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産業力 |   會員頁面  |  環球健康

首頁 > 環球創業 > 正文
田管更科學 穩産助增收
2024-02-29 10:22:37來源:人民日報責編:韓東林

田管更科學 穩産助增收

山東省棗莊市西王莊鎮付灣村,農技人員操作植保無人機為小麥進行施肥作業。孫中喆攝(人民視覺)

田管更科學 穩産助增收

湖北省咸寧市通城縣雋水鎮上闊村,黨員、幹部和農技人員幫助菜農出圃辣椒苗。劉建平攝(影像中國)

  人勤春早田間忙。抓好春季田管、確保夏季糧油豐收,對穩定全年農業生産至關重要。

  開展農技指導,提供託管服務,推廣節水灌溉……當前,各地積極有序開展春季田管工作,確保糧食穩産增産。廣袤田疇上,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春管畫卷徐徐展開。

  ——編  者  

  安徽六安金安區——

  開展送技下鄉

  農戶種田有方

  雪後初霽,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施橋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站技術員張勇便駕車穿梭在各村之間。“大雪過後,田裏農作物的生長是否受到影響,是我們農技人員的重要關注點。”張勇説。

  按照計劃,張勇驅車來到七十鋪村。剛下車,村民張俊松便快步走上來問:“老張,地裏油菜有些泛黃,這怎麼回事?”聽到情況,張勇來不及多問,直往田裏奔。

  在一處油菜地前,張勇俯下身子,輕輕撣去作物上的積雪,捻開葉片,仔細觀察起來,“部分葉子發黃是受到輕微凍害所致,數量很少,基本沒有影響,總體上看,油菜長勢不錯。”

  “多虧了你們提前幫我做好預防措施,才讓油菜能夠安全過冬。”聽到張勇的解釋,張俊松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近年來,為優化糧油生産結構、提升土地效益,六安市鼓勵利用冬閒田發展小麥、油菜種植。去年秋天,金安區的不少農戶和張俊松一樣,第一次種起了油菜。由於缺少經驗,如何把油菜種好,成了困擾村民的難題。為此,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全程提供農業技術支持和服務。

  今年1月初,當地氣溫大幅回升,是冬季除草的關鍵時期。張勇説:“不少村民缺少相關種植經驗,我們需要主動提醒打除草劑的時間,另外針對田間尖葉雜草和闊葉雜草分佈多少,藥劑成分和用量不同,也得叮囑到位。”

  臨走前,張勇拉著張俊松又巡起田來。“冰雪融化後,泥土鬆動,要及時清溝瀝水,防止油菜發生水淹漬害。”張勇邊走邊囑咐,“要適時追施硼肥和複合肥,同時注意防治病害。都做好了,實現豐收不是問題。”

  據統計,去年12月份起,金安區農業農村局先後組織7個工作組到各鄉鎮實地查看苗情、開展技術指導,圍繞低溫天氣應對和病蟲害防治等主題,累計送技下鄉530多人次。

  “去年入冬以來,我們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和墑情動態,充分發揮農技人員的科學指導作用,不斷加強小麥、油菜田間管理工作。下一步,還將繼續出臺相應措施,努力為夏糧豐收奠定良好基礎。”金安區農業農村局局長丁德武説。

  江西高安市—— 

  農業生産託管

  提升服務水準

  2月26日,在江西宜春高安市黃沙崗鎮的農田裏,民興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技術專家胡敏輝背著撒肥機,正往田裏播撒肥料,合作社的農機手駕駛著旋耕機在地裏來回穿梭,開展翻耕作業。    

  伴著機器轟鳴,一大片田地很快就被翻耕過半。“種地要搶抓時機,差一兩天都可能影響收成。現在把田翻一下,把土松一松,以便更好蓄水。”胡敏輝説。

  近年來,高安積極推廣土地託管模式,提升農機作業、無人機飛防植保、糧食烘乾加工等農業社會化服務水準,以發放補貼的形式採購水稻機械化插秧、水稻病蟲害機械化防治等服務,而民興合作社就是提供這些農業生産服務的主體。

  “村民把土地以全託管的模式交到合作社,從翻耕、選種、施肥,再到收割、烘乾,基本不用操心。”民興合作社負責人周敏介紹,合作社有全託管和半託管兩種模式,全託管包含農業生産中的全部環節,半託管的可以選擇讓合作社承擔部分環節來提高生産效率,降低生産成本。

