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地闊,逐夢蒼穹。2025年開年之際,中國低空經濟以破竹之勢劃破長空。作為改寫區域經濟版圖、重構産業競爭格局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低空經濟繼續成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的熱點話題。
在過去一年裏,中國空域管理改革迎來里程碑式突破,各地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工作卓有成效,全域低空空域協同運行管理的技術和制度保障體系逐步構建。
觀産業縱深,我國低空經濟正加速構建覆蓋研發、製造、應用的全産業鏈條。無人機物流穿梭于城市天際,應急救援體系編織生命網絡,農業植保繪製出金色田疇的新圖景。據中國民用航空局預估,到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看技術突破,我國在高能量密度電池領域取得顯著進展,飛行器續航時間有望大幅延長;氫動力無人機技術取得多項突破;飛控系統、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製造也不斷實現跨越,為低空飛行器的自主化打下堅實基礎。
展望2025年,在政策、技術、市場的三重共振下,低空經濟有望加速發展。
政策支持 發展路徑清晰
國務院總理李強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融合集群發展。開展新技術新産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産業安全健康發展。
“低空經濟已上升為國家培育新質生産力的關鍵戰場,空天資源開發正式納入現代化産業體系核心架構。”遠江盛邦(北京)網絡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邦安全”)董事長權曉文對記者表示,低空經濟正從指導性概念走向可驗證的産業階段。隨著政策指引日趨細化,産業正從培育期轉入高速發展期。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郜春海對記者表示,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開展新技術新産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為行業規模化發展注入了政策動能,標誌著我國低空經濟正邁向産業深耕階段。
參與今年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天任提出,為促進低空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加強低空飛行安全管理,呼籲國家研究制訂低空空域管理法。
郜春海預計,低空經濟將迎來空域管理改革、技術標準體系構建、應用場景的多元化拓展以及複合型人才梯隊培育等四方面的突破,在飛行安全監管與産業創新需求之間,也有望探索形成動態平衡機制。
2024年12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成立低空經濟發展司。這是中國首次設立專門機構統籌低空經濟發展。低空經濟發展司將作為牽頭單位在未來加快制定和完善低空經濟相關法律法規,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法律保障。郜春海表示,低空經濟發展司的設立表明低空經濟這一戰略性新興産業正式迎來頂層制度設計,發展路徑日趨清晰。
中關村意谷(北京)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關村e谷”)CFO趙欣對記者表示,當前,低空經濟的發展邏輯正經歷重要轉向,從政策引擎驅動轉向市場機制主導,産業發展迎來厚植根基的戰略機遇期。
“低空經濟正在由概念階段轉向基礎設施建設階段。預計2025年各地仍將持續完善相關政策和路線圖,為低空經濟産業良性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中國低空經濟聯盟執行理事長羅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大勢所趨 賦能千行百業
採訪中,郜春海向記者分享了一次體驗無人機配送服務的經歷。2024年初,低空經濟商業應用尚處於萌芽狀態。彼時,他在深圳首次從無人機外賣員那裏接過一杯冰咖啡,滿滿的科技感和配送服務的高效令他驚嘆。過去一年裏,這項前沿科技成果已陸續走進北京八達嶺長城、濟南千佛山以及武漢龍靈山等多個地標場景。
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航空物流分會統計,2024年我國新開低空物流航線超過140條。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多個城市共開通了20多條快遞、外賣航線,用於快遞末端配送以及運輸零售、餐飲、醫療物品等即時消費商品。
