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輔助繪製的動畫人物。受訪者供圖
在江西省吉安市峽江縣職業中專實訓基地,學生在學習動畫製作。陳福平攝(人民視覺)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參賽學生在進行航空航天動畫創意編程比賽。廖祖平攝(人民視覺)
李鑫濤利用AI工具進行繪製。受訪者供圖
今年暑期檔上映的影片中,《聊齋:蘭若寺》《浪浪山小妖怪》《羅小黑戰記2》等多部國産動畫電影,以奇幻的想像、優美的畫面、生動的情節引發觀眾共鳴,在大熒屏上呈現出動畫的獨特魅力。
近年來,中國動畫産業發展迅速,對相關專業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前不久,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佈了第七批新職業,其中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動畫製作員”這一新工種。
當前,AI技術是如何融入動畫師的工作,技術革新又將對動畫産業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動畫製作更高效
“近兩年,AI技術的飛速發展讓我的工作方式發生了一些變化。”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動畫係、從業已有14年的李鑫濤説。
“AI首先讓動畫製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這是最明顯的。”李鑫濤告訴記者,動畫製作流程瑣碎且鏈路長。“一部真人實拍作品通常幾個月能完成。但動畫番劇或院線動畫電影經常需要3至5年來製作。”
以二維逐幀動畫為例,李鑫濤介紹,其中最費時的是上色和作畫環節。“過去動畫師要按人物、前景、背景分層逐幀上色與繪製,完成一套流程往往要兩三天,換來的成片可能不足1秒。但現在利用AI技術,我們可以利用大模型,讓它幫助我們進行自動上色、線稿渲染等視覺工作,再疊加各類動效工具,就能夠批量完成作畫,快速統一風格。在這些重復性工序上,效率有幾十倍的提升,節省大量時間及人力成本。”
不僅如此,如今AI技術在動畫製作的各個環節中都能發揮一定作用。
在劇本策劃階段,AI可以提供創意靈感,對劇本內容進行潤色修改。在動畫視覺概念設計階段,AI能快速生成角色人設、服裝、配色、場景佈局等初步概念,供設計師選擇。在動畫合成與特效製作階段,AI技術已足以完成基礎運動鏡頭和簡單視覺特效的製作,幫助提升畫面表現力等。
李鑫濤認為,當前AI技術對動畫行業來説,是一種更高效的生産工具,但目前,其使用方式仍需遵從傳統的動畫製作流程。“AI技術以‘提示詞+多模態生成’的創新模式,重新塑造了傳統動畫的工具與效率結構。但從最初的劇本策劃、分鏡設計,到視覺設定、鏡頭佈局,再到動畫生成、配音剪輯與後期合成,AI動畫創作的每個環節都與傳統動畫製作流程一一對應。它們的核心邏輯都遵循著從靜態圖像到動態畫面的演變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以AI進行創作,並不是在逃離傳統動畫製作的路線,而是以更快、更便宜、更靈活的方式重新演繹著這條經典路徑。”
創意仍是産品核心
儘管AI技術能提高製作效率,但在創意、策劃以及視聽語言等創作領域,AI模型與人類藝術家之間還存在著差距。所以,要創作出有原創性、辨識度的優秀動畫作品,仍需要動畫師具有獨到的判斷力。
“人工對AI圖像進行控制、調整甚至再創作,是當前AI生成內容必不可少的環節。”李鑫濤以自己正在參與創作的原創二維動畫《鯨魚島》為例,他表示,在項目啟動之初,團隊就確定其中將採用30%比例的AI技術製作。“這一比例經過細緻論證,考慮到二維商業番劇動畫的受眾,對畫面精度和獨創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如果大規模採用AI繪製,目前的AI技術會出現精度不足、藝術獨創性不夠的問題。我們希望的是在製作中使用AI技術,但觀眾看不出來與傳統技術的差別。所以最終決定將AI技術與傳統動畫美術深度結合,以二次創作的方式賦予AI畫稿更高的藝術價值,同時也能大幅提升製作效率,降低製作成本。”
這種藝術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正促使行業培養更多的複合型人才。
“AI能夠通過龐大的訓練數據集重現並融合已有的風格,但人類的優勢則在於原創能力和情感共鳴,特別是在講述深刻故事和表達複雜情感方面。”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院長王雷認為,在智慧時代,需要培養具備創新能力的動畫人才。過去的動畫人才會畫畫、懂視聽語言,就夠了;但現在,動畫人才不僅要會畫,更要懂技術、會講故事、了解行業和市場。
“對生成式人工智能動畫製作員來説,他們要在掌握AI技術的基礎上具備更出色的藝術審美,能夠及時對人工智能生成産品進行馴化。”中影年年首席技術官蔡一銘認為,未來行業或許還將出現更加細分的“AI+動畫”新崗位。
為動畫工業化助力
業內人士指出,AI技術也將有助於推動中國動畫工業化體系的進一步成熟。
在李鑫濤看來,AI帶來的技術革新首先能降低動畫製作前期成本的投入,減少試錯成本。“過去製作一部動畫長片,投資額度大、週期長、回報具有不確定性,所以動畫製作尋找投資比較困難。但AI技術帶來了生産力的釋放,有利於控制動畫製作的成本,也有助於實現工業化製作流程,進一步推動國産動畫實現工業體系化生産。”
此外,AI還降低了工具使用門檻,縮短了人才培養週期,擴大了崗位參與面。李鑫濤介紹,傳統動畫師的成長路徑很漫長,需要靠不斷繪畫來積累大量的技能和經驗。“以傳統體系為例,動畫導演通常需要經過動畫師、分鏡師、聯合導演等崗位的經驗積累。但在AI技術的輔助下,這一培養路徑完全可以壓縮,提升行業對多元背景人才的吸納與轉化能力。”
當前,已有不少高校積極增設生成式人工智能動畫的相關課程培訓,一些企業也在進行適用於動畫行業的模型研發。中影年年即與華為共同搭建聯合研發實驗室,計劃將推出具備多模態智慧生成能力、適配國産算力體系的AIGC 3D大模型。
在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研究員孫佳山看來,職業出現新的分類,一般是因為社會上已經有了一定規模的從業人員。“生成式人工智能動畫製作員這一新工種的出現,即呈現出當前動畫行業的發展趨勢以及對相關人才的新需求。”孫佳山認為,未來,國産動畫産業的發展潛力令人期待。而隨著市場規模增長,行業人才可能更為緊俏,AI技術的發展則有助於填補這一人才缺口,為行業發展提供更多可能。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