者咳嗽發熱很厲害,要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辦法,用中醫的方法防止基礎疾病加重,同時用西醫的方法配合治療,讓患者儘快康復。
張忠德説,扶助正氣,抵抗風寒燥火,可以從衣食住行等方面來入手。在飲食方面,要多吃一些健脾補氣的食物。冬天溫補的食物比較多,比如羊肉、牛肉、雞肉等,避免吃一些燥熱油膩的食物,可以搭配一些蘿蔔,既幫助消化又可滋陰補氣。另外,選擇一些藥膳,以補氣驅寒運燥為主,如黨參、黃芪、生薑、紫蘇葉、核桃等,搭配不同的膳食。在居住方面,要多通風。不僅要通風,還要保持濕度。另外,科學合理運動,避免大汗淋漓。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于康説,維持合理免疫的重要基礎是合理膳食。要確保食物多樣化和充足的優質蛋白質攝入,保證新鮮充足的蔬菜和水果攝入,保證充足的飲水,做到吃動平衡,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高齡的老人以及合併嚴重基礎疾病的老人,在就醫時要更加積極一些
北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李燕明説,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呼吸道局部的防禦功能和整個免疫功能是下降的,再加上老年人多合併多種基礎疾病,因此容易罹患呼吸道感染,而且一旦罹患容易發展成重症。
高齡老人以及合併嚴重基礎疾病的老人,在就醫時要更加積極一些。比如年齡八九十歲,合併有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活動性腫瘤等,這種患者一旦感染,往往病情發展比較迅速,容易出現重症。如果症狀比較輕,只有一些流鼻涕、打噴嚏症狀,可以選擇居家觀察。如果出現高燒不退、呼吸困難、喘息、血氧飽和度下降,或者出現了大小便失禁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還有精力明顯不足、飲食障礙、出現嗜睡等情況,都需要及時就診。
對於老年人來説,出現呼吸道感染,首先是抗感染治療。老年人多合併多種基礎疾病,要注意藥物的相互作用。同時,根據老年人的肝腎功能調整劑量。(記者 白劍峰)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