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用後付”“信用租賃”等新消費模式推動下,手機等電子産品租賃服務市場逐漸興起。這一模式讓消費者以較低成本享受産品使用權,同時為租賃企業開拓了增量市場。然而,行業快速擴張下,亂象也隨之滋生。
中消協近日公佈的一季度投訴典型案例為行業發展敲響警鐘。內置監管軟體限制功能、不當催收、租金糾紛等問題,讓信用租賃陷入信任危機。一邊是新興需求,一邊是監管滯後,如何平衡創新與規範?當務之急是為行業發展劃定“規矩紅線”,讓信用租賃在制度框架內健康生長。
當前,信用租賃領域缺乏統一的信息披露標準,租賃企業普遍自行擬定合同模板,條款設計側重保護自身權益,消費者議價空間有限。設備功能限制、費用構成等關鍵信息模糊不清,隱私保護、催收規範等制度約束缺位,不僅使消費者權益易受侵害,更動搖了信用租賃的市場根基。
規範市場秩序,需從強化信息披露與合規管理入手。租賃平臺須承擔主體責任,要求商家清晰公示租金計算方式、違約責任、維修義務等核心條款,保障消費者知情權。監管部門應加快出臺行業標準,建立電子租賃産品準入機制,將數據採集範圍、催收行為邊界等納入法治化軌道。中辦、國辦近日印發的《關於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明確提出培育信用服務市場,為規範信用租賃行業提供了政策指引。通過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將租賃履約記錄納入徵信體系,既促使企業規範經營,也引導消費者理性履約。
信用體系的價值往往是雙向賦能。平臺應通過信用評分篩選優質用戶以降低違約風險,消費者也需通過資質審核、口碑評估選擇合規平臺。簽訂合同前,消費者應逐條審閱條款,重點關注提前退租、設備損壞等責任約定;驗收設備時,需留存外觀、配置等驗機憑證,避免糾紛。唯有供需雙方共同堅守契約精神,才能實現信用租賃“輕資産模式”背後的“重信用價值”。
信用租賃消費的興起並非偶然,是信用體系建設與社會誠信水準提升的産物。構建可信的租賃生態,需以制度剛性劃定行為邊界,保障這一新型消費模式持續釋放活力。(李思雨)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