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環球財智 > 正文
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
2025-10-29 10:27:51來源:經濟日報責編:盧家傲

  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10月27日在北京開幕。開幕式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等,聚焦加快構建覆蓋全面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更好統籌金融發展和安全、穩步推進金融領域更高水準對外開放等話題,釋放出持續支持實體經濟、推進金融業高品質發展的積極信號。

  強化宏觀審慎管理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之後,國際社會對危機的成因和教訓進行深刻反思,認識到單體金融機構穩健並不代表金融系統的整體穩健,需要彌補微觀審慎監管的不足,加強宏觀審慎政策應對,防範金融風險的順週期積累以及跨機構、跨市場、跨部門和跨境傳染,並將加強宏觀審慎管理作為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核心內容。”潘功勝説,中國對宏觀審慎管理的探索實踐起步較早。早在2003年,中國就在房地産金融領域首次引入最低首付比例政策。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中國在全球率先啟動構建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宏觀審慎管理實踐路徑。

  潘功勝表示,接下來,將強化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監測和評估體系。在評估方面,2016年人民銀行設立的宏觀審慎評估(MPA),目前更多服務於貨幣政策。潘功勝介紹,正研究將MPA拆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聚焦評估貨幣政策的執行情況;另一部分聚焦宏觀審慎和金融穩定評估,服務於宏觀審慎管理。目前,已經形成初步方案,後續將與金融機構溝通,進一步完善後執行。

  同時,將完善並強化重點機構和重點領域風險防範舉措。潘功勝表示,將強化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充分發揮逆週期資本緩衝、恢復與處置計劃等作用。適時發佈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名單,推動附加監管工作落地。拓展中央銀行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的宏觀審慎管理功能。重點關注金融機構的杠桿水準和期限錯配,及時阻斷金融市場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的累積,遏制金融市場的“羊群效應”。完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監管,建立中央對手方流動性風險約束和流動性支持機制。持續完善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根據形勢及時採取逆週期調控措施,保持跨境資本流動總體平穩。做好房地産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工作,健全房地産金融分析框架,優化房地産金融基礎性制度。

  “將探索在特定情景下向非銀機構提供流動性的機制性安排。”潘功勝表示,將持續豐富宏觀審慎管理工具箱,提升系統化、規範化、實戰化水準。同時,不斷健全協同高效的宏觀審慎管理治理機制。宏觀審慎管理尤其需要統籌協調。今年初,人民銀行設立了宏觀審慎和金融穩定委員會,對涉及宏觀審慎管理和金融穩定的重大事項加強分析研究、溝通協調和推動落實。下一步,人民銀行將加強貨幣政策、宏觀審慎管理、微觀審慎監管以及與財政政策、産業政策等協同配合,形成合力。嚴肅財經紀律、市場紀律和監管規則,防範風險外溢和道德風險。加快推動人民銀行法、金融穩定法等立法修法,強化宏觀審慎管理的法治保障。

  推動金融強國建設

  “十四五”時期,我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李雲澤表示,接下來,將錨定“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加快推進金融強國建設,為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貢獻更多金融力量。

  首先要著力提升經濟金融適配性,更好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李雲澤表示,將推動構建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協同、投資于物與投資於人並重、融資期限與産業發展匹配、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聯動的金融服務新模式,強化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助力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聚焦智慧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為傳統産業優化提升、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培育壯大提供更多金融資源。

  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是增強金融業發展動力和活力的核心抓手。李雲澤表示,要推動現代金融機構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引導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機構找準定位、專注主業、錯位競爭,實現特色化經營、差異化發展,共同構築多元有序、健康持續的金融生態,力促行業高品質發展邁上新臺階。

  當前,全球經濟金融穩定面臨諸多挑戰。因此,需要更好統籌金融發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李雲澤表示,將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築牢風險防控堅固屏障。鞏固風險處置成果,穩妥有序推進中小金融機構兼併重組、減量提質。加大不良資産處置和資本補充力度,豐富處置資源和手段,保障金融體系穩健運行。並加強多邊和雙邊協調,健全跨境風險監測、預警和響應機制,提升國際監管合作和危機管理效率,共同應對重大風險和挑戰,全力維護全球金融穩定。

  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

  “聚焦貿易便利化,近期我們將新出臺9條政策措施。”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表示,這些政策措施主要是擴大跨境貿易高水準開放試點範圍和軋差結算業務種類,優化貿易新業態主體外匯資金結算,放寬服務貿易代墊業務管理,更大力度推動貿易創新發展。

  朱鶴新表示,將完善“越誠信越便利”的外匯政策體系。推動銀行外匯展業改革和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提質擴面,目前憑指令即可辦理業務的企業數較2020年末增長5倍以上。

  在推動外匯領域高水準制度型開放方面,外匯局也將加強改革整體謀劃,統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與資本項目高品質開放,深化直接投資、跨境融資、證券投資等重點領域外匯管理改革。朱鶴新説,9月份,我們推出了跨境投融資一攬子政策,近期還將發佈實施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境內企業境外上市資金管理等政策,並在自貿試驗區實施集成式外匯管理改革創新,助力拓展自主開放新局面。

  此外,還須提高開放條件下外匯監管和風險防控能力。朱鶴新表示,將加強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賦能智慧監管,強化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預警,提升打擊違法違規活動效能,有效防範外部風險衝擊,為促進開放合作、提升經貿韌性提供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世界銀行數據表明,2019年至2024年全球貿易總額年均增長5.4%,較上個五年提高4.6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在錯綜複雜的形勢下,全球貿易依然較快增長。根據聯合國最新預測,今年全球貿易有望超33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與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對增強全球經貿韌性、維護全球經貿規則作出了重要貢獻。”朱鶴新表示。我國深入推進外匯領域深層次改革和高水準開放,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深化外匯市場發展,為各類主體有效配置外匯資源和管理匯率風險,更好參與全球經貿合作創造了良好條件。2024年,我國外匯市場交易量較2020年增長37%,涉外收支規模較2020年增長64%。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涉外收支規模為11.6萬億美元,創歷史同期新高,高水準開放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經濟日報 記者 陳果靜 勾明揚)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