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退役動力電池充分回收利用,不僅可減輕環境壓力,還有利於保障資源安全,助力新能源汽車産業“強鏈補鏈”
一塊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退役”後,還有多少利用價值?當電池容量剩餘50%到80%時,雖無法支撐汽車續航,但可進行梯次利用,在三輪車、農業機械、路燈等能量密度沒那麼高的應用場景再次發光發熱。當電池容量衰減到40%以下時,還能經過拆解,提取出鋰、鎳、鈷等金屬材料,循環再造新電池。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已進入規模化退役階段。據預測,今年退役量將達82萬噸,自2028年起,將超過400萬噸,到2030年,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元。
既蘊含豐富的金屬材料,又含有不少有害物質,推動退役動力電池充分回收利用,不僅可減輕環境壓力,還有利於保障資源安全,助力新能源汽車産業“強鏈補鏈”。
2024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修訂發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2024年本)》,結合行業新形勢,提高相關技術要求。今年2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相關方案,對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作出具體部署。下一步,應強化全鏈條管理,著力打通堵點卡點,構建規範、安全、高效的回收利用體系。
一方面,進一步規範健全行業秩序。
當前,我國退役動力電池數量龐大,但回收規範性有所不足。一來,市場準入門檻較低,退役電池被一些缺少資質和規範設備的“小作坊”買走,未能流入正規渠道,形成“劣幣驅逐良幣”。二來,動力電池來源複雜,汽車4S店、二手車市場、修理廠的報廢車等渠道的電池都會進入流通環節,出了問題難以溯源。有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規範化回收率不足25%。
針對這些情況,一些企業已經採用給動力電池加裝“數字身份證”的方法,通過二維碼等數據載體,讓每塊電池都有“檔案”,進而實現了生産、銷售、拆解、利用全程可追溯。這些做法值得推廣。同時,有關方面也要嚴厲打擊“作坊式”回收拆解,依法依規查處非法回收拆解退役動力電池等行為。
另一方面,健全標準,讓回收利用技術更成熟。
如何提升電池回收自動化水準?如何提高金屬回收率?如何降低成本?動力電池從退役到再生,有不少文章可做。以電池回收自動化為例,一塊電池包有數百顆螺絲和大量電子元器件。不同廠商的電池規格、材料差異大,缺少統一的標準,使得拆解工藝複雜、設備適配性受限,難以實現自動化、規模化的回收拆解。
面對技術難題,要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在電池設計早期就未雨綢繆,充分考慮其回收利用的需求,建立覆蓋電池全生命週期的統一標準化體系。再者,要鼓勵企業加強技術研發創新,提升回收利用的效率和精準度。在這方面,不少企業已作出積極探索。像格林美公司研發出智慧柔性拆解技術,機器人可通過圖像識別學習電池包結構,經大數據訓練後,對不同型號和規格的電池包進行自動化拆解。更精準、更智慧,退役動力電池的潛藏價值將得到更好發掘。
隨著技術能力提升、標準規範完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水準將不斷邁上新臺階,為發展綠色轉型增添動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