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保收增支穩大盤

2022-04-28 09:33:54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陳晨

  翻開當前多地正在陸續公佈的一季度“賬本”,可以看到各地收支兩端同時發力,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精準、可持續。收入端,做好減稅退稅的同時加大“開源”力度,增強財政資源統籌,保持收入總體平穩;支出端,財政發力靠前,支出進度加快,切實保障民生等重點領域,惠企利民效應充分顯現。

  當前,國內外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地方財政面臨“緊平衡”壓力。專家認為,各地需繼續重視化解收支矛盾,落實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切實開源節流,提升政策效能和資金效益,助力穩定經濟基本盤。

  收入總體平穩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以及減稅降費政策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一季度各地財政收支總體平穩,具體在各項指標方面又有所差異。”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表示。

  大部分地方財政收入保持平穩增長。一季度,北京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689.7億元,增長6.6%;福建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08.93億元,增長11.2%;寧夏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3.3億元,增長18.5%;湖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29.87億元,增長7.6%。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澤彩表示,一季度國民經濟繼續恢復,開局總體平穩,為各地財政收入增長打下基礎。同時,受能源、建材、糧食等大宗産品價格上漲影響,以及在各地積極統籌財政資源、盤活行政事業單位資産帶動下,地方級稅收和國有資産經營收益持續穩定增長。

  資源型省份收入增速較高。一季度,甘肅、陜西、山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為249.4億元、965.5億元、1019.8億元,分別增長12.9%、34.2%、51.4%。“這主要是受益於煤炭等資源産品價格上漲。同時,經濟穩步復蘇拉動工業增加值、企業利潤上升,豐富的稅源也推動地方財政收入增加。”李旭紅表示。

  多地稅收收入佔比超過財政收入的80%,體現出當地財稅收入品質提高。比如,一季度北京地方級稅收收入1414.7億元,稅收佔比達到83.7%。“這主要是由於企業經營狀況向好帶動,以及上年四季度按統一政策為部分企業辦理了緩稅。”北京市財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增值稅出現下滑。比如,天津一季度增值稅收入同比下降7.6%,甘肅同比下降1.8%。“部分地方增值稅收入下降,主要是系列減稅降費政策有效發揮了作用,同時也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關。”李旭紅分析。

  還有部分省份公佈了政府性基金收入。例如,甘肅、貴州、天津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分別為65.7億元、237.86億元、158.3億元,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35.8%、33.5%、27.9%。“國有土地出讓金收入約佔政府性基金收入的90%,在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房住不炒’等政策影響下,部分地方土地財政依賴度減弱,土地出讓收入下降。”王澤彩表示。

  支出進度加快

  今年積極財政政策要求“保持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各地積極貫徹落實,力促財政政策靠前發力。

  著眼于“快”,地方財政支出有力有效。一季度,北京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374.0億元,增長7.3%,完成預算的33.2%,超過時間進度8.2個百分點;浙江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145.58億元,增長11.9%,完成預算的28.5%,快於序時進度3.5個百分點;安徽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37億元,增長14.5%,完成預算的29.2%,超序時進度4.2個百分點。

  著手于“早”,政府性基金支出進度明顯加速。一季度,浙江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2561.03億元,增長12.4%;貴州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475.94億元,增長39.9%;天津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244億元,增長29.1%。

  “這主要是受專項債發行進度加快以及去年低基數的雙重影響。”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表示。開年以來,專項債發行使用加快,截至2022年3月末,已發行1.25萬億元,佔提前下達額度的86%,比去年增加了1.23萬億元,其中內蒙古、遼寧、黑龍江、上海等省市已全部完成提前下達額度發行工作。

  專項債早發快用,穩投資、穩增長作用明顯。陜西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介紹,陜西2022年度提前下達專項債券已發行326億元,支持了231個項目建設,為市場注入更多活力。下一步,將督促市縣加快辦理專項債券項目土地、環評、招投標等前期手續,加大項目常態化儲備力度,加快債券發行和債券資金撥付使用進度,儘早發揮債券資金效益。

  著重于“保”,各地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保障有力,惠企利民紅利不斷釋放。一季度,江西民生方面支出1617.1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為81.2%,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遼寧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7%,農林水、衛生健康、住房保障等重點支出增速較快。

  “地方重點支出增長,財政資源配置持續優化。”王澤彩表示,從全國範圍看,一季度,科學技術、教育、農林水、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支出分別增長22.4%、8.5%、8.4%、6.8%、6.2%,積極財政政策托底保障和逆週期調節作用得以有效發揮。

  “緊平衡”仍將延續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地緣政治衝突等因素影響,我國經濟復蘇發展面臨諸多不穩定性,地方財政收支不確定性加大,“緊平衡”態勢還將延續。減收增支之間,各地要如何應對?

  李旭紅認為,應對財政收支矛盾,各地應從三方面著手:一是要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取消不必要支出,保障重點領域支出,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二是要提升財政收入品質,發揮減稅降費政策逆週期調節作用,切實減輕市場主體負擔,支持和引領市場主體共克時艱,穩住經濟發展大盤;三是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充分發揮專項債作用,加強專項債績效評價和監督管理,激活專項債撬動投資、拉動經濟發展效應。

  “在當前時點下,財政既要對衝經濟社會風險,更要確保自身風險可控;既要發揮財政逆週期調節的總量調節功能,更要發揮結構性改革的作用。”羅志恒認為,首先,中央財政需繼續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推動財力向市縣基層下沉,避免地方因財力不足而在支出力度上打折。其次,積極落實好減稅降費和退稅政策,改善現金流,提高市場主體抗風險能力。此外,可對弱勢群體發放失業補助金、臨時生活補助,兜底社會民生,確保社會穩定。

  為緩解財政收支矛盾,促進縣區財政平穩運行,近日,中央財政下達第二批支持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重點民生等轉移支付資金預算指標,專項資金合計4000億元,支持地方落實好其他減稅降費政策,有效彌補政策性減收。

  “‘穩字當頭’基調下,接下來,應對不穩定性的財政政策,特別是對製造業、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的減免稅政策和支持措施只會加碼,不會收縮,實施節點只會加快,不會推遲。”王澤彩表示,面對困難挑戰,各級地方政府要密切研判國際、國內形勢,做好疫情防控和保供穩産,為經濟恢復性增長注入確定性,為財政收入增長創造可能性。同時要不折不扣執行積極財政政策,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密切關注基層特別是縣區財政運行情況,牢牢兜住“三保”底線,確保國家重大戰略任務順利完成。 (經濟日報記者 李華林)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