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廣西振興傳統工藝 多舉措保護民族文化瑰寶

2017-12-04 13:34:10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中新社南寧12月2日電(黃艷梅 鐘雨欣)廣西振興傳統工藝研究中心暨廣西傳統工藝工作站2日揭牌。作為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廣西多措並舉保護民族文化瑰寶。

  廣西振興傳統工藝研究中心當天在廣西民族大學揭牌。該中心主任吳致遠介紹,該中心將建立大數據,建立廣西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總結並推廣優秀的振興傳統工藝模式,共創廣西振興傳統工藝協同創新平臺。

  廣西文化廳非物質文化遺産處處長劉國建介紹,今年廣西共籌建瑤族服飾、壯族織錦、民族織繡等多個傳統工藝振興工作站。廣西還新命名了近60名傳統技藝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非遺保護工作平臺建設新增加傳統技藝類生産性保護示範戶22家。

  來自廣西融水縣滾貝鄉的何紹堂自幼跟隨祖父學習木構建築技藝,現為當地非遺項目侗族木結構建築營造技藝項目傳承人。他一直致力於尋找現代科學與傳統技藝相結合的方式,將木結構營造技藝發揚光大。近年來他教授徒弟102人,並通過網絡建立微信群線上傳授技藝,免費向社會與學校教學。

  廣西有12個世居民族,是傳統工藝的富礦區,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有銅鼓文化、劉三姐歌謠文化、布洛陀創世文化、木構建築營造技藝文化,壯劇、桂劇、彩調、獨弦琴、馬骨胡等藝術文化,以壯族“三月三”、瑤族盤王節、仫佬族依飯節為代表的傳統節慶文化等。

  劉國建介紹説,目前,廣西已立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現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50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6名,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1個。(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