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環球財智 > 正文
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持續拓展
2025-10-29 09:31:26來源:經濟日報責編:盧家傲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日前發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發展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戶規模達5.15億人,普及率為36.5%,僅上半年,用戶規模就增長了2.66億人。

  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主任劉鬱林看來,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戶規模呈現爆髮式增長,是數字技術發展進入新階段的鮮明信號,折射出兩個關鍵趨勢:智慧化將實現關鍵跨越,普惠化將走向深處、落到實處。

  從智慧化角度看,我國人工智能將從“可用”走向“好用”。人工智能技術已不再是實驗室中的概念,而是形成了能夠穩定支撐億級用戶、精準響應多樣化需求的成熟服務體系。這背後,是技術能力與服務能力的雙重成熟,標誌著我國人工智能産業具備了大規模落地應用的堅實基礎,將加速向“深度實用”階段邁進。

  目前,我國已形成覆蓋基礎層、框架層、模型層、應用層的完整人工智能産業體系,産業鏈覆蓋晶片、算力、數據、平臺等各個環節。同時,應用場景持續拓展,探索實踐日趨深入。截至今年8月,我國累計有538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完成備案,263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或功能完成登記,廣泛應用於智慧搜索、內容創作、辦公助手、智慧硬體等場景,還在農業生産、工業製造、科學研究等領域得到積極實踐。

  從普惠化角度看,我國人工智能將從“試用”走向“常用”。如同當年互聯網打破了連接壁壘,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拆除技術應用高墻。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縣域鄉村,不管是專業人士還是普通用戶,都能通過簡單交互享受技術帶來的便利與效率。這標誌著人工智能技術紅利將從“少數人專享”邁向“多數人共享”,成為推動社會包容性發展的新力量。

  “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深刻改變著人類生産生活方式。”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張曉介紹,《報告》基於“用戶普及—産業發展—典型應用—發展環境”總體框架,研究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用戶使用情況、産業應用情況、政策制定情況。

  《報告》展示了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産業發展現狀:用戶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要求不斷提高,在各類實際應用場景中更加看重其對複雜任務的處理效果,這顯著提升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邏輯推理能力,推動模型參數規模不斷擴大、架構設計持續優化。

  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處理多模態數據時的理解、生成和跨模態協調能力也得到明顯增強。國産模型不僅在語義響應、動態品質、畫面美學等方面的生成效果有所改善,還能理解用戶提供的圖片、視頻等多模態參考信息,從而強化模型對作者創意的理解能力。

  “輕量模型成為趨勢之一,相關企業在不斷提升主力模型性能的同時,也積極推出輕量模型,滿足用戶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需求。無論是國內廠商還是海外廠商,都積極發佈輕量模型,為用戶提供低成本、易部署的解決方案。”張曉説。

  從用戶應用場景來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産品主要應用場景包括回答問題、日常辦公、休閒娛樂、創作內容(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其中,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産品回答問題的用戶最為廣泛,達80.9%;用來生成或處理文本的用戶比例為36%;用來生成圖片、視頻的用戶比例為33%。

  張曉告訴記者,下一階段,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有望在五個方面形成新成果:一是模型集成將打造人工智能新形態,二是開源社區為技術進步提供新動力,三是具身智慧給用戶帶來交互新體驗,四是智慧體拓展人工智能能力新邊界,五是完善治理讓人工智能邁上新臺階。(經濟日報 記者 李芃達)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