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校信息通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工作人員在6G概念驗證試飛場進行技術驗證。龐成晨/攝(人民視覺)
紫金山實驗室聯合中國通號在雲南進行“一塔一城低空通信”的測試與應用示範。紫金山實驗室供圖
未來産業具有高成長性,事關發展全局。我國正加快培育壯大未來産業,在6G、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具身智慧等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江蘇南京積極探索6G示範應用,天津濱海新區建成生物製造中試成果轉化平臺,安徽合肥圍繞量子科技逐漸構建産業生態鏈,廣東深圳聚集200多傢具身智慧機器人相關企業……競相涌現的新技術,持續為我國産業發展開闢新賽道、拓展新空間。即日起,本版推出“經濟聚焦·未來産業看未來”系列報道,看創新要素如何向未來産業聚集。
——編者
“嗡——”在飛手的操作下,無人機攜帶著一盒藥品,從江蘇南京市江寧區天元西路的一家藥店出發,飛行8公里,穩穩降落在紫金山實驗室東門口。
快速、持續、穩定的飛行背後,是6G技術在智慧城市和低空經濟中的一次示範應用。
什麼是6G?在這個新賽道,有哪些“未來已來”的場景?它還將賦能哪些産業和領域?日前,人民日報記者在南京進行了探訪。
6G能有多快?
相比傳統“蜂窩式”通信,性能提升10倍以上
6G,即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它和前面幾代有哪些不同?
最直觀的,就是速度。有人曾形象地打過比方:如果把2G的速度比作牛車,那3G就是自行車,4G是汽車,5G是高鐵,6G則可視為飛機。
紫金山實驗室普適通信研究中心主任黃永明告訴記者,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原理是,由基站和發射塔將信號發射給“小區”(即一定範圍)內的移動終端。因覆蓋“小區”呈六邊形的蜂窩狀,這種通信技術也叫“蜂窩式”通信。此後,移動通信不斷迭代升級;但無論怎麼變化,“蜂窩式”通信技術始終未變。
“隨著手機越來越多,流量越來越大,基站和發射塔越建越密,‘小區’之間無線電波干擾更加明顯,跨‘小區’時信號也會不穩定,網速和信號品質提升遇到了‘看不見的天花板’。”黃永明説。
如何從“堆疊式創新”邁向“顛覆性創新”?
2018年,從紫金山實驗室成立開始,中國科學院院士尤肖虎帶領團隊瞄準了“無蜂窩式”通信技術。“這一創新打破‘小區’界限,將所有信息精準同步交給處理器統一處理,信號增強、傳播更遠。相比傳統‘蜂窩式’通信,其性能提升10倍以上。”紫金山實驗室普適通信研究中心團隊負責人王東明説,如果將“蜂窩式”通信看成各自為戰、互相競爭的小作坊,那麼“無蜂窩式”通信就是打破壁壘、勁往一處使的大工廠。
飛行8公里的配送無人機,在5G網絡下,需要穿越近20個“小區”,在每個“小區”交界處進行信號接收切換時,可能存在因持續“掉線”而導致返航的情況。在無蜂窩網絡下,這不再是問題。
傳輸快、覆蓋廣,對於日常生活來説,或許已夠用,但對於工業領域來説,還差了一塊拼圖——確定性。
“即使是又寬又平坦的高速公路,也會因車多而發生堵塞、卡頓。信號短暫卡頓如果發生在精密製造産線上,輕則零件損壞、重則産線停擺。”黃永明説,這就需要一位“交通指揮員”。6G技術研發團隊正通過在無蜂窩通信中進一步引入時延感知實時智慧調度,構建“管控系統”,為不同速度和目的地的“車輛”按需調配資源,讓它們都能按時可靠抵達。
6G只是更快嗎?
