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乘車”要便利更要安全

2022-01-28 10:04:51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馮實

  日前,經過一段時間試點,瀋陽地鐵刷臉乘車業務正式面向公眾開放。此前,成都、昆明、西安、鄭州等多個城市的地鐵也都開通了刷臉乘車業務。隨著人臉識別技術不斷完善,“刷臉”的應用場景逐漸拓展,進一步便利了市民的生活。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包括瀋陽在內的不少城市,地鐵“刷臉乘車”時需要乘客摘下口罩。這主要是為保障人臉識別過閘支付系統的準確性、安全性與識別效率,以防止不識別或識別錯誤,但這也給公共衛生安全帶來了隱患。地鐵是人員高度密集的場所,且處於地下,空氣流通受限,如果大量乘客扎堆兒摘口罩,容易造成感染風險,對疫情防控不利。

  其實,作為一種新技術,刷臉乘車能夠減少人們在乘坐公共交通的接觸,提高通行效率。如果能在提高安全性的基礎上,發揮好刷臉乘車的優勢,也有助於疫情防控。可以考慮從技術上入手,研發並使用更為科學、精準、高效、安全的技術系統,實現更為便利、安全的“戴口罩刷臉”。

  技術突破需要一個過程,倘若短時間內無法完全實現“戴口罩刷臉”,也可採取“彈性時間”刷臉乘車。比如,在非高峰時段視情開展刷臉乘車,提高過閘效率,避免人員聚集。在早晚高峰地鐵客流量大時,則暫停或暫緩刷臉乘車,確保安全。

  乘客也絕非疫情防控的旁觀者。在享受刷臉的便利時,乘客也應儘量避免“扎堆兒摘口罩”“擠著出示健康碼”,儘量提前準備好實時、準確、真實的健康碼、通信大數據行程卡,主動配合安檢人員進行體溫測量,與相關部門共築乘車安全防線。(溫濟聰)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