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如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2018-09-27 08:49:52 | 來源:人民日報 | 責編:陳晨

  澳門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將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提供東西方文化薈萃的獨特休閒去處。

  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建設,將為澳門和內地經濟發展創造更多機遇,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要説現在澳門最熱的高頻詞,非“粵港澳大灣區”莫屬。在未來的大灣區,澳門如何定位?有什麼優勢?如何抓住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本地發展增添新動力?這是特區政府努力思考的課題,也是澳門市民關注的焦點。

  不可或缺的“精準聯繫人”

  地處珠江西岸的澳門特區,65萬人口、32平方公里土地面積,2017年GDP總值約合3420億元人民幣,人均GDP7.9萬美元。但澳門“地細人少”,作為一個人口占灣區1%、經濟總量佔灣區總量3%的細小經濟體,如何才能成為大灣區拼圖中亮麗的那一塊?

  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説,澳門是灣區大家庭中最小的一個,但是在區域合作中可以發揮精準合作、精準發展和精準聯繫的功能,“澳門的定位就是做一個‘精準聯繫人’。”梁維特認為,澳門要發揮“一國兩制”和自身獨特優勢,以國家賦予的兩個定位為抓手:一是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可以為粵港澳大灣區、泛珠三角合作提供旅遊業方面的培訓;二是作為中國與葡語系國家戰略發展和商貿服務合作平臺,推動大灣區兄弟城市共同拓展海外市場,助力大灣區“走出去,引進來”,為大灣區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提供服務。

  澳門特區政府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局長米健也認為,澳門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將為打造大珠三角地區優質生活圈提供東西方文化薈萃的獨特休閒去處,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的建設將為國家實現“雙向”開放,為澳門和內地經濟發展創造更多機遇,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助力。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表示,所謂的“精準聯繫人”,就是打造聯通內地企業與葡語國家間的金融及貿易橋梁。現在內地很多有實力的民營企業正在尋找、開拓新的市場,而擁有2億多人口、107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的葡語系國家市場潛力很大。澳門可以吸引內地民營企業來設立總部,通過澳門開拓葡語國家市場。另外,國家對澳門建設葡語系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的支持,以及澳門的稅務、法律和資金優勢,是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優勢。

  澳門社會各界都看到了這一點,正如《新華澳報》的評論所説,澳門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已經建立“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平臺”的有利條件,將其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建設結合起來。

  發揮中醫藥産業獨特優勢

  旅遊業和中醫藥産業,是澳門在大灣區具有獨特優勢的兩個板塊。

  今年8月在北京召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確定了中央支持澳門建設中醫藥科技産業發展平臺。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呂紅表示,中央的這一重要決定,為澳門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推動的新興産業——中醫藥業帶來新的更大動力。澳門擁有中藥品質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藥合作中心,這對中醫藥現代化以及開拓海外中醫藥市場具有戰略意義。澳門可以抓住大灣區建設的機遇,利用現有的中醫藥産業優勢以及對葡語國家合作平臺等獨特優勢,連接內地與葡語國家。

  呂紅介紹説,作為《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下首個落地項目,由澳門和橫琴共同組建公司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的“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2011年成立以來圍繞“國際級中醫藥品質控制基地”和“國際健康産業交流平臺”兩個核心目標,以及打造“中醫藥産業與文化‘一帶一路’的國際窗口”的定位,在以葡萄牙、莫桑比克等葡語系國家為切入點的中醫藥産品國際註冊和貿易關係拓展、“以醫帶藥”的中醫藥技術和産品的普及、推廣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目前産業園已引進廣東省食藥監局聯絡辦公室等政府服務平臺,以及全球頂尖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天祥集團,為入園的中醫藥企業提供低成本的公共研發、彈性化生産、認證審批等一站式服務,為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産業的創新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和條件。

  截至2018年7月底,産業園已累計註冊88家企業,涉及中醫藥、保健品、醫療器械、醫療服務領域,其中澳門企業24家,包括澳門傳統中醫藥企業投資新設8家,新培育的澳門中醫藥企業10家。除了研發生産,産業園還發揮澳門作為內地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的優勢,通過建立與莫桑比克衛生部、葡萄牙食畜總局、西班牙歐洲中醫基金會等政府、行業機構為主的合作網絡,結合“以醫帶藥”的推廣方式,促進中醫藥産品在葡語國家和歐盟國家的普及應用。

  先行先試,拓展合作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多次表示,特區政府將全力配合中央統一部署,發揮自身獨特優勢,抓住大灣區發展機遇,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促進民生持續改善。政府將著力加強機制建設,並調整本澳五年規劃,增加相應舉措配合大灣區發展。

  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姚堅表示,中聯辦將繼續發揮自身作用,協助和配合好特區政府,積極向中央爭取先行先試相關政策,推動澳門在旅遊、科研、中醫藥、環境、物流運輸、中葡平臺等領域的優勢在大灣區釋放。

  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作為學者,更多考慮的是如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共同體。他認為,澳門作為與西方文化長期交流交往的前沿基地,400多年來與西方文化朝夕相處,積累了極其豐富的交往、對話經驗。同時粵港澳處於嶺南文化核心區域,嶺南文化的最大特徵就是開放性和創新能力,有走南洋、闖世界的傳統和豐富經驗。因此一方面要強調弘揚嶺南文化的精神,另一方面要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借助港澳在世界文化交往中的經驗,讓世界上更多人了解中國的生活、思想、社會制度和文化傳統。

  9月14日,首屆粵港澳大灣區社會工作共建共享研討會在廣州南沙閉幕,粵港澳社會工作行業協會和機構簽訂《粵港澳大灣區社會工作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將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社會工作發展協作組,在社會服務、項目管理、服務標準、課題研究、政策倡導等方面加強合作交流和探索。各方還將運用自身的優勢和社會資源,積極組織和策劃專業服務合作項目和跨地區合作的服務項目,共推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建設。展望粵港澳大灣區社會工作服務前景,澳門社會工作人員協進會理事長吳雲峰希望能促進大灣區城市社工交流合作,推動“9+2”灣區城市群的各産業發展,發展各具特色的社會服務。

  廣東省政協委員、澳門中華總商會青委會主任馬志達表示,作為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參與者,澳門承擔重要的角色,也給澳門青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澳門青年在灣區發展中要善於學習、思考、挖掘和運用澳門特色,將個人的事業和發展融入澳門元素,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土生土長的澳門品牌“東望洋餅店”經過10多年的打拼,目前在澳門有16間分店及2間廠房,在廣東江門也建起了2萬平方米的廠房和26間“葡韻餅店”。展望港珠澳大橋通車及大灣區未來,集團總裁甄瑞權一方面準備積極進軍香港市場,另一方面打算將江門打造成旅遊食品生産基地,吸引港澳及內地青年走進大灣區,發展電商、國際貿易、産品研發、創意設計等産業。將澳門傳統食品製造業做大做強,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是來自澳門的味道。”(記者 蘇寧)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