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環球財智 > 正文
合肥高新區加快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創”出新動能 “闖”出新天地
2024-12-06 09:25:38來源:人民日報責編:田蜜

合肥高新區加快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創”出新動能 “闖”出新天地

合肥高新區“量子大道”。張霞/攝

  安徽合肥高新區,有一條遠近聞名的“量子大道”,幾百米的街道,聚集了20余家量子企業。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我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均誕生於此。

  拐過幾個路口,便是科大訊飛、中科類腦等人工智能企業集聚的“中國聲谷”。從提供知識問答、整理會議紀要的認知大模型,到面向基層醫生提供輔助診斷服務的智醫助理,再到通過聲紋判斷設備運行狀態的智慧産品,千億級的人工智能産業集群在這裡拔節生長。

  10年前,戰略性新興産業在合肥高新區工業産值中的比重僅為三成左右,如今,這一比例上升至超七成。作為新興産業集聚地,合肥高新區“創”出新動能、“闖”出新天地的背後,有哪些精彩故事?人民日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集聚創新要素,為企業孵化“搭臺築巢”

  演講稿在半空清晰成像,演講更加輕鬆自如……今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典禮上使用的“空中成像提詞器”,讓現場師生嘖嘖稱奇。

  安徽省東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韓東成介紹,通過自主研發的無介質空中懸浮成像技術,能夠讓提詞畫面浮在空中,只有正面使用者能看到,配合自動翻頁系統,讓演講體驗更舒適。

  走進東超科技的展廳,無介質空中懸浮成像技術應用引人入勝:在醫院,醫生可以進行非接觸式查看檔案、操控設備,減少交叉感染;在小區,點擊空中按鈕,便可自動開啟垃圾分類站的投遞門……科幻電影中的“隔空觸屏”成為現實,東超科技年産值超億元。

  回首來路,東超科技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2017年下半年,剛生産出國內第一塊負折射平板透鏡,韓東成就耗盡了啟動資金。

  困境中,合肥高新區組織的“合創匯”路演比賽帶來機會。經過評估,東超科技獲得合肥高新建設投資集團800萬元投資。“有了這筆資金,我們得以繼續優化空中成像技術,持續推進産業化落地。”韓東成説。2020年初,東超科技研發出第一個成熟産品——非接觸式電梯交互終端,只需點擊空中按鈕即可操控電梯。

  作為初創型企業,想要順利進入市場並非易事。在成果轉化的關鍵節點,合肥高新區又將東超科技的産品列入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産品名單中,投入醫院等應用場景。“這給我們提供了‘出圈’機會,發展壯大的信心更足了。”韓東成説。

  企業技術創新投入大、風險高、週期長,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既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也要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場服務,讓各類先進優質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合肥高新區圍繞科技成果轉化、賦能産業發展兩條創新主線,聚焦源頭技術挖掘、優化科創服務,加快項目孵化培育。“今年我們正式啟動‘新質企業高成長培育工程’,將提供‘源頭創新—成果轉化—科技孵化—産業加速’的全鏈條服務,力爭到2026年,新質企業群體數量實現倍增,突破3000家。”合肥高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説。

  推動供需匹配,促進上下游融通創新

  量子智慧印章什麼樣?

  走進位於中科大先研院未來中心的安徽雲璽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童迎偉介紹:量子智慧印章能夠自動識別用印人、時間、地點等信息,用印數據實現量子安全加密傳輸存儲,幫助解決政企印章移動監管難等問題。

  “最開始我們主要研發物聯網智慧印章。後來,有客戶提出更高等級的加密需求,這要用到量子加密技術和作業系統,但企業研發能力有限,挺犯難。”童迎偉説。

  得知這一情況,中科大先研院很快為雲璽量子牽線搭橋:需要量子信息技術,幫助對接科大國盾和國科量子,滿足客戶高端加密需求;需要國産晶片和作業系統,幫助介紹龍芯中科,使産品從原有的印簽管理髮展成自主可控的量子安全雲辦公系統;需要産品安全認證,就協調聯繫科大網絡安全測評中心,提供全方位安全評測。

  今年,雲璽量子預計銷售約2萬套智慧印章,營業收入比去年增長兩倍。眼下,他們正加強與中科大合作,提升人工智能技術,推動實現視覺分析防遮擋、轉移、抽換等功能,滿足客戶升級需求。

  科技創新需要大量創新資源,而創新資源相對稀缺,這就需要加強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增強創新協同性和效能。

  在合肥高新區,中科大先研院、中國科學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等重大協同創新平臺積極佈局,增強科技創新的源頭供給能力,類腦智慧國家工程實驗室、合肥先進計算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相繼落戶運營。

  目前,合肥高新區擁有省級以上研發平臺、新型研發機構超400家。他們成立了“科大矽谷”工作專班,支持一批前沿性、顛覆性科技項目在合肥高新區轉化、孵化。同時,定期舉辦“鏈通高新”活動,強化需求摸排與場景謀劃,建立産品服務需求庫,加強産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深化機制改革,讓更多科技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

  合肥高新區推動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讓更多科技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

  在合肥中科採象科技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了“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模型,其後拖著12條長長的海洋拖纜。2023年,這艘深水物探船完成了我國自主裝備首次超深水海域地震勘探作業,其中,中科採象為中國海油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通過物探船搭載的成套拖纜裝備‘犁’過海面,以地震波信號實現對海底地層的‘CT’掃描,便能看清海底的油氣儲層。”中科採象總經理張可立介紹。

  公司起源於中科大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早在20年前,核心團隊就投身高精尖海洋物探裝備的關鍵技術研發,形成了一批專利,甚至做出了裝備樣機,但這些成果卻始終未能走出實驗室。

  究其原因,過去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歸屬單位,按無形國有資産管理,難以賦權給技術發明人,轉化審核流程非常繁瑣。

  暢機制,疏堵點。幾年前,合肥高新區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開展“賦權+轉讓+約定收益”的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改革。

  “如今,將科技成果所有權通過先賦權再轉讓的方式,讓渡給科研團隊,允許自主成立公司,再通過約定收益的方式,實現了高校、科研人員、轉化企業三方共贏。”張可立説,新模式讓大家敢闖敢試,激發了創新創業的熱情。

  這些年,合肥高新區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制約科研活動的種種障礙,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的內生動力,推動創新人才不斷涌現、創新項目持續落地。截至今年7月,合肥高新區有效發明專利累計超2萬件,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近300件,位居全國前列。

  推動科技與産業“雙向奔赴”,競逐新質生産力,更多的創新“種子”在合肥高新區結出碩果。(記者丁怡婷 劉志強 韓俊傑 王雲杉)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