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環球財智 > 正文
財政政策加力促經濟回升
2024-09-09 09:49:54來源:經濟日報責編:田蜜

  近日,財政部發佈《2024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顯示,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延續回升向好態勢,財政運行總體平穩。《報告》提出,下一步,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大財政宏觀調控力度,加強財政政策與其他政策協調配合,提升政策實施效能,推動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今年以來,財政運行總體平穩,預算執行情況良好。《報告》披露,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59萬億元,同比下降2.8%,主要是2022年製造業中小微企業部分緩稅在2023年前幾個月入庫抬高了基數,以及2023年年中出臺的4項減稅政策對今年財政收入形成翹尾減收等特殊因素拉低了收入增幅。扣除上述特殊因素影響後,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可比增長1.5%左右。

  各級財政部門加大財政資源統籌力度,保持必要支出強度,適當加快支出進度,全力保障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基本民生資金需求。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66萬億元,同比增長2%。主要支出領域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27萬億元,增長4.2%;教育支出2.03萬億元,增長0.6%;農林水支出1.15萬億元,增長6.8%;城鄉社區支出1.05萬億元,增長8%;住房保障支出3973億元,增長2%。

  “今年上半年財政收入實現可比增長,國內消費稅增長6.8%,反映出我國內需得到持續釋放;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穩中有增,與一般貿易進口增長態勢基本吻合。支出方面,社保、教育等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民生財政支出得到切實保障,加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推動財力向基層傾斜。”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白彥鋒表示。

  同時,組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做好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工作,截至6月末已發行2500億元,支持辦好一批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中的大事要事。督促指導地方用好2023年增發國債資金,加強災後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加快中央預算內投資下達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上半年已發行新增專項債券1.49萬億元。

  “加大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對科技類中小企業風險分擔和補償力度、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重點領域設備更新等舉措,體現出注重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産業政策的系統集成。”白彥鋒説。

  對於下半年財政收支運行形勢,專家認為,後幾個月,隨著宏觀政策落地見效,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不斷鞏固,再加上特殊因素影響逐步消退,將對財政收入增長形成支撐,預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將平穩增長。

  下一步,財政政策如何發力?對此,財政部表示,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著力增強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態勢,推動堅定不移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加大財政政策實施力度方面,《報告》提出,加力支持“兩新”工作,統籌安排和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通過增規模、降門檻、擴範圍、簡流程,優化設備更新支持方式;通過增強地方自主權、發揮地方創造力,支持地方提升消費品以舊換新能力。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帶動放大效應,發行並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建設;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持續優化和落實好稅費優惠政策。

  白彥鋒認為,要加快建成覆蓋財政重點支出領域和重點工作的項目支出標準體系,加強績效評價、考核和結果運用。

  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方面,《報告》提出,統籌好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進一步落實一攬子化債方案,省負總責、市縣盡全力化債,逐步降低債務風險水準。加強融資需求端和供給端管控,強化政府支出事項和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規範金融機構融資業務,阻斷新增隱性債務路徑。建立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機制,加強跨部門數據信息共享應用,加大協同監管和追責問責力度,堅決遏制化債不實和新增隱性債務。

  “統籌發展與安全,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是重要任務。”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認為,要推進地方政府債務規範化管理,構建防範化解隱性債務風險長效機制。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進行了重要部署。《報告》提出,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突出聚焦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品質發展、完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面推進建設美麗中國五方面,加快建立健全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財政制度。

  “要堅持先立後破、守正創新,通過提高預算管理完整性、深化零基預算改革、推進消費稅改革、完善增值稅制度、改革完善財政體制等舉措,強化財政對高品質發展的激勵約束。”白彥鋒説。(記者 曾金華)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