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嘉騰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生産的八十噸重載自動導引車。受訪企業供圖
天津朗譽機器人有限公司生産的80噸智慧礦山AGV。受訪企業供圖
工作人員在天津朗譽機器人有限公司組裝設備。新華社記者 李然/攝
工作人員在天津朗譽機器人有限公司調試設備。新華社記者 李然/攝
提起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動導引車),或許很多人並不陌生。在現代工業自動化的廣闊版圖中,AGV作為物料搬運領域的重要裝備,正扮演著關鍵角色。
隨著物流、製造業等領域不斷升級,港口、工廠等對能夠負載超大重量貨物、工件的AGV需求日益迫切,重載AGV迎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近年來,國産重載AGV行業實現了較快發展,眾多企業憑藉強大的創新能力、可靠的産品品質,不僅在國內市場站穩了腳跟,更加速進軍海外,在這片藍海中逐漸嶄露頭角。
市場廣闊
“機械腳”解決大難題
新年伊始,位於天津市西青區的天津朗譽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朗譽”)工廠內熱火朝天,生産線高速運轉,負載幾十噸到幾百噸不等的各類重載AGV産品正在緊張地進行生産和測試。“開年一直在忙,僅1月份就接了價值1300萬元的海外訂單。”朗譽董事長任志勇告訴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行業內普遍將負載能力在2噸以上的AGV稱為重載AGV。這些看似相貌“平平”的大塊頭,能夠自動化、高效化解決超重、超長、超大物料的運輸難點和痛點,已經在汽車製造、鋼鐵冶金、港口物流等眾多行業成為企業提升生産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的利器。
任志勇舉例説:“以風電行業為例,風力發電機的扇葉最長的有百餘米,在製造過程中,過去要通過人工駕駛卡車、叉車等進行物料搬運,難度可想而知。現在我們提供兩台重載AGV協同自動搬運的解決方案,大大提升了生産效率。”
目前,重載AGV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以室外重載AGV這一細分市場為例,有數據顯示,2021—2026年國內市場規模複合增長率接近25%。
面對廣闊的市場前景,國內眾多企業紛紛投身重載AGV領域。朗譽屬於最早洞察市場先機的企業之一。2018年,一個高鐵軌道相關項目招標,需要一台40噸載重AGV。彼時,傳統AGV領域的競爭已趨於白熱化,但對於如此大載重噸位的産品,鮮有企業有能力和勇氣涉足。“當時我們看準了市場前景,毅然選擇了這條賽道。”任志勇回憶,憑藉多年來紮實的技術積累和數月的艱苦研發,朗譽成功交付了這個項目,實現了重載AGV領域從零到一的突破。
此後幾年,朗譽專注于重載AGV的研發與生産,如今已成長為年産能500台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産品不斷刷新著載重紀錄。“2024年我們交付的一套負載達600噸的重載AGV刷新了世界紀錄,可負載1000噸的産品正在研發中。”任志勇説。
在廣東佛山,另一家“小巨人”企業廣東嘉騰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騰”),也從當地陶瓷産業的物料搬運需求中看到了重載AGV的廣闊市場。“我去過太多的製造工廠,見過太多搬運工人的艱辛,他們不僅要負重前行或辛苦操作,工作環境也不甚友好,如粉塵、噪聲、異味、高低溫、易燃易爆等等。”嘉騰副總裁陳洪波告訴記者,工廠向數智化發展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AGV承擔“機械腳”的角色,就是要把人從繁重、單調、重復、危險的工作環境中解放出來。陳洪波介紹,目前嘉騰10噸載重以上的AGV産品佔公司産品總數近30%,並保持著較快增長速度。
此外,諸如起重機等傳統物料搬運行業也瞄準了重載AGV這一領域。河南起重機龍頭企業衛華集團于2020年成立子公司鄭州衛萊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衛萊”),專門負責重載AGV等高端智慧設備的研發生産。衛華集團董事長李國強表示,未來,無論是工廠園區還是港口碼頭,其內部一定是一個完整的智慧化物料搬運系統。“起重機和重載AGV,一個在空中,一個在地面,共同構成這套系統,為客戶提供一套系統化物料搬運解決方案。”李國強説。
衛萊副總經理李虎告訴記者,公司目前生産載重範圍600公斤至300噸的40多種AGV産品,2024年銷量是2023年的3倍多。
技術創新
“大塊頭”有“大智慧”
長14.4米、寬3.4米、高1.2米,載重能力300噸,這樣的“大塊頭”行駛在工廠園區裏,不僅能自如地爬坡過坎、原地旋轉,還能在狹窄彎道裏實現靈活過彎。朗譽日前發佈的這款300噸室外重載AGV,專為跨車間、跨廠區的智慧化無人運輸研製。
這個“大塊頭”不僅行動靈活,更有“大智慧”。“與室內AGV相比,它融合應用北斗定位、慣性導航、視覺感知等技術,實現了複雜路況下的行人及車輛避讓,環境感知、智慧導航更精確。”朗譽技術總工程師張斌鵬介紹。
在重載AGV行業,技術創新是産品和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實現載重能力、定位精度、運行穩定性等關鍵技術指標絕非易事。“大智慧”的目標,就是既要“搬得動”,又要“很靈活”,還要“很智慧”。“這背後涉及機械設計、電子控制、人工智能等多個學科領域的難關,技術門檻極高。”張斌鵬説。