構建起陸、海、空、天全方位的通信體系
相對傳統移動通信技術,6G帶來的,不止于快。
煙波浩渺的太湖中,西山島附近,一架無人機盤旋高飛進行跨越33公里的漁業資源巡檢。機上搭載著高清夜視攝像頭、紅外熱像儀等設備,內嵌自研智慧應用程式,借助島上單基站,實現24小時全天候自主起飛、降落、充電和執行任務。
去年,紫金山實驗室與中國聯通、太湖漁業管理委員會合作,在太湖漁業資源保護試驗場,開展超遠距離無蜂窩通信技術驗證和應用創新。“單站覆蓋面積相比5G提升10倍。”技術負責人劉東傑説。
太湖湖面廣大,天氣多變,人工巡檢費時費力還有盲區;又因湖面難以架設基站和發射塔,5G聯網無人機無法接收和傳輸信號。6G技術提前應用,有望實現漁政管轄水域全覆蓋、提高漁業資源保護效率。
因為信息傳輸不再局限于地面基站,6G構建起陸、海、空、天全方位的通信體系,同時,將通信、感知、計算、人工智能等能力融合在一起。
今年1月,紫金山實驗室聯合中國通號,在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開展“一塔一城低空通信”試驗,通過在城市高點部署無蜂窩通信基站,支撐無人機森林防火巡檢等低空場景演練,破解了特殊地形地區架設基站成本高、信號差等問題。
在江寧區秣周東路至悠谷路上,3台無人智慧清掃車,按照設定的路程,在2.1萬平方米覆蓋範圍內清掃路面。記者看到,清掃車裝著高清攝像頭、鐳射雷達和各種感測器,不僅能及時避障,還能精準識別清掃垃圾。
“通過無蜂窩網絡清掃車將拍攝的圖片傳到後臺,再到生成控制指令傳回,控制在毫秒級以內。”6G技術研發工程師蔣天翔介紹,憑藉網絡速率穩定、確定性強的技術優勢,清掃車有了“火眼金睛”,能夠敏銳感知、快速響應。
據介紹,江寧區今年將建設一批人工智能環衛示範項目——通過智慧環衛車輛、智慧垃圾分類系統、智慧監控平臺等,提升作業效率和服務品質,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6G産業將如何佈局?
從帶動上游到賦能下游
當前,全球6G技術研發已從概念探索邁向關鍵技術攻關階段,6G佈局重點已從單一技術突破轉向系統性産業佈局。有專家表示,今年6G進入“標準化元年”,預計2029年完成標準制定,2030年前後實現試商用。
4月10日至12日,由紫金山實驗室、未來移動通信論壇主辦的“2025全球6G技術與産業生態大會”在南京舉辦,海內外專家學者就6G技術前沿與産業發展趨勢展開交流探討,促進6G技術交流合作、推動技術與場景創新。
6G目前發展情況怎樣?哪些産業佈局支撐其做大做強?未來又將如何賦能其他産業?
紫金山實驗室所在的江寧區,作為6G技術研究的最近承載地,將新一代信息技術作為主導産業之一,2024年産業産值超過1220億元。
“從2018年紫金山實驗室成立,江寧區就有針對性地培育佈局積體電路及晶片製造、元件設備及感測器、算力産業、人工智能、新興軟體等上游産業。中興通訊、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騰訊雲計算中心、中國電信雲計算中心等一大批企業相繼落地。”江寧區工信局副局長蔣繼平告訴記者,其中,積體電路、新興軟體及算力産業等,已發展成為特色産業集群。
去年,江寧區積體電路産業入選江蘇省未來産業先行集聚發展試點,2024年全區納入市統計的65家企業完成營收153.33億元,2025年預計同比增長23.9%;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方面,2024年132家規上軟體企業實現營收267.4億元,同比增長7.5%;算力設施方面,建成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南京智慧計算中心,“信息高鐵綜合試驗基礎設施”已完成算力數據中心等核心平臺建設……
6G技術不僅對於推動通信産業的升級至關重要,更將成為助力各行各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基礎設施。
近年來,江寧區大力推進企業上“雲”,以及製造業“智改數轉網聯”,選取汽車零部件、智慧電網等15個典型應用場景,打造示範標杆。
“未來,6G技術在賦能製造業發展上大有可為。”黃永明介紹,在眾多場景中,具身智慧被視為最有潛力的應用場景之一。“高速率、確定性的優勢,可助力工業機器人更靈活敏銳,從事精細活、繡花功。未來機器人服務還可能通過6G網絡調度其他智慧體,完成複雜任務。”
對於新能源(智慧網聯)汽車産業來説,低抖動、低延遲帶來的可靠性、穩定性,可在複雜路況下為無人駕駛護航。無處不在的連接、算力和智力,將讓人們無論身處何地,都能暢享智慧生活。(記者 姚雪青)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