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克01在吉利浙江台州路橋工廠下線。 本報記者 楊忠陽攝
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中高端汽車需求開始加速釋放,汽車消費升級趨勢愈發明顯。有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市場狹義乘用車最低批發價均價在12.8萬元,2018年增長為13.3萬元,2019年達到14.2萬元。與此同時,主打中低端市場的中國汽車品牌受車市下滑影響大,市場份額持續走低。
面對消費升級趨勢,我國汽車産業如何才能高品質發展?指望外資品牌“助人為樂”,恐怕並不現實,關鍵要看自身實力。
但讓人擔憂的是,多數自主品牌乘用車處於産業中低端,賣得很便宜,利潤很少,有的甚至不掙錢。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原因在於國産汽車品牌在與外資品牌合作過程中,對品牌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再加上缺乏技術加持,在與外資品牌博弈中放棄了自有品牌。現在同樣配置的汽車,自主品牌價格要比外資品牌低一大截,主要是因為沒有品牌溢價能力。
面對消費升級,我國汽車企業應主動通過創新驅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奮力實現品牌向上突破,從中低端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品牌作為品質、技術、商業模式、企業文化等企業無形資産的有效承載體,代表著産業鏈的高端和高附加值。沒有自己的品牌,造多少輛車,都是別人的輝煌;沒有品牌的溢價能力,就會淪為別人的馬仔,永遠沒有出頭之日,這早已被汽車界奉為圭臬。
好在過去熱衷於合資的國有汽車集團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近年來紛紛加大自主研發投入,著力自主品牌培育。當然,在品牌向上的過程中,企業難免會遭遇一些困難,畢竟競爭對手強大。但也要看到,面對消費升級和“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和共享化”産業變革新趨勢,只要保持戰略定力,通過加快創新驅動,掌握關鍵核心技術,也未必不能“翻盤”。
如何充分發揮汽車消費升級的帶動作用,用好這個“加速器”,不僅需要自主車企抓住機遇,同時也需要各級政府足夠重視,營造好支持汽車消費升級的環境。須知,汽車消費升級不僅有利於加快自主車企品牌向上,推動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而且,作為僅次於房地産的大宗商品,汽車消費升級也會反過來促進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楊忠陽)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