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不斷壯大

2019-08-21 09:44:45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陳晨

  原標題:職業年金市場化運作步伐加快、外資紛紛佈局——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不斷壯大

  □ 機構投資者增加,一是由於中央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山東等多地職業年金市場化運作步伐正在加快;二是由於明晟指數(MSCI)等3大國際指數宣佈加注A股籌碼。

  □ 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養老金、境外資金將成為市場的3大潛在重要機構投資者。

  今年以來,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不斷壯大。境內資金和境外資金紛紛加碼股票市場。專家認為,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養老金、境外資金將成為市場的3大潛在重要機構投資者。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李銳認為,一是由於中央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山東等多地職業年金市場化運作步伐正在加快;二是由於明晟指數(MSCI)、富時羅素指數等3大國際指數宣佈加注A股籌碼。

  在境內資金層面,今年2月份,中央國家機關及所屬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計劃第一筆繳費,劃入壹號計劃受託財産賬戶,標誌著職業年金市場化投資運營正式開啟。此外,4月份山東省成為全國啟動職業年金投資運營的首個省份,目前已經分4批資金共投資425億元。

  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長胡曉義近期在“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2019年上海峰會”上表示,職業年金去年年底結余約4900億元,今年5月底近6100億元,且仍處於快速增長中。估計職業年金結余將很快接近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7100億元結余,今年年底可能會超過城鄉居民基本養老結余。

  在境外資金層面,3大國際指數紛紛宣佈加注A股籌碼。MSCI已如約將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10%增加至15%;富時羅素指數于6月正式將A股納入其全球股票指數體系;標普道瓊斯指數也宣佈,將於今年9月份正式納入部分A股。

  各類機構投資者在新政策、新形勢下有新變化。

  在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蔣健蓉看來,一是私募股權持股市值佔總流通市值比重顯著增加,原因之一是私募股權基金在境內交易所通過首次公開發行(IPO)、並購、減持方式退出力度減弱,2018年投資退出企業數量由2017年的45家降至11家。二是公募基金呈現“産品工具化、投資者機構化”趨勢。三是受資管新規實施影響,基金專戶及基金子公司、私募證券持股市值佔比下降。四是在機構多元化發展時代,公募基金佔機構總交易量僅三成左右。五是陸股通資金逆勢凈流入,持股市值和佔比雙升,且陸股通已經成為外資進入A股市場的首選渠道。雖然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已經實行多年,但持股市值佔總額度僅10%左右。六是機構投資者在股票配置上偏好金融、醫藥和食品飲料等行業或者領域。從對上市公司過去10年創值能力分析可以看出,醫藥、食品和飲料排名前三,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發展機構投資者有助於推進價值投資。

  蔣健蓉表示,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養老金和境外資金將成為市場的3大潛在重要機構投資者。一是銀行理財子公司將成為不容小覷的新增機構投資力量,目前已有超過30家銀行擬成立理財子公司。二是我國境內機構投資者結構與日本、韓國較為相近,絕對力量排序均為保險公司、公募基金、養老金,我國這3類機構在配置股票規模上均有數倍提升空間。其中,養老金股票市場參與度提升潛力最大。2018年我國養老金委託投資速度加快,以確保2017年及之後年度新增結余的80%用於開展委託投資,今年養老金委託投資新增金額粗略估算為2018年的兩倍。三是境外資金將成為A股市場重要的、常態化的投資者。從可比境外市場來看,中國台灣市場、日本市場、韓國市場的外資持股佔比普遍在30%以上,而美國也達到15%,我國外資持股比例提升空間較大。(記者 溫濟聰)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