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高科技“點亮”八桂生態文明

2017-12-05 11:37:26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唐志強 | 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高科技“點亮”八桂生態文明

  ——從設備更新和信息化建設大提速看我區環保成果

  對區域大氣複合污染成因與霾污染天氣特徵機理的分析,從過去因缺少高新科技裝備而“一籌莫展”,到如今可“更有底氣”地精準分析和預報預警。

  對複雜環境的監測,從過去單純靠人工進場作業,到如今可運用全球先進的無人機飛行系統“赴湯蹈火”。

  對信息化手段的運用,從過去的方法單一落後和“壁壘”重重,到如今建成走在全國前列的環境監管與預警信息系統等大平臺,實現廣西“環保一張圖”……

  近年來,我區環保高新設備不斷更新,信息化建設實現跨越式提速發展,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插上了高科技的翅膀。

  高新設備讓監測預報“更有底氣”

  11月27日下午,位於南寧市佛子嶺路的自治區環保廳綜合大樓5樓一隅,一個被環保界人士稱為“超級站”的大氣複合污染自動監測站正在有條不紊地工作。“超級站”的外表並不起眼,可機房裏的設備和監測手段,卻已走在全國前列甚至在國內獨一無二,獲得環保部有關領導的充分肯定。

  循著工作人員的解説,記者見到了高能偏振氣溶膠鐳射雷達、常規參數測定儀、掃描電子顯微鏡及能譜分析儀等10余種價值1000多萬元的高新設備。

  “1995年時,因為設備跟不上,我們只能做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這3項空氣污染指標的監測和數據分析,以前形成的預警預報也大多數是‘萬金油’,由於不夠精準,沒有側重點,心裏實在沒啥底氣。”自治區環境監測中心站大氣監測與預報預警室主任韋江慧感慨萬千。

  讓人欣喜的是,從2015年開始,該監測站加大了高新設備更新力度,除具備空氣品質新標準的PM2.5等6項污染物監測能力外,還具有分析大氣顆粒物(氣溶膠)理化特性、灰霾天氣分析等功能,可定量評價廣西空氣品質狀況,評估區域大氣污染綜合防治成效,為預警預報、環境管理和綜合決策提供“更有底氣”的技術支持。當前,我區正在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綜治攻堅戰,其所依託的一系列精準數據分析、預警預報,正是出自這個“超級站”。

  “超級站”所展示出的環保“威力”,還只是其強大功能的“冰山一角”。

  據介紹,作為全國唯一獨立獲批環保部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推薦機構的省級環境監測站,該站目前擁有600余臺價值近1.1億元的精密儀器設備,具備水、氣、土壤等11大類344項監測能力。從2015年起,該站還建立起生態遙感監測實驗室,通過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無人機航攝(已配備新型Microdrones md4-1000四旋翼系統,是一款全球先進的垂直起降微型自動駕駛無人機飛行系統)、三維建模及虛擬現實技術,開展生態遙感監測應用與研究。

  這些年,該中心站依託一系列高新環保裝備和先進手段,主要開展廣西生態環境品質監測與評價、自然保護區監測與監管等工作,參與了廣西典型生態功能區生態10年變化、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典型海陸自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與生態承載力研究,科研及運用碩果纍纍。

  信息化助推環保提質增效

  為改變過去我區環境管理上存在的不足,近年來,自治區環保廳在頂層設計上,堅持信息化統一建設思路,健全大數據建設信息平臺,重點打造電子政務服務,進而形成了以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廣西環保雲”,為我區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發揮了巨大效能。

  11月27日,自治區環境信息中心工作人員打開廣西環境監管與預警信息系統大平臺向記者展示説,目前該平臺涵蓋了綜合行政辦公、項目審批、自然生態綜合管理、核與輻射管理、環境在線監測等20多個子系統,並通過三維GIS子系統提供統一的地理空間展示平臺,建成了廣西“環保一張圖”,將各種環境管理要素集中起來,統一空間數據管理平臺,實行分佈式信息的集中管理,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據介紹,在環境執法方面,近年來,我區率先在全國實現省(自治區、直轄市)、市、縣三級環境監察移動執法系統全面覆蓋,走在全國前列。通過該系統,可直觀地看到各個區域執法人員的分佈情況、軌跡頻率、現場執法密度,實時、立體地掌握全區範圍內的執法動態。依託數據庫資源,對系統高危企業進行預測分析,分類得出自治區紅牌污染源有3756家、黃牌污染源有7512家、綠牌污染源有9200家,並將高危排名前100名企業列入“雙隨機”抽查企業庫,增強了對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威懾力。

  同時,我區近年來還實現了污染事件應急指揮信息化,該應急系統實現了與環境監察移動執法系統、自動監控系統、氣象等其他職能部門系統的數據共享和“一體聯動”功能。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今年5月12日,欽州市天錳錳業有限公司在建儲罐發生硫酸泄漏事件。事發後,自治區環保廳迅速開展環境應急處置,利用無人機、應急指揮車、4G回傳技術等信息化技術手段,為應急指揮和污染事件處置提供強有力保障。

  此外,我區環保審批系統在全國率先實現省(自治區、直轄市)、市、縣三級聯網,並與自治區發改委並聯審批系統,與國土、水利、林業、農業等廳局有關係統進行數據資源的共享交換和業務協同,用數據分析與決策,形成咨政報告等研究成果,每年出版《廣西環保藍皮書》,提升環保服務經濟發展與宏觀調控的能力。

  拓展服務共建環保“大家庭”

  “預計12月5日,全區空氣品質優到良,首要污染物為PM2.5或PM10……”這是“廣西環境保護”APP在12月3日推送的區域空氣品質預報。

  如今,廣西居民清晨起來,只要打開“廣西環境保護”APP等新媒體,即可查看身邊的環境品質數據,看看是否適合晨練,看看當地的飲用水源地水質和周邊的企業排污情況。大家一起關注和監督環保,發現環境違法違規問題,還能通過微信公眾號反饋給當地環保部門並領到獎金。

  這一切,得益於自治區環保廳踐行“互聯網+環保”的公眾服務理念,通過多種新媒介發佈環保信息,拓寬網上政務服務渠道。

  目前,“廣西環保”公眾號與自治區環保廳官網上的環境數據中心已實現對接,每1小時更新一次空氣品質監測數據,每4小時更新一次水環境品質監測數據,每8小時更新一次近岸海域海水水質監測數據。(記者 余 鋒 通訊員 昌苗苗 原文編輯:陳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