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密集召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政策宣講會或對接會。此前,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創新、擴大消費、穩定外貿等。記者獲悉,目前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相關實施方案已在徵求意見,一些地方正對標徵求意見稿儲備項目,本輪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資金額度或為5000億元。
廣州市國資委近日召開會議,傳達省、市發改部門關於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最新政策動向及項目儲備謀劃有關部署,提出聚焦本輪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重點支持領域,摸排挖潛項目資源,統籌謀劃新建、在建項目,推動項目實化熟化,切實提高謀劃精準度和申報成功率。
邢臺市、日照市、湖州市、寶雞市、宜賓市、汕頭市、常德市、婁底市、赤峰市、萍鄉市、漳州市等多地也密集召開此類政策宣講會或項目申報培訓會、對接會,解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向領域、運作模式等相關情況,部署謀劃儲備相關項目,做好項目申報前期工作。
政策性金融工具是為支持國家重大戰略項目而創設的特殊融資工具,一般由政策性銀行通過發行金融債募集資金、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篩選項目清單、由財政部給予貸款貼息,具有“準財政”的屬性。2022年,兩批共74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在有效補充重大項目資本金、撬動社會投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今年以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再度發力。4月2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4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力爭6月底前下達2025年“兩重”建設和中央預算內投資全部項目清單,同時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決項目建設資本金不足問題。
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相關實施方案已徵求意見,內容涵蓋資金投向等。目前一些地方正對標相關實施方案的徵求意見稿摸排、儲備項目。從資金額度看,本輪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資金額度或為5000億元。
“政策性金融工具具有兩大顯著特點:一是由於有財政貼息,較低的利率減輕了地方政府的付息壓力,有利於在穩增長的同時兼顧地方財政可持續性;二是‘杠桿’效應突出,它可以充當投資項目的資本金,有效撬動信貸。”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説。
從投向領域上看,中央明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創新、擴大消費、穩定外貿等”。結合地方會議透露的細節來看,投向可能涵蓋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水利工程等多領域。
“2025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不僅將延續對傳統基礎設施領域的支持,還會將資金精準導向科技創新、擴大消費、穩定外貿等重點領域,既注重短期需求的提振,也著眼于長期經濟結構的轉型及經濟新動能的培育。”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説。
具體而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將通過加強消費基礎設施建設及促進文體、旅遊等服務消費的方式來提振內需;對穩外貿的支持,可能體現在對出口導向型企業、跨境電商平臺以及相關物流基礎設施的資金支持上。通過提供較低成本的融資工具,幫助外貿企業應對國際市場波動、貿易摩擦以及匯率波動帶來的挑戰,提升其抗風險能力與國際競爭力。
明明表示,2022年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通過直接補充項目資本金,有效解決了長期困擾重大項目建設的資金瓶頸問題。展望2025年,儘管本輪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初始規模或不及2022年,但其後續存在擴容的可能,有望精準支持基建、科技創新、消費以及外貿等領域,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動能。
“2025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不僅將延續對傳統基礎設施領域的支持,還會將資金精準導向科技創新、擴大消費、穩定外貿等重點領域,既注重短期需求的提振,也著眼于長期經濟結構的轉型及經濟新動能的培育。”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説。
具體而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將通過加強消費基礎設施建設及促進文體、旅遊等服務消費的方式來提振內需;對穩外貿的支持,可能體現在對出口導向型企業、跨境電商平臺以及相關物流基礎設施的資金支持上。通過提供較低成本的融資工具,幫助外貿企業應對國際市場波動、貿易摩擦以及匯率波動帶來的挑戰,提升其抗風險能力與國際競爭力。
明明表示,2022年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通過直接補充項目資本金,有效解決了長期困擾重大項目建設的資金瓶頸問題。展望2025年,儘管本輪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初始規模或不及2022年,但其後續存在擴容的可能,有望精準支持基建、科技創新、消費以及外貿等領域,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動能。(記者 汪子旭)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