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浙江紹興上虞區提出實施交通設施聯通、優勢産業對接、創新創業攜手、對外開放接軌、公共服務合作等五大行動,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虞著眼區位優勢,下好先手棋,帶來新項目落地,推動産業升級,為當地發展贏得新機遇。
外聯內引 發揮區位優勢
“現在去杭州只要半小時車程。”每週一,家住上虞區的華小姐都會選擇在紹興東站乘坐動車通勤上班,“等建起智慧高速,交通往返更方便!”華小姐口中的“智慧高速”即杭紹甬高速公路。上虞區交通運輸局負責人介紹,杭紹甬高速配有智慧調控技術,將令杭州、紹興、寧波三地聯繫更加緊密,上虞區“融杭聯甬接滬”的區位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通勤出行提速便捷,源自上虞區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將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今年4月,上虞區在上海舉辦“長三角一體化·紹興上虞接滬推介會”。會上,上虞區與中鐵(上海)投資有限公司、復旦大學、上交所發行上市服務中心等簽訂8個合作共建項目,項目涵蓋新能源、醫療、文旅等領域。
今年年初,國家級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與省級經濟開發區正式整合,以發揮産業集群優勢。上虞區發改局局長朱江橋表示,整合後的開發區經濟總量達1250億元,落戶企業超過1000家,將加速發展現代醫藥、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産業,成為上虞區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陣地。
飛地招商 創新引資模式
上虞區因勢利導,借助浙江省團校(浙江青年創業學院)在創業教育、孵化等領域優勢,創新實施“飛地招商”模式——在杭州濱江區設立創新加速器項目“上虞號”。
“飛地招商”是指在經濟發展存在差距的兩個地區打破行政區劃限制,以跨空間經濟開發和園區共建,實現資源互補、協調發展。“‘上虞號’實行飛地招商模式,既發揮上虞本地産業、土地和政策優勢,又借力杭州濱江人才、項目優勢,實現異地借智、産業互補,將加速上虞‘融杭’步伐。”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蔣金祥表示。
“在‘上虞號’平臺集成創新要素,有助於推動企業快速成長。”阿司拼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上虞號”首批入駐簽約企業,從事半導體鐳射器晶片以及3D人臉識別感測器等研發。公司負責人倪建水介紹,目前公司已成功研發適合遠洋捕撈、植物工廠所需的新型燈具,生産項目同步在上虞落地。
模式創新更需機制保障。出臺《融杭聯甬接滬行動計劃》的同時,上虞區成立專門議事協調機構,列明建設基金投資項目産業園、探索建立産業溢出撬動基金等38項重點任務。
築巢引才 打造發展引擎
2015年,上虞區提出“一個産業集群對接一所大學優勢學科”的産業創新發展思路,先後與復旦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和浙江理工大學等6所滬杭高校共建大學研究院,精準對接本地照明電器、機械裝備等産業,以校地合作模式,打造引進人才、轉化成果、孵化項目、服務企業的發展閉環。目前,上虞各研究院入駐創新團隊已達53個。
上虞區與復旦大學工程與技術應用研究院簽署校地合作備忘錄,雙方合作共建“復旦上虞創新型産學研合作基地”,建設光電創新技術平臺,助力提升上虞在先進光電、半導體裝備、醫療工程産業等領域技術水準。
創新要素集聚,發展動力強勁。“持續引入的創新研究院、産業孵化平臺和産業發展基金,將成為上虞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的引擎。通過引智借力,上虞將借勢滬杭甬等地優質資源,致力打造杭州灣南翼高端智造基地,實現高品質發展。”上虞區科技局局長章兆鈞表示。(記者 辛本健 錢一彬)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