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磅士卑省一家中資芒果加工廠內,工人們在製作芒果幹。人民日報亞太中心分社 喬恩·提亞拉攝
柬埔寨桔井省一家中資香蕉種植園內,工作人員將採摘後的香蕉挂上運往包裝廠的軌道車。人民日報亞太中心分社 喬恩·提亞拉攝
柬埔寨西哈努克省一處椰園中,當地果農在采收椰子。人民日報記者 白元琪攝
當前,柬埔寨與中國的農産品貿易合作蓬勃發展,柬埔寨輸華水果清單不斷拉長。今年8月,首批2噸新鮮榴蓮從柬埔寨空運至中國河南,標誌著中柬鮮果空運通道正式啟用。榴蓮也成為繼香蕉、芒果、龍眼、椰子之後,第五種獲得對華直供資格的柬埔寨鮮果。中柬農産品貿易與通關便利化水準邁上了新臺階。柬埔寨農林漁業部大臣鄧迪那表示:“中國市場為柬埔寨優質農産品出口提供重要機遇,柬中加強農業合作對推動柬埔寨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批蕭條多年的椰園重煥生機
西哈努克省地處柬埔寨南端,緊鄰泰國灣,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讓這裡盛産椰子。過去,由於銷路受限及産業發展滯後,不少椰子長期低價賣至鄰國加工,許多當地農戶選擇進城務工。
“以前這裡到處是齊胸高的雜草,通行都很困難。”西哈努克省波雷諾縣的一處椰子農場經理考恩回憶説,2023年年末,聽聞柬埔寨和中國即將簽署椰子輸華協議,波雷諾縣的農戶們紛紛扛起農具,帶領全家老小翻新果園,“不少在金邊務工的老鄉都請假回來打理果園和農場”。
2024年2月,柬埔寨正式向中國出口新鮮椰子。2023年,柬埔寨椰子産量超過25萬噸,同比增長2.4%。
“這片果園過去到處是腐爛果實堆成的‘椰山’。”柬埔寨哈偉公司負責人林建忠指著考恩的農場説。柬埔寨椰子獲准輸華後,林建忠和團隊第一時間赴西哈努克省、磅士卑省等地考察,與當地果農洽談合作,逐步帶動一批蕭條多年的椰園煥發生機。“我們的收購價是果農路邊零售價的兩倍多。”林建忠説。
看到不錯的市場前景,曾在泰國管理果園多年的考恩選擇返鄉發展,精心打理椰子園,並成為哈偉公司重要的合作夥伴。“中國市場潛力巨大,我們的椰子供不應求。”考恩笑著説。
促進産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金港高速西哈努克省出口不遠處,記者來到哈偉公司的一座現代化椰子加工廠。車間內,多條加工線安裝完畢,數十台去皮機整齊排列。“我們從中國引進設備,推動椰子去皮、分級等工序實現本地化,大幅提升處理效率與品質。”林建忠説,公司還計劃補充新設備、擴建包裝車間,為下一階段的大訂單做準備。
索潘是加工車間一組組長,曾在泰國從事椰子加工工作多年,練就了慧眼識“椰”的本事。通過觀察椰子品相,他能快速判斷果肉厚度、水分含量。“中國市場對品質要求高。果子太生,水發酸;太熟,又會發澀。拿捏得準,才能出好貨。”索潘侃侃而談。如今他回到家門口工作,收入和在泰國差不多,也有了更多時間照顧家庭,“孩子能在本地上學,我安心多了。”
如今,像索潘這樣的農民工陸續返鄉,為柬埔寨椰子加工業注入人才力量。“他們技術過硬、上手快,還帶動了一批新工人成長。”林建忠説,更多柬本土企業加快推進流程標準化,完善培訓機制,著力提升農産品加工産業附加值。
“隨著種植面積擴大和加工業配套日趨完善,未來柬椰子産業有望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柬埔寨中國商會農業協會會長潘東風表示。
農貿合作邁向“産業提質”新階段
當前,中柬農産品貿易步入加速發展軌道。根據柬埔寨商業部的最新數據,2025年1月至7月,該國主要農産品出口額超過24億美元,同比增長7.5%,其中,中國是最重要的出口市場之一。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今年第一季度,中國自柬埔寨進口農産品總額達9.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2%,佔同期雙邊貿易總額逾1/4。隨著越來越多農産品獲准出口中國,為進一步保障品質,柬埔寨農林漁業部計劃建立二維碼原産地識別系統,涵蓋種植地、加工工藝和品質標準等信息,以提升産品透明度和安全保障。
中國海關總署不久前宣佈,正式允許符合條件的柬埔寨毛燕及食用燕窩出口中國,並推出多項相關標準和管理規定。柬埔寨政府積極鼓勵具備初級加工能力並有意向出口燕窩的企業和個人申請相關資質。柬埔寨金絲燕協會會長蘇伊·科克提恩表示,全國已建成燕屋逾5000座,年産燕窩約百噸,“中國市場是柬燕窩産業走向規範化、品牌化的‘催化劑’”。
與此同時,不少企業在加緊佈局柬埔寨榴蓮輸華商機。2021年,柬埔寨芒果獲准輸華,柬全國短時間內增加了200多家芒果幹加工廠,生意火爆。
柬埔寨柬中關係發展學會會長謝莫尼勒表示,中國是柬埔寨第一大農産品貿易國,今年新增3類柬埔寨農産品出口,標誌著柬中農貿合作從“準入許可”邁向“産業提質”新階段,“柬中拓展農産品貿易空間巨大”。
(人民日報柬埔寨西哈努克港電)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