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環球財智 > 正文
讓資源流動起來才能更好實現價值
2024-06-17 09:11:00來源:人民日報責編:田蜜

  進入飛速發展的信息社會,手機的更新換代也在加快。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年産生4億部以上廢舊手機,廢舊手機存量超過20億部。如何有效安置報廢的舊手機,成為一個待解的現實問題。

  讓資源流動起來才能更好實現價值。給舊手機找到“好歸宿”,實現物盡其用、變廢為寶,也能開拓一片藍海:從資源回收來看,一部手機的配件中含有超過60種元素材料,拆解後,相當於一個資源豐富的“礦山”;從生態環保來看,舊手機若是變成電子垃圾,僅一塊手機電池所含的鎘就可以污染6萬升水;從消費環節來看,讓廢舊手機更加暢通地循環利用,老百姓切實感受到實惠,也有利於激發更多換新需求。

  今年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推動二手電子産品交易規範化”“研究制定二手電子産品可用程度分級標準”。由於二手電子産品的“殘值”相對較高,貶值速度較快,有必要加快構建“換新+回收”的鏈條。同時,需要破解估值難題、謹防隱私洩露,消除回收利用過程中的難點堵點。

  任何行業的良性發展,都離不開規範。有業內人士預測,在政策利好下,舊手機的市場供給將會增加,並流向規範的平臺,繼而有利於改變廢舊手機回收利用行業門檻不高的局面。有鋻於此,《方案》明確提出,“出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産品二手交易中信息清除方法國家標準”。可以説,加強資源循環利用標準供給正當其時。

  當然,推進循環利用不只是“一個願賣,一個願收”。某産業研究院發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二手手機回收約2.8億部,其中2.5億部以上用於直接或翻新銷售。目前,我國對廢舊手機回收尚未明確責任或制定回收率目標,難以形成有力的約束和追溯。為保證消費者權益,應補齊制度短板。與此同時,可建設回收網點,引入社會資本,激發社會參與熱情。

  “新”與“舊”之間,關鍵在“通”。唯有讓資源放對位置,讓人放心消費,舊手機才能迎來它的新“機”遇。(鐘頤)

  (摘編自《南方日報》,原題為《激活舊手機的消費新“機”遇》)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