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製圖
陜西西鹹新區一家企業員工瀏覽陜西省科技業務綜合服務信息系統,尋求合作機會。記者 高 炳攝
挑水果,可以先嘗後買。高校院所的專利技術,能不能“先使用後付費”?
近年來,一些地方試點探索,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等將科技成果以先使用後付費方式許可(轉讓)給企業,對方免費使用一定期限後,雙方再根據自願原則,具體約定付費事宜。
為什麼鼓勵科技成果“先使用後付費”?具體如何操作?記者近日在陜西西鹹新區進行探訪。
專利“買斷”成本高、風險大
走進西鹹新區一家科技企業——陜西金信天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大大小小十幾臺全自動機器映入眼簾。加工設備開足馬力,技術人員正在忙碌生産。
“産品的加工,要經過多次不同壓力環境下的試驗。以前,想要判定壓力是否合適,需要對零部件進行剖切,造成了零件損耗和經濟損失。”公司董事長米天健説,“如今採用了新技術,使用效果十分理想。”
米天健口中的“新技術”,引入時正是採用的“先使用後付費”方式。
成立於2018年的金信天鈦,基於流體力學、彈性力學原理,創新攻克超精密異形複雜零部件的精整(拋光、清潔、微整形)難題,解決了我國在該細分領域的“卡脖子”難題,相關技術主要應用於高端裝備製造中發動機、液壓、通信、能源化工等領域。
零件剖切造成損耗,怎麼辦?引入新技術或可解決問題。但面對專利轉讓事宜,企業也存在顧慮。
“在科技成果轉化中,對於中小微企業而言,買斷專利會非常謹慎。”米天健介紹説,企業會著重評估“技術的可行性”——在工程應用中,當一項技術某個方面“長板”很長,可能在另一個方面“短板”很短,“就像蹺蹺板,我們需要綜合評估、找到平衡。”
“對企業而言,專利拿來直接可用,是再好不過的,但其概率比較小;優化改進之後可以用,也是可以接受的。”米天健告訴記者,還有一種情況是,由於實驗環境不同,專利的可複製性達不到要求,“有的甚至技術路線有偏差,技術方案不可行。要是企業一次性‘買斷’,就‘砸在手裏了’。”
花大價錢買來,應用前景卻不明朗——囿于“試錯成本”,不少中小微企業只能望而卻步。
機制創新緩解供需矛盾
對於企業的謹慎,西鹹新區技術經理人荀巍感觸頗深。自2021年成為一名“科技紅娘”,荀巍已累計“撮合”企業、院校“聯姻”上百對。而此前,有一對幾近“牽手”,卻最終“一拍兩散”,他至今想起來都覺得遺憾。
“那是一項專利,高校定價10萬元,企業評估後只願出5萬元。折騰了兩個月後,雙方沒能談攏。這家企業的科技項目,僅因5萬元的差價,被迫推遲了一兩年。”
“很多科技型中小企業,既想發展,又缺錢。貿然買下專利,萬一在實踐中跟預想效果不一致,連後悔藥也沒有。”荀巍介紹,作為另一方的高校院所,面對企業想壓低價格購買專利的要求,也充滿了警惕——科研成果得來不易,科研人員不想讓成果被“賤賣”。
實驗室裏的技術,未經過市場檢驗,雙方都不敢輕易定價——企業擔心“買虧了”,賺不回本;專利方怕“賣虧了”,體現不出真實價值。
高校有擔心,企業有顧慮,怎麼辦?
2023年,陜西省科技廳制定了科技成果“先使用後付費”工作指引,西鹹新區在陜西省率先開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後付費試點工作。
依照金信天鈦的技術研發訴求,荀巍結合多年經驗,匹配到掌握相關技術的西安理工大學陳潤霖副教授團隊。經西鹹新區科技創新和新經濟局牽線搭橋,校企雙方洽談愉快。
“這屬於職務科技成果,萬一企業沒辦法兌現承諾,造成國有資産流失怎麼辦?”對於校方的一大顧慮,荀巍早有對策:“我們已準備好了‘安全鎖’。”
荀巍口中的“安全鎖”,指的是西鹹新區引入融資擔保機構、保險機構等,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風險防控保障機制。此外,西鹹新區還組織技術交易所、律師事務所等,在協議範本擬定、法律風險防範等方面提供諮詢服務,對合作流程全程把關。
解了後顧之憂,雙方成功“牽手”,順利簽約。
“技術加持”帶來實打實的獲得感
走進金信天鈦二樓車間,産品加工一片忙碌。“瞧,有了新的檢測裝置,就像有了眼睛。”米天健指著一台機器説道,“如今,不用再剖切零件,我們就能在線監測其內腔的加工狀態。”
金信天鈦、西安理工大學“牽手”後,技術溝通持續進行。在安裝調試設備時,校企雙方多次探討了技術細節,並優化了軟硬體的設置。
“這種‘壓電式流體壓力調控’技術,可把此前的控制系統優化為全編程調控,使加工精準度、調節效率大幅提升。”身為科技成果供給方,陳潤霖也有滿滿的成就感,“看到自己團隊的成果,真正在産業一線落地,助力創新發展,特別欣慰。”
獲得高校團隊的“技術加持”,金信天鈦有了實打實的獲得感——
“這個檢測裝置,還能進行加工校準和補償,可將每批次零件加工後的性能差異控制在3%以內,可靠性提升50%以上。”米天健介紹,企業的前期投入、試錯成本大大降低,研發效率也整體提升了30%。
“高校科技成果‘藏在深閨人未識’,可謂一種浪費;企業對技術有需求,卻顧慮重重——‘兩頭著急’的雙方只有達成合作,技術才能賦能産業。”在西安理工大學新質生産力創新中心主任遊才印看來,“先使用後付費”可為企業留足技術驗證時間,降低了獲取科技成果的門檻和試錯成本;同時也有助於打開思路,盤活高校院所的存量專利資源。
“科技成果的需求方與供給方,通過此舉進一步加強認知、交流,也可為今後的合作打下基礎。”遊才印説。
金信天鈦“牽手”西安理工大學,並非孤例。為了更好“撮合”科研人員、中小微企業“雙向奔赴”,陜西還搭建起一座“線上鵲橋”——2024年12月,陜西省科技業務綜合服務信息系統上線了先使用後付費平臺,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供需對接。
線上、線下齊發力,助力更多“有緣人”成功“牽手”。截至2024年底,通過“先使用後付費”方式,陜西已有700余項科技成果許可給中小微企業使用。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