在低空交通運輸領域,多條具有標誌性意義的航線陸續開通。2024年3月份,國産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盛世龍”在深圳蛇口郵輪母港成功首飛至珠海九洲港,標誌著“空中的士”正式進入商業化運營階段;2024年8月份,連接上海浦東與江蘇昆山的低空載客直升機航線正式開通運行,這是國內首條跨省定點低空載客運輸航線。
此外,一批低空觀光、無人機光影矩陣等跨界融合項目陸續涌現。工業無人機自動巡檢率先在電力、交通領域規模化落地,千米高空的全天候智慧巡檢網絡逐步覆蓋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經濟帶……“低空經濟+城市管理”也已成為一種新型商業模式,在應急救援、城市安防、國土測繪、農林植保、消防等領域都展現出了廣泛的應用前景。
2024年以來,低空經濟政策體系與配套措施的密集出臺,空域智慧指揮系統及地面基礎設施網絡的逐步完善共同推動了低空經濟産業的發展。同時,低空經濟示範園區、專項産業基金及産學研人才培育平臺等項目落地進程顯著加快,持續拓寬了産業應用場景的深度與廣度。
“低空經濟的發展需要海量試驗數據的積累驗證作為底層支撐。”趙欣表示,低空經濟産業發展過程中所積累的多維數據矩陣不僅包含飛行器性能參數、空域衝突消解策略,更涵蓋了複雜氣象響應機制及突發風險處置案例,能夠為構建涵蓋空域劃分、路徑規劃、應急響應的立體化安全防護體系提供核心演算法訓練樣本。
談及如何進一步推動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的落地,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重慶有限公司總經理夏泳提出,設立國家低空産業發展基金,降低低空消費門檻,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推動技術創新、促進産業升級,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他還建議,要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航空技術的快速融合,加強産學研用協同創新,構建開放合作的産業生態,不斷提升低空經濟整體競爭力、推動産業高品質發展。
萬億元規模 “鏈”出産業新活力
市場對續航能力與載重性能的升級需求,正強力驅動技術革新;低空場景應用反饋的實測數據,又為産業技術突破持續注入動能。
從低空經濟産業鏈的分佈來看,上游覆蓋原材料及零部件,中游核心部分包含無人機、航空器、高端裝備、配套産品、低空保障與綜合服務,中游銜接下游還需要有飛行審批、空域備案等步驟,下游包括産業融合(如無人物流、工農業生産製造、智慧載人交通、文旅類消費等場景)。作為涵蓋人工智能、大數據、空天技術等眾多戰略新興技術的重要載體和綜合經濟形態,低空經濟的發展對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具有較強帶動作用。
“低空飛行器製造正處於走向成熟的過程,技術瓶頸正在逐步被突破。”趙欣告訴記者,中關村e谷通過打造低空經濟産業園區匯聚了一批低空經濟産業鏈上的高新技術企業,他也因此見證了低空經濟領域關鍵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産業化的進程。
目前,低空經濟産業正圍繞“三電系統”(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展開深度革新,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持續迭代提升,永磁同步電機的功率密度不斷提高。我國低空飛行器高精度零部件研發亦取得進展,關鍵技術自主化進程加速推進。
趙欣舉例稱,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氫能的研發正逐漸成為航空領域的前沿探索方向。從理論上來看,氫能的能量密度較高,能夠顯著提升低空飛行器的續航能力。氫能源飛行器的研發和應用正在穩步推進,這需要在設計、配套系統以及關鍵技術上逐步磨合。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撫州分公司“宗強班”班長宗強提出,進一步培育壯大低空經濟産業主體,出臺專項扶持政策,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通用航空産業,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通用航空企業,推動産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他同時呼籲,鼓勵通用航空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提升自身技術水準和管理能力,增強國際競爭力。
據《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絡規劃綱要》,到2035年,中國低空經濟的産業規模將達6萬億元,年複合增速達7.6%。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低空經濟相關企業註冊量達1.03萬家,企業存量達7.5萬家;行業分佈上,歸屬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企業最多,佔比達28.4%;註冊資本區間分佈上,超千萬元註冊資本的低空經濟相關企業佔比近三成。
