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産業力 |   會員頁面  |  環球健康

首頁 > 環球創業 > 正文
金融“活水”呵護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
2025-07-02 10:19:11來源:光明日報責編:韓東林

  中國人民銀行近期發佈的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末,獲得貸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業27.18萬家,獲貸率49.6%,比去年同期高3.6個百分點;科技型中小企業本外幣貸款餘額3.33萬億元,同比增長24%,增速比各項貸款高17.1個百分點。政策驅動下,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力度持續增強,為處於創業期的科技型企業注入更多發展信心。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最具活力、最具潛力、最具成長性的創新群體,不僅向行業和市場提供大量的新技術新産品,還常常作為突破性、引領性技術進步的誕生地,在創新生態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幾年,我國在通用航空、人工智能、機器人、商業航天等新興産業賽道上展現出強勁競爭力,很多引人矚目的創新成果就出自成立時間不長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比起大型科技企業,中小企業有著更高的組織靈活性,能夠快速適應市場變化,輕裝上陣參與細分領域的前沿技術競爭。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創新的種子,從研究開發到轉化落地,其萌芽成長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灌溉。輕體量賦予了中小企業獨特的創新優勢,但輕資産、高投入、高成長、高風險的特點也往往導致其在融資市場上處於劣勢。客觀來看,目前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現象依然存在,金融服務供給與多元化需求不匹配等問題仍有待解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就“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作出重要部署,釋放深化科技金融改革的鮮明信號。前不久,科技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有力支撐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進一步強化了相關政策指引和制度保障。針對性地提升金融支持的可獲得性、覆蓋性、延續性,培育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對於形成“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促進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義。

  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對於金融産品和服務的需求各不相同,健全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實現精準“滴灌”,需要統籌協調政府、金融機構、社會資本、仲介服務機構等多方力量。政府引導基金需明確差異化定位,在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發揮撬動和調節作用,堅持通過市場化方式帶動各類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擴充市場長期資本。可利用好政策工具,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完善科技型企業評估授信模型,創新投貸聯動、股債結合等服務模式,為初創企業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比如,安徽創新實施“共同成長計劃”,以金融服務優先權為基礎,促進銀行與企業達成中長期戰略合作,有效提升了金融機構服務科技企業的意願能力。支持優質科創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開展融資,需進一步強化資本市場的科創屬性。以提升適配性為導向,持續優化發行上市、並購重組等規則機制,豐富科技金融産品供給,疏通“募投管退”各環節堵點卡點。此外,還需加快形成符合創新規律的風險分擔補償機制,可鼓勵發展科技保險等風險管理工具,為企業和金融機構分散緩解投資風險。

  在拓展融資渠道之外,創新生態的構建和配套設施的完善也很重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核心價值主要表現為無形資産,傳統的信用評價方法難以準確反映其成長潛力。要解決其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一個重要手段是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對企業創新能力進行畫像,而這也對相關數據的整合共享水準提出了一定要求,意味著需要從機制上著手完善互通互享的數據底座。在構建量化評價體系的過程中,湖北省打通科技、工信、人社等13個部門數據渠道搭建“智慧大腦”平臺,匯集的指標數據通過模型計算轉化為企業創新積分,為金融機構增信授信提供了參考依據。基於中小企業無形資産,還有一些地方推出了知識産權質押貸款、科技人才貸款等金融産品。汲取類似經驗,圍繞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成長週期,構建覆蓋人才引進培育、知識産權保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場景對接等環節的全方位服務生態,高效耦合金融資源與其他創新要素,將有利於打通“知識”到“價值”的轉化鏈路,放大各類支持性政策的協同效應。

  經驗證明,在産業領域,重大創新成果都是經過長期投入和探索而最終取得成功的,比如年初嶄露頭角的“杭州六小龍”,無一不是走過了曲折的成長之路。從它們背後的故事中也能看到,科技創新在早期階段投入需求高,研發成果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需要早期資本的及時注入和耐心資本的陪伴呵護。因此,我們還應重視涵養培育立足長遠的創新文化,扭轉追求短期業績、盲目跟風的傳統投資觀念。引導金融市場主體從更長週期考量投資回報和收益,應用好績效評價指揮棒,制定切實可行的考評指標,完善盡職免責以及容錯機制,提升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包容性;同時建立健全科技金融風險防範機制,明確監管紅線,穩定監管預期,為科技金融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作者:李憲振、楊洋,分別係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創新發展戰略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創新發展戰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