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迎峰度夏電力保供工作,南方電網貴州安順供電局提前謀劃,對輸電線路、設備開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巡檢消缺工作,確保電網安全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圖為該供電局輸電管理一所工作人員日前對轄區輸電線路進行運維消缺。陳娟/攝(人民視覺)
7月13日,在塔裏木盆地南緣的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環塔裏木盆地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全線貫通,形成了一條圍繞塔裏木盆地的750千伏超高壓輸電環網。該工程共計9個變電站,近1萬座鐵塔,線路總長4197公里,預計整個工程於今年11月投入運行。圖為在該工程若羌750千伏變電站,運檢人員檢測設備溫度。新華社記者 丁磊/攝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於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方案的復函》,提出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要在今年底前,進一步統一市場規則、交易品種和交易時序,實現跨電網交易常態化開市。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是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標誌性舉措,對於打破電力市場分割、在全國範圍內優化電力資源配置具有重要意義。
促進電力市場互聯互通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以來,經過十年的探索實踐,中國電力行業“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行業格局基本形成,多層次多品類多功能的電力市場體系基本形成,實現了從“計劃電”到“市場電”的重大轉型,2024年,電力市場化交易電量突破6萬億千瓦時,佔比達63%。
“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在各自經營區內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電力市場,但此前,兩個電力市場互不聯通,兩網間缺乏常態化市場交易機制,電力互濟主要以政府間協議、應急調度為主,‘一線一議’‘一事一議’,頻次少、規模小、靈活性差,制約了網間通道的充分利用和互濟作用的充分發揮。”該負責人説。
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持續推進,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增加了系統的隨機性、波動性,依靠大電網在全國範圍內促進富餘新能源消納、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國網、南網間電力市場的分割,成為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關鍵堵點。為此,該方案提出,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要在2025年迎峰度夏期間,依託跨電網常態化交易機制實現電力資源優化配置,更好支撐電力保供。今年底前,進一步統一市場規則、交易品種和交易時序,實現跨電網交易常態化開市。
“在持續加強網間通道‘硬建設’‘硬聯通’的同時,用跨電網交易機制的‘軟建設’打破市場分割,實現國網、南網間的‘軟聯通’,有利於實現電力市場在全國範圍內互聯互通、電力資源在全國範圍內高效配置、電力系統在全國範圍內互濟互保,進一步發揮電力市場保供應、提效率、促轉型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上述負責人説。
建立覆蓋全國的“網上電力商城”
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如何實現?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建立跨電網常態化交易機制後,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和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將分別收集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經營區內的跨電網交易需求,通過交易平臺間的信息交互實現供需精準匹配,按照交易類型由一方交易機構完成出清,交易結果在兩側平臺實時共享、共同披露。任一經營主體在電力市場的註冊信息,由首注地交易機構向對側共享,實現“一地註冊、全國共享”,經營主體無需進行重復註冊,即可在兩網經營區內靈活開展交易業務。蒙西電網的用戶也可以通過這一機制實現與南方電網經營區的交易。
“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交易機制的建立,意味著在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分別組織電力交易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覆蓋全國範圍的‘網上電力商城’,兩個電網的經營主體能夠基於一套統一的制度和規則實現跨經營區交易,實現電力資源在全國統一大市場上自由流動。”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發展部副主任韓放説。
記者了解到,在該機制框架下,廣州電力交易中心與北京電力交易中心聯合組織,達成南方送華東7月至9月電力互濟交易,成為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一次跨經營區市場化電力交易。自7月1日起至9月15日,超20億千瓦時來自廣東、廣西、雲南的電能,將通過閩粵聯網工程及相關聯絡通道全天候輸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有力支持當地迎峰度夏電力供應保障。
有力支撐全國電力保供
今年入夏以來,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等地電網負荷創歷史新高。電力保供仍需更多穩定保障。
“加強跨省跨區電力互濟是做好全國電力保供的一項重要措施,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項工作就是做好跨經營區的電力互濟。”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説,“我們會同有關方面建立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能夠有效發揮我國大電網資源配置平臺優勢,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進一步深挖全網電力供應潛力,實現供需有效匹配,提升全國電力保供能力,在迎峰度夏電力保供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據悉,此次方案還結合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發展趨勢,提出了跨電網經營區交易近期、中期和遠期工作目標。今年,將在年度、月度、月內、現貨等交易週期,實現跨電網經營區交易常態化開市,有力支撐度夏期間電力保供,組織多方向綠電交易,滿足長三角、大灣區等重點地區綠電消費需求,並探索達成多年期綠電交易簽約。未來,隨著兩網間物理聯通不斷增強,網間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將進一步提升,跨電網經營區交易將進一步縮短交易週期,提高交易頻次,逐步實現按工作日連續開市,現貨交易實現日前、日內連續開展。遠期,將推動兩網進一步統一市場規則、交易品種和交易時序,最終實現各自經營區內和跨電網經營區間交易融合開市。(記者 廖睿靈)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