“産業鏈長,産業綜合帶動能力較強,使得低空經濟能夠成為具備活力的新興産業。一端牽著先進製造業,一端連著智慧城市、文旅觀光、科技農業等新業態,低空經濟是典型的資金、技術與高端人才密集型産業,能夠形成較大的産業規模。從航空器製造、低空運營服務到低空基礎設施建設,從‘天上’到‘地上’,都有龐大的市場需求等待被激發。”萬聯證券分析師潘雲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安全築基 方可行穩致遠
隨著低空經濟産業發展的技術瓶頸被持續攻克,行業發展的另一面——伴生性安全隱患正逐漸成為監管聚焦的核心議題。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産業安全健康發展。記者多方採訪了解到,這意味著我國低空經濟産業正式步入“發展加速度”與“安全冗余度”並軌的新階段。
趙欣表示,當前低空經濟發展面臨的核心挑戰,在於缺乏“自上而下”的完整安全監管體系。具體來看,生産端需建立統一的適航認證規範;運營端需配套起降點規劃、飛行航線管理等技術標準;保障端需創新保險等社會化風險分擔機制。
“低空經濟的終端市場能否發育成熟,取決於能否構建類似汽車産業的ISO認證式安全架構。”趙欣表示,這一體系需覆蓋生産準入、運營法規、基礎設施及社會化保障全鏈路。
權曉文認為,鋻於産業的特殊性,低空經濟需要雙螺旋結構發展,不僅要靠技術創新夯實發展動力,更要靠安全共識築牢防火牆。
“目前低空經濟産業中對於數據安全和通信安全領域的佈局幾乎是空白的。”權曉文告訴記者,低空經濟的核心載體是低空飛行器,但失控的飛行器不是經濟載體,而是空中隱患。“當前低空經濟面臨著包括通信安全以及數據安全在內的系統化風險。其中飛行器最大的飛行安全隱患直指通信鏈路,駭客劫持控制信號只需要0.3秒。在軍事敏感區域,數據安全更是生死線。”
“空中交通”管理體系亟待破題,飛行器常態化運營仍需要配套專屬交通法規、監管機構及基礎設施。與新能源汽車不同,在低空領域,飛行器(也可以理解為飛行汽車)不是建好就能飛,還有多道關卡要闖。
要想富,先修路,在空中同樣如此。目前來看,圍繞著低空經濟産業基礎設施建設,業內已進行了積極嘗試。以低空交通為例,近期中國低空經濟聯盟啟動“全國低空交通一張網”項目,致力於推動全國低空交通網絡標準、介面統一,實現全國低空交通網絡的互聯互通。
同時,我國與低空經濟産業有關的立法仍處於比較早期的階段,與航空器飛行相交叉的空域管制、數據安全、個人隱私等領域的法律規定仍有待完善。低空經濟産業涉及多個不同領域的法律規定,除了需要傳統的知識産權、侵權等法律保障,還涉及隱私保護數據安全、空域管理、飛行安全等新興法律問題。
多方聚力 點燃發展強引擎
低空經濟要想持續騰飛,離不開配套資金支持。配套資金的完善為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的落地提供了重要基礎。但低空經濟的産業特性也決定了這不是一個能夠快速回籠資金、收益立竿見影的行業。在行業發展前期,航空器研發、材料、生産、認證等各環節都需要投入較高成本,即使進入商業化階段,仍需要較多的資金支持。
2024年以來,全國各地呈現出加速低空經濟産業化佈局態勢。一批由地方國企控股或獨資的低空經濟公司陸續成立。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記者表示,我國低空經濟産業正處於快速成長階段,新場景、新業態有待挖掘,為各類經營主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供了廣闊空間。同時,地方國企往往擁有強大資金實力和資源整合能力,為低空經濟技術創新、重大項目落地提供有力支撐。
“低空經濟在‘起飛’之前需要一場高品質的‘長跑’,參與的各方都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互相支持。”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院長助理、資本市場研究院執行院長柳建華教授向記者表示。
護航低空經濟“高飛”亟須兩大中堅力量。一為堅守“長跑者”姿態的企業主體。一批以深耕技術為核心使命,持續推進迭代升級、場景攻堅,撬動應用生態百花齊放的企業正在涌現。二為秉持價值投資的耐心資本,既要保持戰略定力篤信産業遠景,更需嚴防短期熱錢擾亂市場節奏。與此同時,政府在頂層設計層面需精準擘畫藍圖,既體現前瞻視野又尊崇市場法則,方能構建起産業發展與風險管控的動態平衡體系,護航萬億元級新賽道穩健前行。
在政策的強力驅動與市場的積極響應下,低空經濟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機與巨大發展潛力。從技術創新的突破到應用場景的拓展,從産業鏈的完善到安全體系的構建,低空經濟正逐步從概念走向現實,從藍圖邁向實踐,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或許在不遠的將來,低空經濟將實現從“蓄勢”到“騰飛”的華麗轉身,書寫我國邁向現代化強國征程中的又一壯麗篇章。(記者 李喬宇 李雯珊)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