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環球財智 > 正文
數智技術催生金融風險新形態
2025-10-29 09:09:11來源:證券時報責編:盧家傲

  原標題:數智技術催生金融風險新形態 業內建言監管治理體系要跟上

  金融行業持續進行的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在推動業務創新、服務質效提升同時,也使得風險形態、安全邊界發生重大變化。10月28日,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上,多位與會嘉賓認為,在數字時代浪潮下,金融監管部門應持續提升自身的數智化水準,健全與數字技術發展相適配的監管機制和治理體系,有效平衡金融創新與風險防範。

  “數字化時代,風險防控已進入精準化、程式化的新階段,海量數據分析技術降低了風險預測難度,金融機構通過構建數據模型能夠對潛在風險進行量化分析,實現提前操作、及時干預、有效化解。但與此同時,技術創新也催生了各類新興風險,值得各行各業高度關注。”摩根大通中國區聯席首席執行官、亞太區首席財務官何耀東舉例指出,人工智能在信貸審批等領域廣泛應用,雖顯著提升了服務效率,但也可能帶來演算法偏見、模型黑箱等新問題。

  何耀東認為,這就要求金融機構必須構建全流程、多層次、智慧化的風控系統,運用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搭建實時風險監測、預警平臺,對系統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進行精準評估,確保在創新業務同時有效防範各類潛在風險,實現業務增長與風險防控的動態平衡。

  從整個金融體系來看,數字技術也將帶來金融風險傳導路徑以及風險傳染速度的顯著變化。過去金融風險的傳導路徑通常為“金融機構産品—市場—非金融機構—宏觀經濟”,隨著數字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參與度越來越高,金融風險突然向平臺乃至整個生態傳染也成為了可能。

  “數字技術使信息傳播與資金流動速度加快,相關信息可能快速擴散,資金也可能短時間內轉移,導致風險快速蔓延。銀行與雲服務商、數據服務商、金融科技公司等第三方合作機構的跨界融合不斷加深,第三方合作機構的風險溢出效應也顯著增強。”中國農業銀行總法律顧問、法律事務部總經理趙廷軍指出。

  對於數字技術帶來金融穩定風險,中國人民銀行條法司司長謝丹進一步解釋稱,同質化演算法和模型的大量運用,可能帶來“羊群效應”,在高頻交易、自動化做市、演算法定價場景中增加市場共振概率,增加順週期風險。數字技術可能加快金融風險的傳導速度,這對應對風險的及時性構成考驗。

  謝丹強調,在數字化時代金融風險防控和協同治理方面,系統推進金融法治建設尤為重要。近年來,國家圍繞數字化技術應用,已制定多方面法律法規、行業指引和技術標準。針對金融穩定風險,加快修訂中國人民銀行法,完善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發揮宏觀審慎和金融穩定職能,推動金融穩定法律制度建設,健全風險防範預警處置體系,做到早發現、早識別、早預警、早處置。

  謝丹提出,金融管理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要完善跨行業協同,推動金融數據、演算法、算力等基礎要素完善,強化數字技術標準構建和評估機制,發揮自律組織作用,加強信息共享和聯動監管,維護各方合法權益。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監管部門要轉變理念,通過創新友好型監管,管住風險同時,為金融創新留下充足空間。李揚認為,金融風險是中性的,最終是要通過監管讓金融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讓國民經濟更好發展。(證券時報 記者 秦燕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