以300噸室外重載AGV為例,為了達到300噸的負重能力,同時在搬運過程中降低壓強,朗譽的技術團隊給這臺AGV配置了12套驅動總成,共24台電機。而傳統的小型AGV一般只需要1—4台電機就可以實現整車協同控制。張斌鵬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這就好比交響樂團的指揮,指揮一個人和指揮24個人的樂團,難度完全不同。驅動總成的數量越多,協同難度越大。”為此,朗譽長期艱苦攻關,持續更新迭代基於動力學演算法的協同控制技術,不斷刷新其AGV産品的載重紀錄。
在定位精度方面,衛萊的研發團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為了實現毫米級的定位精度,他們深入研究各种先進定位技術,包括鐳射導航、視覺導航和磁導航等。經過反復對比測試,最終採用將多種導航相結合的複合導航技術。這種技術不僅能夠在複雜環境中實現精準定位,而且有很強的適應性和抗干擾能力。李虎介紹,衛萊生産的重載AGV搭載自主研發的智慧化控制系統,其搬運次數、能耗等運行數據可與車間管理系統打通,成為整個生産系統的一部分,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産管理效率。
技術創新是機器人行業永恒的主題,嘉騰也不例外。“我們非常重視創新能力建設及産品技術研發,每年堅持將營業額的10%—15%投入在研發上面。”陳洪波表示,“每一分錢都用在了刀刃上。”近年來,嘉騰積累了600多項專利,成功研發20噸載重驅動單元,解決了核心驅動單元多為進口的困境,目前正在研製40噸載重驅動單元。
強大的研發團隊是企業實現技術創新、把核心器件和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保證。“我們的研發團隊有100多人,佔企業總人數的50%以上。從車體結構設計、電氣設計,到底盤控制系統軟體、整車無人化運行調度系統軟體的開發,都是我們獨立完成的。”張斌鵬説,近年來,朗譽的研發團隊成功攻克底盤控制器、液壓底盤懸挂控制技術等長期被國外企業“卡脖子”的核心器件和關鍵技術,實現了零配件100%國産化。
海外拓土
“中國造”閃耀大舞臺
2024年,一家愛爾蘭建築企業需要兩台可以聯動並且能同步舉升到3米高度的重載AGV,這個要求可難倒了不少AGV企業。為此,他們尋遍整個歐洲市場,沒有企業願意接單。“後來他們通過代理商找到了朗譽,我們很快就拿出了方案圖,並進行了全英文的技術溝通,得到了客戶的認可。”朗譽海外銷售中心總經理單晨溪告訴記者,産品運到愛爾蘭投入使用後,受到客戶的高度評價,客戶決定今年下訂單批量採購。
在國內市場取得成功後,一些有實力的國産重載AGV企業紛紛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海外市場,國産重載AGV以其高性價比、定制化服務等優勢,逐漸贏得了國際客戶的認可和信賴。
“目前我們的産品已經銷往12個國家和地區,海外訂單銷售額約佔公司總銷售額的20%。”單晨溪介紹,朗譽目前正加速海外市場佈局,計劃在3到5年內將這一數字提升到50%。
衛萊從去年開始大力拓展海外市場,在東南亞、中東建立起行銷網絡,産品迅速打開銷路。“集團公司把國際化作為第一戰略,隨著我們在海外的産品和服務越來越成熟,海外市場將會蓬勃發展,預計今年海外銷售額將增長3倍以上。”李虎説。
當問及國産重載AGV“走出去”有哪些成功經驗時,受訪企業一致提到,要通過參加各類國際展會,提升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嘉騰從2016年開始參加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並將於今年3月第八次參展。在陳洪波看來,參加世界級展會,既是展示,也是交流學習。
“對於工業來講,技術也好、産品也好,就是要到世界舞臺上去發佈、交流、學習,才能不斷進步。”陳洪波説,嘉騰正是從參加展會開始邁出海外步伐的,多年參展讓嘉騰收穫了合作夥伴,也收穫了市場和實打實的訂單。目前,嘉騰與世界500強中的70家企業都有合作,並且建立了海外工廠,直接面向海外市場提供産品和服務。
朗譽去年參加了美國亞特蘭大物流展、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韓國蔚山工業展等海外展會。“一位客戶在我們展位上了解了我們的産品後激動地對我説,‘這就是我們一直想要的産品!’”漢諾威工博會上的這個片段,讓單晨溪至今記憶猶新,“通過參展,我們了解到我們産品的競爭力,也看到了市場需求,這給足了我們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的信心。”
陳洪波認為,重載AGV市場在全球尚處於藍海階段,國內企業已體現一定先發優勢。與國外企業相比,國産重載AGV在應用方面做了更多嘗試,積累了大量的應用場景和服務案例,因此能夠根據不同的市場需求作出快速響應。這是國産重載AGV的一大競爭優勢,也為未來重載AGV産品向標準化方向發展打下了基礎。
“我們在全球已有800多件服務案例,這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數據,也將吸引更多合作夥伴和客戶的關注。”單晨溪説,“相信國産重載AGV將走向世界更多國家,讓更多企業能夠用上中國製造的智慧裝備。”(記者 孫懿)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