  “去年開始,村裏實施農業生産託管,土地統一耕作、統一管理,不僅效率提高了,收入也增加了,真是既省力又省心!”説起農業生産託管,黃沙村村民雷春華讚不絕口。

  今年的春耕,民興合作社預計需要完成1.2萬多畝地的翻耕作業。正在地頭忙活,周敏接到了電話,電話那頭是江西省糧油集團的工作人員,告知他50萬元的訂單預付款已經打到了合作社的賬上。

  “今年的糧還沒種下去,就已經先賣出去了。”周敏介紹,黃沙崗鎮4萬畝土地生産的糧食已經由江西省糧油集團幫助對接好了客戶,合同裏規定好了最低的收購價格,確保糧食有合理的賣價。

  今年,高安在原有的土地託管模式基礎上,擴展成“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村集體+農戶”聯合經營模式。“以黃沙崗鎮為例,江西省糧油集團負責糧食的採購和銷售,民興合作社負責統籌整個生産過程的託管,村集體負責流轉土地,農戶在合作社負責管理和耕種一定數量的土地,整個農業生産鏈條分工明確,從生産到銷售的産業鏈更加完整。”黃沙崗鎮副鎮長陳建輝説。

  據介紹,目前,高安糧食作物農業生産託管面積超78.2萬畝,服務小農戶數達3.55萬戶,助力年增收超6000萬元。

  甘肅定西安定區——

  推廣節水灌溉

  作物量質齊升

  元宵節剛過,在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的一間日光溫室大棚裏,蛭石中的馬鈴薯苗已經長到約15釐米。一大早,村民楊富寶來到棚裏,捲起一層層棉氈,擰開噴灌設備。

  不到10秒鐘,50多個噴頭淋出一圈圈水霧。“天氣不熱,噴灌一次,這些苗能‘喝飽’10多天。”十幾分鐘後,楊富寶關掉設備。

  這個溫室大棚佔地約500平方米,裏面有1300多個種植盆,每盆種了66株馬鈴薯的種苗。每次噴灌,只需不到5立方米的水。“種了幾十年馬鈴薯,算了幾十年的水。”楊富寶掰著手指頭,回顧起曾經用水的經歷。

  幾年前,楊富寶只能拖著水管澆水,半天才澆完一兩個大棚。人力無法控制澆水的均衡度,總量也很難把握。“費力費水,産量和品質卻上不去。”楊富寶説。

  定西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嶺交匯地帶,屬乾旱半乾旱地區。其中,安定區年平均降水量不到400毫米,蒸發量卻高達1500多毫米。做好田間管理,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成了一道必答題。

  解決水的問題,需要田管系統綜合發力。近年來,安定區根據土壤、氣候和水利情況,借助引洮工程取水,通過棚頂一根根水管,將水供應到噴頭噴出,既能節省一半以上用水量,還能均勻控制水肥灌溉範圍。

  同時,大棚棚頂設有雙層塑膠,覆蓋多層棉氈,可以更大限度控光保溫保濕,延長一次澆灌的維持時間。截至目前,安定區有1300多座日光溫室大棚和1500多座網棚種植馬鈴薯種苗,已經全部運行此類田管系統。

  在戶外大田裏生産馬鈴薯原種和商品薯,面積更大、變數更多,節水灌溉需求更迫切。為此,安定區因地制宜,通過建設高標準梯田、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和引水上山工程,推廣戶外節水灌溉新模式。

  引水上山,就是在引洮工程幹渠邊取水,修好管道,利用泵站把水提到山上,再向下給梯田層層供水。配合著節水灌溉工程鋪設的田間管網、智慧化分水口和水池,每一層梯田的水壓更穩,農戶還能根據作物、地塊特徵,控制用水時間和水量,有效提升畝均産量。

  為讓旱地變良田,甘肅在河西及沿黃灌區重點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區面積907萬畝,平均節水40%。同時,甘肅在隴東旱垣區推廣集雨水窖208萬眼,全省推廣壟膜溝灌等農藝節水技術面積1300萬畝,推廣旱作節水農業技術面積1500多萬畝,節水路徑持續拓寬,田間管理效率和産量穩定提升。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