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上,小觀眾掏出畫筆,記錄美好。李萬祥 攝
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上,下棋機器人引來小觀眾圍觀。李萬祥 攝
“六一”“端午”相逢,小朋友和大朋友都喜歡。在消費持續升級背景下,傳統與潮流碰撞、科技與童趣相融。市場上有哪些新亮點?兒童消費又有哪些新趨勢?如何更好保障消費者權益?就此,記者近日進行了採訪。
産品場景更加多元
“小朋友”有“大市場”。在剛剛閉幕的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上,動畫片主角豬豬俠走出螢幕,化身“豬豬俠AI毛絨”,能説會唱,還會根據用戶的情緒和性格提供個性化互動體驗;熊出沒IP再現新品,熊大和熊二的毛絨花和水果毛絨形象清新又可愛……多款熱門IP新品,展現兒童消費市場活力。
國內市場玩具零售總額繼續保持增長。據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發佈的《2025年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發展白皮書》統計,2024年,國內市場玩具(不含潮玩)零售總額為978.5億元,比上年增長7.9%;潮流和收藏玩具零售總額為465.7億元,潮流和收藏玩具及周邊産品零售總額為558.3億元。
“近年來,隨著家庭收入提高、育兒理念轉變和科技進步推動,兒童消費從基礎生存消費向體驗型、發展型消費升級,呈現出多元化、升級化、互動化、社交化和智慧化等特點。”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孫瑾認為,其中,在線教育、智慧工具、AI伴讀、VR教育等不斷滲透家庭和校園,提升兒童學習的趣味性與互動性。新生代父母依賴第三方測評、專家推薦和社交平臺口碑,在購買前進行全面信息比對,追求産品的品質、性價比與服務保障。
在兒童消費市場,體驗式消費明顯增長。“什麼值得買”電商行銷負責人張宇昂分析,一方面,主打高品質陪伴的“沉浸式遛娃”方式成為年輕父母的首選,融合遊樂、教育、互動等多元體驗的新型兒童樂園、親子農場、戶外研學等項目受到青睞;另一方面,近年來,親子旅行市場活躍,一些適合親子遊玩的目的地、主題公園、酒店等受到熱捧。
科技元素增強體驗
一根頭髮的直徑怎樣測量?在-110℃的環境中“凍”一分鐘是什麼感覺?近日,中國科學院第21屆公眾科學日活動如期舉辦,吸引了不少家長和孩子打卡參與。
“科學太神奇了!”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宋明輝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在中國科學院力學所體驗完趣味射箭、羽毛球製作、單車發電等遊戲,還順便買了幾本科普繪本。“激發孩子的科學夢想,比買玩具更有意義。”宋明輝的媽媽告訴記者,今年孩子上小學三年級,她為孩子購買的科普類讀物已有四五十本。
相關數據顯示,自2021年以來,少兒科普百科超越兒童文學,成為我國少兒圖書市場的最大品類。2022年和2023年,少兒科普百科圖書每年的動銷品種數已超過6萬種。
“近年來科普類童書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我們出版的多本科普童書,表現均超預期。”以《DK博物大百科》為例,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青少一分社編輯林然告訴記者,該書自2018年上市以來,迄今銷量已超過200萬冊。
從沉浸式的科技館體驗到能親手操作的實驗套裝,再到寓教于樂的科普節目、科普旅行,如今,各式各樣的科普消費正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青睞,並逐漸成為文旅市場新的增長點。
教育、健康與科技一起,正成為兒童消費市場的“新三樣”。
孫瑾認為,傳統學科類教育逐步讓位於研學遊、文藝鑒賞、少兒編程等更具互動性和成長價值的體驗型項目,寓教于樂成為家庭消費的核心理念,家長更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和未來競爭力。
“高科技産品受到家長們的追捧,家長傾向通過科技産品輔助學習和安全監護。比如兒童智慧手錶、智慧學習機等商品品類在消費市場都表現不俗。”張宇昂説。
白皮書顯示,除産品安全性和價格外,教育性依然是受訪消費者購買玩具的首要考慮因素,佔比為27.7%,IP授權形象排名第二,佔比為23.3%;直播平臺是受訪消費者購買玩具佔比增幅最大渠道。
健康與運動産品受到消費者關注。“從體能訓練、視力保護再到營養管理等,家長們全方位關注兒童身心發育,健康消費升級,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相關服務和産品的細分化、專業化發展。”孫瑾説。
“人工智能+”服務業態增多,科技元素增強服務體驗。隨著大數據、AI技術的應用和家庭教育觀念轉變,兒童消費從“大眾化供給”轉向“精準化匹配”。孫瑾説,兒童消費強調深入了解並尊重兒童的需求,例如商家依據不同年齡段的目標兒童推出不同類型的兒童繪本;同時,也更強調家庭成員的深度參與和情感聯結,例如親子共讀、親子手工互動等親子共創消費的興起。
打造健康消費環境
近年來,兒童興趣班倒閉或“跑路”的消息,讓不少消費者煩心。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姜潔分析,這類糾紛主要涉及經營者未按照合同約定提供服務,屬於典型的合同違約糾紛。興趣班通常會招收眾多學生,一旦跑路,往往會涉及多個家庭的利益,形成群體性糾紛,權益保護難度大。
“查人不易,找店更難,有的經營者可能會採取轉移資金、登出公司等方式逃避責任,導致消費者的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姜潔分析,一些家長在繳費時可能沒有簽訂正式合同,或者合同條款不明確,也增加了維權的難度。
為打造兒童友好型消費環境,姜潔認為,相關部門應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加強對兒童消費市場的執法檢查,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對於發現的問題,要及時依法處理,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加強對家長和兒童的消費教育,提高其維權意識和能力。
“對於兒童消費需求,需多方協同促進消費提質升級。”孫瑾認為,首先,完善標準與監管機制,通過建立分級認證標準、加強産品檢測、推廣家長參與的“消費體驗官”機制,形成“生産—流通—服務”全鏈條品質管控,保障兒童消費安全。其次,推動業態融合與消費場景創新,打通“教育+文旅”“數字+閱讀”“綠色+體育”“國潮+個性化”等多元場景,推動消費體驗融合創新。最後,充分利用數字技術,依託AI演算法構建智慧匹配系統,發展線上營養諮詢、在線課堂,突破時空限制,打造沉浸式互動基礎設施,建設兒童友好型文化空間或者開發跨代際IP産品,促進寓教于樂和親子互動。
“企業作為供給側主力,應深入洞察家庭與兒童多樣化需求,提升産品的細分化、安全性與環保性,積極利用數字化行銷和社群分析用戶需求。”孫瑾認為,政府部門則需在政策層面加大對綠色、智慧、文化類兒童産品和服務的支持力度,例如設立兒童消費券,推動跨部門協作,探索優化中小學假期,促進親子消費場景擴容。家長個人也應發揮作用,通過社交媒體提升科學育兒意識,形成健康理性的兒童消費觀念。(記者 李萬祥 沈慧)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