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環球財智 > 正文
內蒙古探尋綠色園區發展道路 以科技“含金量”增加發展“含綠量”
2024-02-06 09:58:15來源:科技日報責編:田蜜

內蒙古探尋綠色園區發展道路 以科技“含金量”增加發展“含綠量”_fororder_3925915_wangjj_1706692082841_b

內蒙古聯晟新能源材料公司內,工人在高端鋁箔生産線上作業。美麗/攝

  近日,記者走進北方稀土冶煉分公司(華美公司),近距離看到了輕稀土碳酸鹽連續自動化生産線,發現它比傳統的稀土碳酸鹽生産線“短”了不少。

  “我們優化了碳酸氫銨和氨水混合沉澱劑濃度配比,同時結合連續進料、連續産出的串級沉澱工藝,進一步提高了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效率。”包鋼(集團)公司首席技能大師、稀土工匠張文斌説,目前輕稀土碳酸鹽連續自動化生産線産能已達到6萬噸規模,産能和設備利用率同過去相比提高了43%,每年可産生經濟效益超1.1億元。

  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國家重要能源戰略資源基地、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內蒙古落實國家戰略的重大責任,是內蒙古産業轉型升級、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

  低碳發展,園區先行。作為“綠色新工業體系”的孵化器和先行者,內蒙古低碳園區和零碳園區發揮優勢,開啟“碳”尋高品質發展之路。

  推進産業轉型升級

  從産業項目到園區配套再到基礎設施建設,“煤”力十足的內蒙古霍林郭勒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吸引著電解鋁和鋁後加工企業的入駐。但能源消費偏煤、資源利用效率偏低、碳排放強度偏高等問題隨之突顯。

  為解決這一問題,霍林郭勒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持續推進優質企業項目落地,加快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激活綠色發展新動能。

  連日來,霍林郭勒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不斷刷新著項目建設“進度條”。記者穿行于項目建設現場,隨處可見塔吊林立、機器轟鳴、車輛穿梭的火熱場面。

  位於霍林郭勒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的內蒙古旭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四期項目建設現場,年産2000噸高性能金屬粉末和200噸納米鋁漿項目的廠房建設進入收尾階段。

  “這兩個項目,將大力促進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促進傳統産品由低端化向更加綠色環保、低VOC排放方向發展,促進傳統企業向節能環保型企業轉型發展。”內蒙古旭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董前年説。

  目前,該公司採用自有技術生産的球形鋁粉、鋁銀漿産品先後被認定為內蒙古首批次新材料,已累計擁有4項發明專利和36項實用新型專利,其中38項專利已完成科技成果轉化。

  在霍林郭勒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還有很多類似的“産業尖兵”。它們正朝著綠色化、低碳化、智慧化發展方向轉型升級,成為激發開發區創新活力、保障産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重要力量。

  “我們將採取領導包聯、專班推進、金融支持、‘拿地即開工’等措施加快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全力打造以綠色低碳、清潔循環為重點,以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為目標的千億級綠色鋁基新材料生産基地。”霍林郭勒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長單連衡表示。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在包頭市,當地政府出臺了《推進達茂零碳産業園區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方案》,制定了多項精準務實的工作措施,為園區鋪就全新發展路徑。

  2023年末,達茂旗零碳工業園區遠景標準化廠房1.3MW光伏工程項目完工。“光伏電站運行後,每年發出的綠電可替代780噸標準煤,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1887.6噸,年實現碳匯收入7.5萬元。”項目負責人説。

  與此同時,海達石墨集團3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項目完成主體建設,即將投産。這意味著達茂旗零碳工業園區形成了從石墨産品加工到高新材料生産研發的全産業鏈條。

  達茂旗工信和科技局局長宋昊告訴記者:“達茂旗依託達茂旗零碳工業園區,充分利用富集的風光資源,一體化建造能源開發、供應、儲存、管理體系,佈局裝備製造、氟化工、綠色冶金、新材料等領域,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讓園區企業享受到綠電的紅利。”

  在達茂旗零碳工業園區的華電達茂旗20萬千瓦新能源制氫工程示範項目竣工現場,記者看到了6個大球罐。它們採用鹼性電解槽電解技術,結合風光新能源發電特性,利用網電和儲能作為制氫的互補電源,提高制氫設備利用小時數。經過評估,該項目年制氫量7800噸,氫氣儲量可滿足現階段所有制氫設備滿負荷運行12小時。這是內蒙古首批、包頭市首家風光儲氫一體化大規模應用項目。

  “我們將推動新能源新材料産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向高端邁進,吸引硅材料、鐵合金、石墨負極材料、氟化工等高載能産業落地,承接先進綠色産業,發展新能源裝備製造産業,推動新能源與冶金、化工等産業耦合發展,建成具有示範意義的零碳場景。”宋昊説。

  打造零碳産業集群

  伊金霍勒旗是全國第三大産煤縣和國家重要能源戰略基地之一。日前,記者走進位於伊金霍勒旗的蒙蘇零碳産業園,看到多輛用於煤炭運輸的氫能重卡緩緩駛進産業園裏的加氫站。

  在加氫站後方,是一個綠電制氫加氫一體化的加氫車間,目前氫氣産能已達到每小時2000標準立方米。首批建成的兩批固定加氫站和6座撬裝式加氫站已經投入使用。

  “我們的綠電來源於遠處的風電和光伏。”內蒙古聖圓氫能源集團伊政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薛峰介紹,公司規劃建設的二期工程建成後,制氫能力將達到每小時1.4萬立方米,加氫站的日加氫能力達到2000公斤。

  蒙蘇零碳産業園的國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廠區內,停放著多輛準備交付客戶的氫能重卡。該公司安全設備部經理常偉説:“與傳統重卡相比,每輛新能源車每公里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千克。如果按照每輛車一年行駛10萬公里計算,一年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0噸。”

  在位於蒙蘇零碳産業園的內蒙古捷氫科技有限公司,科研團隊正在進行“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與氫基內燃機混合發電系統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的研發工作。這是內蒙古“揭榜挂帥”項目之一。他們最新研發的第四代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能在零下30攝氏度的低溫環境下啟動,適用於煤炭短道的氫能重卡。

  蒙蘇零碳産業園通過組建專業化招商投資集團、實施“標準地+標準化廠房”等創新舉措,實現企業無憂落戶、項目“拎包入住”。産業園集聚起電池及儲能、光伏和風電、氫燃料電池及綠氫設備製造、新能源重卡製造等在內的“風光氫儲車”零碳産業鏈集群。

  蒙蘇經濟開發區人才和科技局局長朱增傑表示:“按照規劃,到‘十四五’末,伊金霍勒旗蒙蘇零碳産業園將實現百億度綠電供給消納到企業生産的每一種産品中,年減排二氧化碳1億噸,創造10萬個科技人才崗位,年産值達到3000億元。”(記者張景陽  通訊員及慶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